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想从《未来的震荡》和《第三次浪潮》这两本书,谈谈未来社会发展问题。一、《未来的震荡》一书的主要观点这本书于1970年出版,发行了七百万册。它的主题是:变化对人类是有影响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适应能力。然而,在当时的美国,许多人  相似文献   

2.
朱金发 《南都学坛》2011,31(2):78-81
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到宋代形成学术讨论的焦点。结合司马迁提出这个问题的学术思想背景及其观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他父亲说法基础上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他父亲观点的发展,是一种附会的说法。司马迁认为孔子删述六经是承传先王道统,是为后代立法的盛举,自己的修撰史书也是同类性质的行为。他提出这一观点,目的是为修撰《史记》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叶永生老师:《中华魂》2005年第1期刊登了您的复信,读后十分感奋。解我疑团,获益良多。我庆幸能通过“忘年交书简”栏目找到了一位良师益友。最近我在《炎黄春秋》2004年第12期又读到一篇文章《新民主主义的由来和历史命运》,说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否定了七大的政治路线和《共同纲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早产儿”,主张把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总任务定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等等。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些观点,希望能继续得到您的帮助。问好。学生韩若冰2005年1月15日韩若冰同学:经你指点,我特地找来…  相似文献   

4.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张传湘同志在论证“绝对理念”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逻辑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一观点时,提出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张传湘同志。  相似文献   

5.
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杜书瀛关于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问题,在1989年我发表了三篇文章,即《论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载《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3期),《再论人类本体论文艺美学》(载《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5期),《关于人类本体论哲学》(载《云南社...  相似文献   

6.
为了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变化,不能不涉及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的变动趋势问题。蒋学模同志在《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几点看法》一文认为,近百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价值呈上升趋势。我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几个问题》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针对我的看法,蒋学模同志又在《复旦学报》1983年第5期发表了《关于劳动力值价变动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以下引用此文,不另注明),继前一篇文章之后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对我是有启发的。但是,对于他在后一篇文章中所作的理论分析,我仍然持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上读到了聂石樵先生的新作《<蜀道难>本事新考》(以下简称《新考》),文中有两个观点我觉得欠妥,提出来和聂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我和另外两个同志写了《杜林哲学体系剖析》一文。去年,在《辽宁大学学报》第四期上,李寄秦同志发表了《关于恩格斯同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一文,对我们的观点提出了异议,问题主要关系到对杜林的从原则出发理论的认识。弄清这  相似文献   

9.
昆仑之说 秦始皇陵仿效昆仑山。这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刘九生,在2013年发表的《秦始皇帝陵总体营造与中国古代文明》一文中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洲 《老友》2010,(3):25-25
看了谢虞同志在《老友》杂志2009年第8期刊登的《莫误解"难得糊涂"》一文后,我想接上说点对"糊涂"问题的看法,算是参与"茶聊"吧!我认为,郑翁板桥写下那句"难得糊涂"的名言,并  相似文献   

11.
《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去年第五期上发表了韩立群同志的《关于小说<故乡>的几个问题》,对我很有启发,不过,关于《故乡》主题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我却不敢苟同。现把个人的看法提出来,希望能展开讨论,自己也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孝经》的产生年代及作者问题,自汉代起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先后提出了八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汇集八家观点,从文献材料出发并结合有关社会背景加以比较分析,力图揭示《孝经》一书的作者及产生年代,还这部典籍一个较为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13.
怎样评价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直接关系到普列汉诺夫的整个美学思想的性质和价值问题.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大多数同志认为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应予肯定.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是生物学观点、是二无论、唯心主义的(见计永佑同志发表在《美学论丛》1979年第1期上的《论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何洛、计永佑等同志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实践与美学》一书第三章第二节.因二者观点近似,以下引文只引计文).我认为,计永佑同志对普列汉诺夫美感论的批评有些是错误的.下面谈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计永佑同志和美学界的其他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论江民表的《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民表的《性说》今存于《诸儒鸣道集》第五十四卷,其基本观点是:其一,指出"正性"、"习性"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认为"自孔子没,诸子之言性非正性也,指习性而为性";其二,提出性说的两个命题——自性空无,积习成性;其三,指出"性"不同于功用,但又须"功用"得以体现。在基本观点上,江和荀子的观点极为相似。江主张"性空",荀子主张"性朴";江主张"积习成性"、"习与性成",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15.
肖焜焘同志在《谈谈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以下简称肖文)中提出了许多新颖见解,特别是断言:“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否定的否定或对立的统一学说。”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第4页,以下凡出自该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我读后非常高兴,因为有了知音。不过我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一分为三”。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理性……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对置起来,自相结合——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七年底,我在中山大学科学讨论会上,曾提出《试论李自成思想》一文,对姚雪垠同志的观点进行商榷。会上黄彦同志表示不同意我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开展讨论,广东《学术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三期发表了我的文章,并同时登载了黄彦同志《对<试论李自成思想>一文的商榷》,对我提出批评。黄彦同志的异议对我有很大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我仍然不敢苟同。本文再谈谈我的看法,以供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庆西同志的《<水浒>主题思维方法辨略——兼说“起义说”与“市民说”》(《文学评论》1986年第三期,以下简称《辨略》)一文,提出了对《水浒》主题认识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对一部古典名著认识价值的评价,今天继续进行探讨确实显得很有必要。不过,《辨略》一文在具体论证某些观点的过程中,对与已相悖的意见予以全盘否定,笔者实在难以苟同。现仅就其中涉及的“起义说”问题,略陈已见,以就教于李君及方家、读者。一、难道《水浒》不是“反映农民革命的教科书”吗? 《辨略》的作者认为“‘起义说’如今大势不妙”。理由之一便是:“梁山好汉中间,真正农民出身者甚少”,由于这种人物布局,证明“《水浒》一书并未意识到农民问题”,所以不能说《水浒》是“反映农民革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拜读魏杰同志《通货失衡的两个理论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一文后,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不能赞同,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复信周淑芬同志: 《中华魂》编辑部把你的信件转给了我。为了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我特地把《中西文化论争终结的内涵和意义》这篇文章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深感你对此提出质疑是很有道理的。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赵宝云同志在《恩格斯提出过“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命题吗?》(《求索》1985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6年第1期,以下简称“赵文”)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对进一步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很有益处。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我认为是不确切的,特别提出“列宁对恩格斯的论述作了并非原意的注释”,得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所概括的“‘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的说法,也就难以成立”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赵宝云同志和学术界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