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大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55-57
对依山依水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的缘起、特点作了介绍,并概述了徐杰舜、邓启耀、张有隽、方李莉、于长江、李宏夫、郑瑞贞、黄东秋、赵绮芳等学者所提交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族群特征仍然保持着某些历史的传统,但都面临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演生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次文化.乡村中的村民存在着信息获取困难、融资通渠道狭窄和承担风险能力小三大障碍.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能够排除这三大障碍.基层组织目前履行的职能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其中的某些问题,总体上未能系统地解决. 相似文献
3.
大理茈碧回村的村民信仰伊斯兰教,为了维护信仰,村民分别男女两性开展宗教活动,增强族群认同;虽然村民在活动中不结伴,但他们却是团结在伊斯兰教信仰和回族认同下的群体.在团结中强化着回族认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探讨族群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指令下,族群互动的方式、特征、规律及其作用.认为以文化自觉为指导的族群互动体现了国内族群关系的一般规律与特征;造就了和谐的族群关系,使客家文化成功转型不断创新,并使客家族群和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自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国内国际族群关系具有显著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建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75-79
首先简要回顾了客家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借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对客家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亦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2-8
乔健教授可说是国内人类学者中田野经验最丰富、调查接触族群文化种类最多的一位.他的研究主要包括台湾南岛民族研究、大陆少数民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底边社会研究、拿瓦侯传统与美亚文化关联探讨等五大领域,其文化视野之辽阔,对社会文化与族群的理解与阐释之深远与透彻,最受同行友辈钦敬,也对后学者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赵旭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9
族群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当从动力学的特征中探讨族群的环境与适应、开放性与闭合性关系,有必要在一种族群互动的场景下去理解族群的迁徙以及自我文化认同形成的机制。在具体考察之时,分析食物的供给、人口压力,甚而重新思考"多元一体"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族群迁徙和现代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历史现象,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过程;它的不同理论主张潜藏着不同的功用目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如民族国家与全球政治、国家公民与全球公民、全球化与地方化或区域化、文化趋同与文化异质等悖论问题。无论全球化的前途和命运如何,族群社会及其文化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族群认同、族群认同的发展及测定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同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十多年来,社会心理学家把社会认同理论运用于少数民族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族群认同涉及到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成为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族群关系,族群文化适应,族群之间的偏见、歧视和冲突,都与族群认同的发展有关。本文综述西方学者近年来对族群认同、族群认同发展、族群认同测定等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新进展,旨在对我国的民族心理学研究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淑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30-34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持的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课题研究,是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的一次有效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涉及广东汉人体质特征、广东方言、广东汉族三大民系的文化特点及其变迁等内容,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这些结论是集体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化的发展从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 ,一直是多元性的 ,与此同时 ,文化在发展的长河中始终存在多元与一体的时隐时现的主题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与推进 ,文化多元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进而使全球化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民族认同多样化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产生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冲突并存的文化发展局面。文化同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可还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发展的特点 ,把握多元文化时代民族认同的趋势 ,本文提出多元文化创造性地共存的观点 ,通过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 ,使不同文化群体以一种既能再生产其文化特征 ,又能与时俱进的方式组织起来 ,从而形成“立足本民族、面向民族—国家、放眼全球多元文化”的分层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12.
自从族群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族群与民族、族群意识与民族意识已经成为民族研究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再次对“民族”与“族群”概念、民族意识与族群意识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接着对美国和我国所采取的族群政策的变化进行了一番仔细比较分析;对解决族群矛盾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只有淡化“族群意识”,加强各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遵循族群发展的自主性和客观规律才能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族群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交往与族际交流--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少数民族成员进入城市,我国城市的少数民族呈现出多元化、杂散居化的新格局.由于个人条件、进入渠道等的差别,进入都市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社会交往网络,族际交流的内容和深度也有差别.在城市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单位制下,城市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合作有序,以各民族的平等融合为主流.在城市民族融合过程中,风俗习惯、民族性格、语言等文化方面的差异仍是影响民族关系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4.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在流传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质的<格萨尔>.土族<格萨尔>就是在藏族<格萨尔>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一部以韵散结合体形式说唱的长篇史诗.文章阐述了土族<格萨尔>的流布情况,说唱程序、形式和内容,整理、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民族社会分化的研究领域内,迄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取向:对各民族之间分层现象的研究和对某一民族内部社会分化情况的研究.鉴于社会分层是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探讨我国存在的究竟是"民族分层"现象还是"民族内部分层"现象.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各民族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就是"民族分层"具体表现,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说的"民族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的保护攸关公共福祉,应该主要纳入行政法规约之下;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政法都必须齐头跟进紧密配合,构成完整的保护民族文化的法治网络,才可以给予民族文化保护以应有的关怀;民族文化保护的行政法关怀应注意在管理与保护的主体方面有意识地培育社会公共行政主体、在行政权力的行使方面应主要依靠相对人合作、在行政活动的具体方式方面应多采取柔性方式、在行政理念方面应树立并践行积极保护理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约3500万海外华人在国家与民族关系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及在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对这些作用的研究对于汉民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家庭美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夫妻恩爱、勤俭持家 ;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互谅互让等家庭美德传统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少数民族家庭美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客家族群与近代基督教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族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由中原迁徙南方、港台和海外的过程中 ,历史培育了客家人朴实、勤劳和善良的民族性格。由于历史原因 ,客家人与土著居民曾发生过误解 ,甚至冲突。1 9世纪中叶以后 ,基督教新教大举传入中国 ,恪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客家族群 ,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做出了独特回应 ,引起了基督教传教士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与整合 ,提高了客家人的民族精神 ,并锤炼了它的一批重要精英。 相似文献
20.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把民族学校打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主要基地,要通过缜密规划,打牢基础,形成特色,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