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辽宁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还未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投入主体和需求主体,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不够充分,学研机构的研发活动缺乏市场导向,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以及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全面协同合作机制,是指要实现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协同,也就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协同合作。通过各个主体的协同,使产学研合作在实践层面上发挥应用的作用,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西省科技资源进行分析,认为陕西省科技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在中央在陕科研单位和重点高校,而地方科技存在力量弱、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总结了陕西省现有的几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弊及陕西省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陕西省应以支持八大支柱产业发展为核心,建立以支持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和梯度配置的官产学研合作体系等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产学研合作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从阜新市政府、中小企业、高校(含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的角度分析了阜新市产学研合作的特点,总结了阜新市产学研合作存在政府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位、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议,为推动阜新市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和科研,还要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而产学研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实现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职能。产学研合作即是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其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校企共赢。以新建本科高校为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一些企业和教师对产学研价值取向存在分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较弱,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并且探讨了如何转变办学理念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地方政府支持,构建完善的产学研模式;健全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实现路径和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技术服务型、项目研发型、基地依托型和自主创业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并建议在激活政府和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上下功夫,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定位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定位偏差 ,主要表现在角色认知、合作教育、科技合作等方面。文章就地方高校如何在产学研合作中合理定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校企产学研合作仍存在认识差异、机制障碍、沟通不畅等弊端。要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必须做到: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号召高校教师在推进科技转化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第二,以适应经济发展为导向,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实现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第三,发挥政策优势,实施引智计划,吸引科技人才集聚企业共谋发展;第四,组建校内产学研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保驾护航;第五,集中资源,打造科技合作大平台,推动产学研向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角度下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宁省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装备落后等问题,研究产学研角度下辽宁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从辽宁省产学研合作环境、合作动力、创新绩效等方面分析,认为辽宁省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缺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行政干预过强、合作层次低下、合作平台缺失等问题,最后提出政府职能转变、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营造有利于合作的软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陕西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在分析陕西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陕西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鼓励企业建立R&D机构;发挥各级政府职能;强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等,并且指出"企业主导型"是陕西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决定产学研合作的成败.本文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总结出经验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以争取最优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特别需要产学研合作的助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实践对我国开展农业产业产学研创新的基本启示是:应当制定专门性的农业产业产学研合作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的管理和服务作用,建立多样化的农业产业产学研合作形式,合理规制农业产业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依法鼓励、引导和规范高校参与农业产业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技园作为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利用大学拥有的人才密集、科研基础雄厚、国内外信息灵通等优势,联合园区内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相关组织,通过技术研发合作、知识产权转让、人才流动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创造有利于知识创造的"场",从而促进园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茶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结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实际,提出从教学改革、校内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产学研合作制度是一种可以合理配置、优化产学研合作各方资源,带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惩罚性,可以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能够指导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预期,并能在通过合作使各方获益的同时,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高校产学研合作制度设计应坚持自主全面、利益互惠、规范合法的原则。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制度应协调各方运行机制,健全组织制度,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资本筹集和循环机制,设计产权制度,完善中介机构组织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信用体制,规范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责任制度,完善风险投资与防范制度,强化统一的推进制度。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是增强福建企业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福建省产学研合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但仍存在合作效率不高、动力不足、政府角色缺位等诸多问题.为了使福建省产学研合作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着力构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确立风险与利益共担的机制,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从而将福建省产学研合作推进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内在需求.本文从政府的引导和整合作用、人才的培养与科学研究、科技投入与产出、成果转化及市场化四方面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与振兴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希望产学研合作的各方能加强理解,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数十家成功地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实地调研可以看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实践证明这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有效战略。在目前情况下,很多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既不是单纯的自主创新,也不是单纯的合作创新,而是在充分利用初步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以填补国内空白或缩短与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为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走以模仿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之路。或者说,相当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采用的是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强产学研合并过程的管理是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三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既是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以及中介组织共同构成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主体,五元主体分别构成产学研合作的主导推动层、辅助参与层及环境保障层。在人才培养型产学研合作中,高等院校构成主导推动层,企业构成辅助参与层;在科技开发型产学研合作和生产经营型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处于主导推动层地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则发挥着辅助参与层的作用。在各种类型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与中介组织均处于环境保障层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指出产学研合作是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并以广东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实践为案例,探讨了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途径,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学研各方的协同合作,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经济的繁荣。作为影响农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与利益分享机制,历来是影响其深度高效合作的重要问题,文章在综述诸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农业产学研合作缺乏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缺乏系统管理、成熟度认知及归属上存在分歧等问题,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立法、健全知识化产权保护制度、构建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及利益分享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