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玺印是"艺术之器",更是"制度之器"。度量衡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度之法",对玺印制度规范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古玺印自汉代以来逐渐改变"尊卑共之"的先秦旧制,建立起"惟以式之大小分高卑"的官印等级权度标准,且呈现出印制不断增大、等级日益细密的时代演变趋势,其背后深受历代度量衡变迁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今人才能借助文献史料与考古实物的互证,由官印制度推断出金元等王朝的尺制,弥补既往研究的不足。古玺印与度量衡关系的深入持续探讨,必将溢出单纯的器物或技术层面,进一步触及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代官印迄今公布逾900方,并尚有未公布者,在遗留至今的历代官印中,数量居首.猛安谋克印是金代特有的官印.纵观金代官印各著录及印谱中,相同印文的谋克印几乎未曾重复出现过.从玺印文字和官印制度两个角度考察了《金代官印》一书收录的"窟忒忽达葛谋克印"三方印模,推论三方印模实际应该是两方印章,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材料又探讨了一个确切的谋克有两方印章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秦一代置郡问题,有不同说法,自谭其骧先生考证之后以为定论。然近年出土秦封泥和秦简牍等文物都涉及秦郡,其中众秦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证秦郡学者所不知,从而动摇了已成定论的秦郡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出土秦封泥、简牍和传世秦玺印等资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重新思考秦郡,考证秦统一初年所置三十六郡。  相似文献   

4.
玺印,即印章.中国古称“鉩”或“(土尔)”.后作“玺”,亦称图章.上刻文字,背上端皆有雕饰,谓之钮.《说文》:“钮,印鼻也.”即钮中间有孔,可以系绶佩带.“绶”,古代系印钮的彩色组绶,即丝带.《周礼·天官·幕人》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绶,组绶,所以系帷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腰).”玺印的起源可能很早,大约可上溯到商代.于省吾先生在《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曾录有铜玺三方,扁平状,鼻钮,有两  相似文献   

5.
先秦文学经历了由口耳相传到书之竹帛的特殊发展过程,因此先秦文学文献的形态也经历了比较特殊的演变过程。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先秦文学文献至少应当包括转化为书面形式的口述文献、书面文献和图画实物文献三类。其中口述文献代表了"口述"文学传统,书面文献则大多出于实录或由口述文献通过书面化的转写而来,代表了书写传统;图画与实物类文献与前两类文献同属共同的礼乐语境,可与之相辅相成。厘清先秦文学文献的上述类型、特征及相互关系,可以深入揭示先秦文学生成的礼乐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由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体是价值的载体.而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不生产物质产品.所以不创造价值;如果承认第三产业的劳动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就抛弃了马克思的价值定义.简言之.只有以“物质产品”(应称实物产品)为凝结对象的劳动才可能创造价值.我认为、这种把劳动是否“实物化”当作判断是否创造价值的“试金石”的观点,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都是难以成立的.为什么“实物化”不能作为创造价值的试金石呢?我在“马克思关于非实物使用价值充当价值承担者的思想探讨”(载《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一文中作过分析,现从另外的角度再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殷商时期玺印已经出现,考古发现的青铜玺可资证明,旧说的印陶原本是刻文而非玺印。商代印章已较成熟,其起始仍可上溯。  相似文献   

8.
文献信息是指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等媒体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这种物质载体所涵内容称为文献信息。图书馆具备文献收藏、社会文化教育等基本功能 ,这些功能是图书馆生存的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开发工作使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有了新的变化。信息时代 ,图书馆面临着诸多挑战 ,仅仅从文献提供这个角度说 ,图书馆对文献的垄断地位受到考验。人们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与手段比以往丰富得多 ,图书馆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从图书馆发展的历史看 ,图书馆曾经在收藏规模、服务方式、开放程度等方面寻求新的发展 ,从而确立了自身的优…  相似文献   

9.
刘婉 《理论界》2009,(2):160-161
本文通过对目前所知的几方蛇钮印的研究,从玺印的形制、印文等处着手,借助于断代明确的秦封泥资料,并结合相关史料,采用比较的方法,就蛇钮印的出现年代、持续时间、颁发对象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出土战国文献主要包括战国金文、战国竹简、战国帛书及汉代简帛中的战国书籍.出土战国文献中单音节疑问代词主要有"何"、"孰"等,复音节疑问代词主要有"奈何"、"何如"、"奚如"等.传世、出土战国文献疑问代词的频率、询问功能、句法功能同中有异:出土文献中疑问代词的总量较少,远远不及传世文献:传世文献中较为常见的"奚"、"谁"在出土文献中极少见到;传世、出土战国文献中疑问代词的询问功能、句法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用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其中,典型功能有丰富的语气表达功能、多样的情态传达功能和话题焦点的凸显功能三项.  相似文献   

12.
从宋代开始,截至目前,对宋祁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前一阶段注重文献研究,在文集编撰和辑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后一阶段文献研究与文学研究并重而以文学研究成就突出,表现为研究论文增多,范围扩大,角度多元化、评判态度客观.同时,也存在文献整理不充分,创新性不够,研究范围和角度狭窄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论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的转型与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学术研究》2002,1(6):5-9
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从资源配置方式,从主导经济部门等多种角度来划分。本文主要从商品交换和资金融通的手段出发,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金融资产流通对商品流通的异化过程。文章着重分析这个过程的特点、规律以及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天问》的错简问题十分复杂,有无错简,错简应该如何整理,存在很大争论.纵观《天问》错简研究的历史,人们会发现学者对《天问》错简的整理往往“以意为之”.本文根据古代简册制度,结合出土简册实物和《楚辞》文本传承情况,对“女娲有体”等句进行分析,发现相关语句在王逸之前可能已经被错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应当成为《天问》错简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借阅证的办理和使用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强人性化建设,吸引读者利用馆藏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折旧基金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折旧基金可以发挥扩大再生产的作用,不过,对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折旧基金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发挥作用的程度也不一样。折旧基金外延扩大再生产的作用及其条件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是渐次的,首先表现为折旧基金的逐步提取,而固定资产实物更新则具有一次性。从个别固定资产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之间有个分离的阶段,在固定资产实物更新以前,折旧基金作为“沉淀”货币  相似文献   

17.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作为河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通过对伯夷叔齐传说文献的梳理以及物质遗存的文献梳理及实物考证,全面解析伯夷叔齐传说历史发展演变的脉络和当代物质遗存的现状,为保护、利用、发扬其价值寻找出更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潘世松 《江淮论坛》2002,(3):102-105
民俗是一种民间传承文化。本文从民俗事象里以物寓意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以物寓意的方式等方面讨论民俗事象里实物的修辞功能。民俗区域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低下与生活理念多样化的矛盾,使先民们表达群体理想时有借助实物来达意传情的必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方物产等现实条件以及民俗区域社会群体的认知关联性使实物达意传情成为可能。民俗事象的以物寓意一般按实物名称读音物化民俗意义和实物形状特征物化民俗意义等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李君临 《天府新论》2004,(Z2):183-184
关联企业的形成是与企业集团的产生同步的.关联企业的构筑方式同时也就是企业集团的构筑方式.从社会整体福利的角度视之,企业集团的功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徐春山 《江淮论坛》2003,(2):156-15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在言语交际中它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无论英语或者汉语,其模糊语的功用可分为下面三类一、准确化功能,二、礼貌功能,三、传递感情的功能.但论及如何使用模糊语以实现上述语用功能,英语和汉语却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