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族群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当从动力学的特征中探讨族群的环境与适应、开放性与闭合性关系,有必要在一种族群互动的场景下去理解族群的迁徙以及自我文化认同形成的机制。在具体考察之时,分析食物的供给、人口压力,甚而重新思考"多元一体"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族群迁徙和现代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探讨族群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指令下,族群互动的方式、特征、规律及其作用.认为以文化自觉为指导的族群互动体现了国内族群关系的一般规律与特征;造就了和谐的族群关系,使客家文化成功转型不断创新,并使客家族群和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自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国内国际族群关系具有显著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异族通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之间的互动,并常常由结婚对象个体之间的关系,引入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异族通婚的频率和比例,离不开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底色.因此,异族通婚成为洞察民族关系和文化接触状况的有效视角,也是测度和判断社会和谐水平,展望民族关系未来远景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尽可能利用其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历史以来鄂伦春族异族通婚线索,侧重当代,主要凭借作者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区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探讨异族通婚与文化接触的关系问题.此个案初步说明,就一种文化与社会环境互动引起的异族通婚而言,尽管不排除一定的文化剥夺和屈辱,但是总体上呈现文化之间互补、共生的"非零和"取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类学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在20世纪末转向对人造环境的文化表演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经济、政治和现代性的反思视角切入,从跨文化互动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文化、族群是如何理解、改造环境,建构民俗文化村的,又是如何诠释当下的生计活动的.文化表演的研究对于反思环境决定论具有建设性,但应注意"西方本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回顾了客家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借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对客家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麻国庆 《民族研究》2012,(2):34-43,109
从历史上看,错综复杂的族群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得环南中国海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形成了多种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特性。自现代生产体系在此区域快速扩展以来,这种网络和流动的关系又进一步加深,并日益复杂化。环南中国海的区域研究,实际上是一个抽取和剥离这种文化和社会网络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人出发的区域问题类型化研究是此区域研究开展的基本落脚点。从华南走向环南中国海区域,就在于考察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背后建立起来的山地文明、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新疆都是一片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广阔天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互动的摇篮。在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进程中,以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历史与现实互动为主要类型。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具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多元文化共存、在历史与现实中多元文化交融、长期文化互动中形成了多维共性等特点。在处理当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关系中,应该以费孝通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为殷鉴,在良好的文化互动环境中,实现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胡超文 《民族学刊》2023,(10):120-129+160
族群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界就对其进行了持续的理论探讨,并积极开展中国族群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其中,族群关系对建筑文化生成与变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澳门城市发展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色彩,是研究族群互动的经典场域。本文通过族群互动理论的视角,在简要回顾澳门历史发展过程、梳理明清澳门族群构成与互动形式的基础上,分四个时期深入剖析了1557年至1849年澳门建筑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进程,指出族群之间或和谐或矛盾的关系都会在建筑文化上体现出来,建筑文化表达的是族群互动的结果;建筑发展过程与族群生存、生产及精神等需求紧密相关;建筑是物质财富的重要体现,澳门建筑发展既与中葡两类族群的职业属性及整体经济地位有关,也与各自族群的营造传统相连;建筑文化决不仅是温文尔雅、自然和谐地形成的,更多的是在矛盾、磨合、对抗中形成的;政权稳定及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是族群互动的基石与依靠,明清澳门建筑发展过程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独尊国语的极端政策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解严后有所缓和,由台湾"族群政治"矛盾引发的族群冲突开始不断对台湾语言生态形成强大渗透,进而深刻影响台湾当今社会的语言状况.语言冲突在当前的台湾尤为突出,而这主要源于语言、政治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的生态呈现的是人与文化、外部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从政治人类学角度切入,对台湾语言现象的研究会获得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粤东客家地区几个族群互动研究案例表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或称原生论)与情境论(或称工具论)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族群认同虽说是基于语言、血缘、习俗等文化特质的认同,但这种认同是以族群的互动为前提的.同时,粤东地区的调查点还说明,经过认同与互动过程的族群关系呈现的是多元模式的局面.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族群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