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实现民族自强的精神产物,是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防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强大的能动反作用,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并使情感认同向维护民族团结以行为转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地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巩固了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凝心聚力。为此,应通过树立、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建各民族平等的互动平台,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共同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西南民族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学校通过这三条路径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全校各民族师生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各民族凝心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各民族能否凝心聚力,有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实体认知、价值认知和路径认知三部分构成。实体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价值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点,路径认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  相似文献   

11.
朱瑜辉 《国际公关》2023,(1):140-142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各民族在历经长期历史发展后,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形成的民族综合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我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还应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该意识。当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各族人民才能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在经济上互相依靠,最终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还应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基础、深远的历史逻辑和广泛的实践基础。从文化底蕴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中华文化孕育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守不渝的家国情怀之中,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从理论逻辑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联合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论述;从历史逻辑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紧密相连;从实践逻辑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引领和创新,是推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引领。  相似文献   

13.
民族意识自觉、民族文化共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影响、我国民族理论创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思想渊源;认同范畴、意识范畴、要素范畴是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内涵的三个维度;扎实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意蕴;增强"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制度建设、增强文化教育、拓宽传播媒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践路径。本领域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构建、量化实证研究、多学科视角分析及心理机制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如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就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实践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基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法律基础。只有坚持推动这五大基础路径,才能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从外来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华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祖国,反对撕裂族群文化。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中国史是这种意识的历史基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性意识的民族化表现,是民族意识的成长和升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中华民族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了历史上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各种民族主义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种意识里,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应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类型学的视角,将民族分类为原生型民族、融合型民族、衍生型民族、复合型民族、集合型民族。就其特征而言,中华民族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民族,具有双层结构,同时又是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增进共同性是新时代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方向,而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体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就意味着增进共同性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关系实在论的视角看,共同体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生共在的社会关系模式,由具有共同性的多元主体联结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基于多维关系联结而成的复合型共同体,不管是从民族关系、地方与整体关系,还是从个体与国民共同体关系来看,共同性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和命脉。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进一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助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因此,需要以国家认同和国民身份为关系纽带,增进政治之维的共同性;以共同富裕和共同利益为关系纽带,增进经济之维的共同性;以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为关系纽带,增进文化之维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从苦难到辉煌的重要见证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培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实语境。因此,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就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时代转型的起点上,重视从文化视角培育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逻辑与实践看,爱国主义、强国富民、和美共生、民主法治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基础。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形成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强国富民反映了人民追求国家富强与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基础和保障;和美共生所蕴含的和谐统一、兼容并包、共生互补的精神元素及其体现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底蕴;民主法治则通过公共政治文化供给提供政治伦理价值和法政规范引领,在法律和制度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拓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场域,同时也面临着时空挤占、负面要素生发和实践成效不集中等问题。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网络空间的民族互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化为理论基础。通过空间拓展,网络空间实现了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创造、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由此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针对风险要素,网络空间借助双重空间协同、网络民族工作和仪式传播,形成了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补机制、修正机制和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