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包括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发展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这些举措顺应了世界近代军事变革潮流,大幅提升了近代广西的防卫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王建华 《江海学刊》2004,(5):145-149
两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被迫开启了中国的军事近代化进程。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 ,清政府大量购买德国武器 ,聘用德籍教习 ,并按照德国军制编练新军。在德国的帮助下 ,清军无论在军事装备、军事训练和教育 ,以及军事体制上都有了相应的改观 ,使晚清的军事力量逐步摆脱了落后状态 ,步入现代化之路。德国对中国早期的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毅 《兰州学刊》2008,(Z1):113-115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将论述洋务运动对军事科技在中国的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冷东 《学术研究》2012,(8):101-106
1840年,英国侵略军向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100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在鸦片战争期间,基于"英夷船坚炮利"、"器不如人"的感受,清朝开始了战船的建设活动。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战船建设未能在战场上发挥制敌的效用,但成为近代中国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初次尝试,对清朝水师走向近代化有积极的作用,为鸦片战后"师夷长技"的主张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对洋务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吴仰湘 《云梦学刊》2007,28(2):31-35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中国近代国防理论的奠基人。《军事常识》在内容上涉及战争理论、建军原则、国防原理、兵役制度、武器装备、编制原则、教育方法和军队管理等重大问题。蒋百里在书中借鉴西方各国的军事思想学说及其国防建设经验,总结并反思清末民初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的成败得失,为在中国建设近代化国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因此,《军事常识》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中国近代长期没有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的落后面貌,成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也是蒋百里国防思想初成体系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开辟了晚清军事教育早期现代化的新领域,在法规制度、教育训练等方面为各省武备学堂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成法。北洋武备学堂因应了晚清军事早期现代化变革的要求,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军事素质,并为袁世凯所重用,在清末新军编练和军事教育中发挥了重用作用,进而成为北洋集团的骨干班底,对清末民初历史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和广西抗法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自强运动",它在广西抗法战争中也有所表现,主要是提高将帅的近代军事水平和用洋枪洋炮装备广西边军,增强其抗御外侮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正> 丁日昌是晚清同、光“自强”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办理洋务而著名,尤以其洋务军事活动富于成就,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丁日昌的军事言论和实践与晚清军事近代化密切关联。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考察丁日昌的军事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他的历史地位。 一 要想有力地抵御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必须以建立近代国防为条件,近代国防又必须以近代军事工业为基础。这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近代官绅对此问题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 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魏源、林则徐  相似文献   

10.
论列强对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101-108
19世纪 6 0年代 ,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因自身近代知识的严重匮乏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得不始终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西方列强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军事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也不断加强对中国军事教育主导权的争夺 ,并对中国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论洋务企业的经营思想与管理体制凌耀伦清政府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40余个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创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其积极意义是不可抹煞的。但是,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进行考察,洋务企业又是不成功的,或者说是失败的。笔...  相似文献   

13.
以"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代表的北洋武备生在清末军事变革中大显身手,创建训练新陆军、改编山东地方军和编练北洋六镇,勤于谋划,躬自实践。因应清末军事现代化对合格将才的需求,北洋武备生主持北洋一系列军事学堂,积极改章建制,培养了一大批学有素养的军事专才,推动了清末军事现代化的发展。伴随北洋集团的崛起,北洋武备生亦逐步形成为"武备派"势力,成为影响清末政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社会军事化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自晚清以降,社会军事化与近代社会转型如影随形。以近代社会政治史的视角研判,社会转型期的军事权威主义在后发展国家具有普遍意义,内忧外患与衰朽王朝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社会转型过程中军事权威的错位和失范,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军事化现象,解读军事权威的离异与回归,对于解读近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学锋 《学术研究》2006,2(5):99-103
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而军队数量则有增无减。为缓解财政压力,推动军事近代化进程,清政府对军费政策进行了几次调整。晚清军费政策的演变虽然有些迟滞,但其发展趋势是符合军事近代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清政府从19世纪60年代起陆续兴办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问题,牵涉到研究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经济史的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我们在调查研究江南造船厂厂史的过程中,由于要弄清该厂前身——江南制造局的性质,因而接触到这一问题。经过初步研究,我们认为清政府所办的这些近代军事工业,不仅不再是纯封建性的,连说它是买办性、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混合物,也还不够明确,当然更不应把它简单地看做封建军事机构的附属部门。应该说,这些工业基本上已是中国式的官僚资本主义性质,而又带有极为浓厚的封建性的企业。本文试图对我们这一看法进行初步分析,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一、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开办始末甲午战争后,军事上的惨败使清政府认识到编练新军、兴办新型军事学堂、培养基层军事骨干力量的重要性。1904年,仿照日本军事教育体制,练兵处奏定《陆军学堂办法》,对全国军事学堂作了整体规划,拟分为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四等依次开办,均称为"正课学堂"。同时,相继开办在职培训的短期学堂和速成武备学堂,以解决新军急需的官佐问题。但造就高素质的军事人  相似文献   

18.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昔日夜郎自大的清政府不仅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军事方面不如夷,而且也认识到在农、工、商等近代科技成就方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法律意义上的近代"中国"人身份的确定经历从依照传统的"习惯法"、参照西方成例和按照近代意义上的"国籍法",这样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大清国籍条例》颁行具有加强华侨的"中国"认同和维护清政府国内统治合法性的双重目的。"国籍法"确立血统主义原则,显然是受到当时"大民族"主义的影响,体现出晚清政府在大一统近代转型中对于"中国"观念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军事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至关紧要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才为兴军强军之本,努力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新定位,在渠道有新拓展,在机制上有新突破,做好科学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