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凇 《江汉论坛》2020,(12):134-139
按照协同论的观点,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源自产业主体之间两种相互作用的力量:竞争—协同。企业在开展竞争行为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彼此之间的协同发展,并在两种力量的交织作用下形成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创新。就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为了迎合、适应各领域的创新,文化产业在自身系统内、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这是多个产业主体间竞争—协同的必然结果,其融合效应是促成产业系统开放平台的形成。最终,多个产业之间得以在不同渠道内完成融合并形成新型的业态。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和耦合度,它们属性相近、特征相似,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和互补性;二者彼此依赖、相融共生、互促共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后显现出新的产业特征,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这一新的业态。相近或共同的产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是二者融合发展的现实依据。旅游、经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相关性,是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机制。推动和促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为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京财经大学袁国敏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虚拟经济的统计核算方法研究》(批准号:06BTJ015)目前结项,项目最终成果为专著《虚拟经济统计核算--理论与方法》,鉴定等级为良好.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同时他又提出"延伸意味着截除",现如今人工智能搭载的产品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如网络购物、智能保卫、异地诊疗、生活服务、无人驾驶、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服务,人工智能让人们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生活福利,也带来了一定的时代焦虑.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不仅标志着中...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在产业内外驱动因子的推动和引导下,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构建动力机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组织再造,从而形成具有发展旅游和文化双功能的新型产业.企业行为取向、旅游者多元化需求、政府引导、中介机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等因素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融合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旅游业与文化业融合运作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文化旅游圈融合运作模式;项目开发融合运营模式;文化旅游节庆与会展推广模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吸引模式等.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强化政府职能,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运作提供政策保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氛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步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7.
在新增长理论下对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可以促使两者融合发展.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于新增长理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应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健 《东岳论丛》2011,32(8):118-122
就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系统建构状况而言,大多数著作的研究主题都高度集中于文化产业概念、文化产业历史、社会发展问题、文化产业机制、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市场运行和产业经营管理等内容。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学术对话不易展开;研究主题高度集中,前瞻性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研究,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的关键基础工作,对于夯实我国海洋经济数据基础、综合客观反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经济的概念内涵出发,系统梳理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的演变历程,深入解析了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指标体系构成,并对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方法进行了重点剖析,以期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下我国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互动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洞悉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的内在机理,可为科学高效地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持。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由数字内容平台、专业内容生产机构、关键意见领袖(KOL)、用户、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商家、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营造制度、经济、技术、社会等环境,配置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文化、服务等要素。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是以数字内容平台为中枢,集聚多元主体而构成的开放动态平衡的系统形态,其内部的主体数量越多、质量越高,“飞轮效应”和“长尾效应”、跨业融合、产业生态效益就越加显著,内在的动力机制及调节机制推动其运行并保持平衡,其演化趋向是内容供给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商业模式由复杂模糊到简洁清晰、社会责任由局部作为到全面担当。从产业生态治理的角度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的环境建设,是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提质增效、获取长期价值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外环境统计研究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统计是人们认识和了解环境质量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本文在系统介绍国外环境统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开展我国的环境统计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战略方向。科技与文化的本体形态相融合,两者交叉、渗透、重组并最终融为一体,从而更新了文化的技术形态,改变了文化的经济形态,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文化科技融合以技术扩散、价值链提升和利益协同作用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是以要素融合为前提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以产品融合为核心扩展文化经营活动的范围,以市场融合为动力创造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制度融合为保障,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民间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国内文化生产与国际文化产品生产的一体化,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几个重要特点:高新技术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媒体融合成为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多种形态的产业链;边缘与核心之间界限的模糊和淡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正在重演以"增量改革"为重点的路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加速融合,国际文化市场状况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与城市再造——基于产业创新与城市更新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既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又可以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因而它在城市的生长具有历史与现实的价值。集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极好切入点,也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的重要路径。作为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最多的西部省份之一,青海省将着力于提升产业内涵,突出特色和优势,全力打造新型文化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反映的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间互动协同的动态逻辑,不同层级的技术创新与网络文化产业之间形成了竞争、共生、再生、自生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形成了基础创新、要素创新、应用创新、知识产权创新的有机统一体。通过引入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和技术创新指数构建,对2000-2011年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演化轨迹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上网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长波与短波共生演化,四大创新指数呈现稳步发展与突破式跃进并存态势;趋势分析则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进入高峰期。鉴于此,应积极挖掘、释放技术创新对网络文化产业演化、企业变革与制度创新的主导与启发效应,助推网络文化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提升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化产业概念在实践中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卫国 《河北学刊》2003,23(2):79-82
文章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功能、生产方式上对文化产业概念做了界定,并对文化产业的统计范畴及指标体系的设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感性消费除了基于高兴、愉悦、兴奋等情绪体验的消费形式外,还包括基于感官层面即个人对于美好、趣味、新奇等直观感性认识的消费形式。在更高层面上,感性消费是区别于物质消费的精神消费,即追求审美价值与审美体验的审美文化消费。作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消费是个性化的消费,具有相当的弹性,且可塑性强。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感性消费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网络文化产业的感性营销策略,既包括网络词语元素、网络形象元素和混沌元素等网络感性营销元素的应用,也涉及网络娱乐营销、网络口碑传播和网络生活方式营销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