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这可能是左宗棠游走官场的致命缺陷,但也可能正是他秘而不宣的护身符。左宗棠是个一根筋,情商低,对同僚的反应缺乏判断力;又是个二愣子,认死理,喜欢跟人抬杠;偏偏还是个刀子嘴,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犹如市井泼妇。在他眼里,似  相似文献   

2.
正时下,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嘴上讲着两袖清风、心如止水的话,心里却暗自与同僚较劲。你当多大的官,我也要上多高的位;你住多宽的房子,我也要建多大的别墅;你能抽雪茄喝洋酒,我就敢进会所大吃大喝……如此这般比,也就无怪乎有人一次次践踏法纪道德底线、一次次刷新贪污腐败纪录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性的弱点决定了向上向善总要费大力气,而堕落起来却有难以遏制的加速度。那些在"打虎""拍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设计决定一切,所有人都必须具备优秀设计师所该有的核心能力:想象力。如何和别人小一样,答案就在于你的想象力智商(ImaginationQuotient)有多高?所以,在未来竞争的不是成本、不是速度,而是想象力。美国最新一期《快速企业》杂志(Fastcompany)专文报道如何培养想象力智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商学院院长罗杰·马汀指出,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比别人更好还不够,你必须和别人不一样。”如何和别人不一样,答案就在于你的想象力智商。想到别人没  相似文献   

4.
这跑官要官之风不知从何时刮起,一些官场之人便随波逐流跟着跑了起来。咱在官场中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在这股歪风的吹动下,也难保其节啊。刚涉足官场之时,咱可没想到官场是如此的复杂、深奥,自己的思想还是一张白纸,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干好工作、努力提高素质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可一到提职的节骨眼儿上,见有跑的有要的有送的,咱这心里可就没了底儿。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不停地劝说咱:“还是要跑一跑、找一找,要不领导能知道你想进步吗?”“别光傻乎乎地干,不走一下上层路线能行吗?”“现在啥行不行的,领导用你,你就行,不用你,行也不行…  相似文献   

5.
官痴     
进入官场里的人常常跟陷入恋爱中的人一样,智商是最低的.不同的是,热恋很快就会过去,恋人一旦变成小两口开始正儿八经地生活,便马上清醒过来.而官场上的人往往一辈子也走不出来,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论起"痴"来,"官痴"为最.  相似文献   

6.
戏说罗锅     
某机关科员:刘墉驼背完全是封建社会腐朽的等级制度和官场陋习毒害的结果。小官见大官要叩拜,大官见皇帝要叩拜,即使同僚见面也免不了点头哈腰。刘墉从县官当到宰相,在官场混了一辈子,不知叩了多少  相似文献   

7.
权力之殇     
正男人女人,古代当代,官场商场,无不对权力俯首帖耳。权力场就如同黑洞,一旦进入连光线也休想逃逸。沉浸在权力场中的人,就像置身于磁力场的铁块,不管你有多不甘心、多么疼痛,终究逃不了被磁化的命运。权力是一种人们有意不提及的宗教,它具有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因为政治利益纷争、执政理念冲突、道德追求差异,官场同僚相互争斗成为常态。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君主贤明、大臣公忠体国,这种争斗就会被控制在合理的层面上。如果制度设计出现缺陷、君主缺乏远见卓识或者无力控制局面、大臣各为其主,就可能导致政局动荡,甚至覆宗灭国。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提跑官,就会和买官挂上钩。其实,如果抛开价值判断,只用经济学分析,跑官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事出有因,合乎情理。经济学上讲,市场有一个信息不对称问题,官场未必不是如此。握有选票的人,假如不了解你,或压根儿就不认识你,你不跑,不向  相似文献   

10.
74 情商管理     
你有很高的智商(IQ,IntelligenceQuotient),但并不表示你就有高的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归于情商。自哈佛大学推出了情商教育概念后,越  相似文献   

11.
官场上有不少现象令人费解,笔者把它说成“官场文化”,不知妥不妥。笔者之所以称之为“官场文化”,是因为官场里的不少东西,已经有了“文化”的味道,“约束”、“引导”、“规范”着官场里的许多行为。谁超越了这些“规范”,谁就会被官场上的官儿们认为“没文化,不懂规矩,没涵养”。……  相似文献   

12.
依稀记得一位著名作家的“诫侄书”,其中有一条是不要批评(或否定)自己的前任。不能仅仅将此理解为针对某些专门贬低别人以抬高自己的官场作风,这一条其实妙不可言,就看你是否善于理解领会。比如说,前任领导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你批评了,否定了,不  相似文献   

13.
正"不升迁就腐败"是时下一些仕途受挫官员的灰色心态。这一现象折射出了当前中国官场的一些现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官员失意轻则意志消沉,得过且过;重则心态失衡,堕入贪腐的深渊。它既不利于官员个人职场发展,也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对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一、林林总总的官员失意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场如战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  相似文献   

14.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宛夫 《领导科学》2004,(22):14-15
官场自形成以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规则,生活在官场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直至平步青云,否则,是注定要栽跟头的。官场规则有显规则和潜规则之分。显规则是写在文件、规范、制度里的,往往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而设定的,是维护官场清明的保证。潜规则则是在官场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暗流,它裹挟着官员们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进,一旦有人想逆它而行,就会有被吞噬的危险。官场潜规则对显规则形成了棚架和抵制作用,使得好的政策难以落实,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官场腐败。今天,在我们的领导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生态好,源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政治生态好,根在政治清明、官场清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道德品行差、工作能力低、爱跑爱送、善于逢迎拍马的人被提拔重用了,那些埋头做事而不善声张"造势"、清正自守而不好吃喝、不跑不送的人反而被淘汰了。这种怪象就是官场逆淘汰。所谓官场逆淘汰,是指在选人用人上,那些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作风务实、  相似文献   

16.
内耗三部曲     
内耗几乎无所不在。“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对内耗最形象的比喻。在单位里,要是你去问问:除了贪污,最恨单位领导干什么?答案绝对是内耗。内耗害人、害己、害国、害民,这些道理谁都懂,可为何还会成灾呢?首先是感情上斗。新领导班子刚组建,大家都欢欢喜喜的,领导者本当“宰相肚里能撑船”,以事业为重,精诚团结,奋发有为,可有些领导就是小肚鸡肠,受不得一丁点儿的委屈,同僚稍有不慎得罪了他,就闹情绪,与同僚对着干,也不管同僚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因私还是因公。于是乎,只要同僚想干的事情就一定不能让他干成,只要…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但是他们在唐太宗那样清醒的皇帝面前,就常常施展不了自己的伎俩。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10,(20):89-91
一些人通过官场小说了解官场,希望从中窥探到官场生活的真实,但官场远比小说更复杂。面对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一本《芝麻官悟语》给民众提供了了解官场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小说,而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它没有捕风捉影,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事人,就是官。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与老板交谈 当你与你的老板交谈时,措词就必须有别于和同僚及下属之间的谈话。这确是人之常情——因为,说到底,老板毕竟是你的上级,他可不希望为了和下属套近乎失去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正>孟建柱的官场经历并不复杂,但转折性却较大,从上海"前卫农场"一步步进入上海市委常委班子再到江西,最后进中央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长,但熟悉孟建柱的官场人士说,孟建柱走到哪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