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5,(6):76-76
在培训这个领域,尽管有不少企业经常让员工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把培训当成一种福利提供给员工,让企业与员工在学习中共同进步与发展,但也有另外一些企业,因为某些员工在培训后选择了另谋高就,让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将培训拒之门外。针对企业对培训这两种较为矛盾的观点,我们不能否认其中存有一定的道理。对于不敢为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的企业,经过笔者整理分析,部分企业对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培训,即意味着让自己的人力资本升值,同时也会带来各种费用支出,如培训师的费用、培训后员工的薪水会上涨、培训会占用相当的工作时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数目可观的支出。同时,获得培训后的员工往往容易变得不满足,容易跳槽。几乎这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每一个管理者在培训员工的时候都会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谁能将培训后的骨干员工稳定下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企业发现,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被培训的员工流失倾向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培训作为一种投瓷的理念已深人人心,既然是投资就要考虑收益与回报,因此,如何将培训后的骨干员工稳定下来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十分棘手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过去,许多企业虽然也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传统的培训往往是利用传授的形式进行的,或者组织员工到相关的行业和部门进行参观和考察,这样的培训方式只能够从感官和表面上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强化和改造,并不能让员工亲身体会到培训内在的精髓。近年来随着培训方式的变革,产生了一种新的培训方法——体验式培训,它的产生对于现代企业的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科  吴绍琪 《人才瞭望》2007,(11):78-79
一、企业培训工作瓶颈的成因 (一)缺乏对培训地位的足够重视 搞好企业员工培训不仅需要具体从事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人员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领导的重视。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培训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但是,目前一些企业领导未能将培训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缺乏与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培训观念,对“员工开发需要投入”也似乎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如何使员工培训成为“有解”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培训是企业为提高劳动力的产出水平而进行的针对员工素质的投入过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这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不少企业的培训却是“无解”的,即培训没有对事后的企业经营产生作用或作用甚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中,新员工培训最主要的内容是企业文化培训。跨国公司有意识地组织新员工接受集中培训,向他们宣讲企业的经营理念、规章制度,说明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情操和作风等。即通过培训使新员工行为规范、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符合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岩  范从林 《人才瞭望》2006,(11):73-74
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对职业的满足程度,以组织、计划和实施的形式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是通过员工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走出员工培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员工培训的说法是见仁见智,有人把培训说成是企业病入膏肓后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认为培训是包治企业百病的灵丹妙药等。如何客观地看待员工培训,走出员工培训认识上的误区,是所有准备对员工实施培训的企业都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21世纪人力资源开发应视之为重点。通过培训,能有效提高员工知识技能水平、自我认知程度、工作绩效和整个企业的绩效系统,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是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此外,培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教育手段,更是强化员工归属、凝聚员工向心力的重要方式,是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不少企业加大了员工培训力度,尤其是管理人员培训。员工除了参加企业组织的内训之外,还参加中介培训机构或管理咨询公司组织的公开课。笔者曾与多家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他们向我提出一个令人非常困惑的共性问题,即如何提高培训的效果,不能让白花花的银子,白白流失。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孔很好解决,必然会影响甚至会降低企业老板对员工培训的支持与投资力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作为参加培训的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强化培训成果的应用。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樊昀瑛 《人才瞭望》2006,(12):60-61
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对职业的满足程度,以组织、计划和实施的形式对企业各类人员进行的一种教育投资活动,是通过员工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以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应对培训误区和如何解决。现代企业培训出现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着眼于组织的现在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以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有计划、连续性的工作,培训与开发的目的是对员工进行投资增值,帮助组织达到经营和发展的目标。有效的培训可以使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要求,帮助组织培育积极的文化,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经营业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企业对员工怎样培训、教育、提薪,员工的表现却总是达不到公司的管理目标。有人认为是过高的薪酬使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减弱,也有人认为是培训方法或培训内容有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原因并不那样简单,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企业的薪酬激励方向与公司管理目标不匹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黄泰 《人才瞭望》2007,(1):72-73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多注重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缺少重视对员工进行道德培训。虽然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亦蕴涵着道德价值,但很不系统,而且往往强调狭隘的职业道德,并没有将道德作为门独立的培训课程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是现代员工培训的一大缺憾,这个空白应该得到填补,  相似文献   

16.
李志  敖霜 《人才瞭望》2006,(8):68-70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成功的公司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最有竞争力、更富生产性的管理人员的需求;一个是把办公室与教室连在一起。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能力、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从而所做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引导员工学习的努力活动。自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培训理论以来,培训逐渐受到大量国外学者的关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企业员工的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员工培训的竞争。所以,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是企业在竞争中得以发展的最根本手段。但是,一些企业在对员工培训的认识和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必须从这些误区中走出来,才可能使培训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这个资源,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中员工的培训又可以分为对员工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如果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则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一起成长,使企业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一个好的组织文化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培训费用,使员工按照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要求进行自我的培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适 《人才瞭望》2006,(9):71-72
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态势,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正确的培训、选拔、使用和考核。企业的管理人才也只有通过系统的培训才能获得,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方式有两种,即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这两种培训方式不是绝对的分离,企业可根据情况搭配采用。出于企业内部培训在针对性、成本控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且可行性强,所以企业更应对其加以重视和研究。本文围绕内部培训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培训员工、赢得竞争”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人才的培养来提升员工的胜任程度,使之能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培训真正的价值体现是在于帮助企业达成经营业绩、实现战略目标。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可以清晰企业对员工能力的战略需求;帮助员工清楚自己与岗位所需能力的差距,并提供每个岗位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