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雅尔塔体系从没有规定美国单方面制定国际规则并单独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独一无二的实力和地位,美国成为战后国际体系的主导国(霸权国),进而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它也因此将国际公共产品视为自己的国际政治工具,尤其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工具。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权力转移,美国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在权力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凸显,从国际公共产品的"消费者",逐渐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修正者、建设者,甚至是供给者、创新者。中国角色的变化源于中国实力的变化,既包括经济实力等的增强,也包括文化、价值观念、政策对国际社会的重要影响。"一带一路"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由中国提出并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的一种全新的国际公共产品,并且从多个维度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刊》2021,(2):125-143
联盟始终是国际社会深化合作的重要表现方式,其起源、稳定、增强、分裂的内在机理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日本以"积极的和平主义"为指导,积极谋求与美国在亚太的其他盟国建立联盟化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使美国亚太盟国间的联盟化现象备受关注。既有理论无法有效解释国际结构、"威胁"环境、规范观念、国家体制均相对稳定情况下,联盟化为何出现变化的现实,通过对2012年底以来安倍政府谋求与菲律宾、泰国等美国亚太盟国间联盟化合作的分析可知,霸权国各盟国间联盟化的建立,需在霸权国默许或支持的前提下,满足联盟对象国面临严重威胁且外交战略方向具有较强一致性的条件,这两种客观条件互为霸权国盟国间联盟化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由于霸权国盟国间联盟化合作面临诸多限制性条件,中国在面对霸权国盟国间联盟化合作时仍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1):17-22
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各国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大力调整和新探索中,世界现代化多元模式并立的格局更加明显:自由主义模式的霸权地位受到重创;非自由主义实践与探索取得一定成效——莱茵模式呈现出一定的适应力,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与东欧国家分道扬镳并成为金砖国家;拉美大力进行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中东经历"阿拉伯之春"却依然没有走上自由主义道路;中国模式及国际影响力得到普遍认可。同时,多元格局下的世界现代化模式还处于探索"进行时"的动态调整之中。这一新格局、新态势,不仅为中国大胆追求自己的中国梦提供了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时机,也为中国梦的追求提供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提供公共产品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要体现"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的辩证思维。基于此,本文以产权归属为思考点,对公共产品中的"纯公共品"和"分享品"进行分类和辨析,进一步分清利益范畴和责任界限,为"一带一路"公共产品的分层管理和多维度运筹提供理论见解和实践思路。理论上,产权、责任和义务明晰的公共产品的提供有利于缩小供需双方在认知上的落差。实践上,通过区分纯公共品和分享品有助于提升"共商、共建、共享"的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多元一体的援外模式,并深化其国际化程度。建议在提供纯公共产品的同时,中国可考虑多开发一些产权归属明晰的多元结构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国际秩序是观念、制度和权势在特定国际环境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事务中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会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不同程度地改变国际经济秩序。本文致力于通过学术探讨改进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从结构化概念和系统科学的角度解析国际经济秩序,构建文章的主要分析框架,包括基本层的本质含义和生成维度、第二层的狭义与广义环境和第三层的质化指标。二是总结"观念-制度-权势"三维机制,探讨观念、制度和权势生成国际经济秩序的运作机理。三是着眼于国际经济秩序的构成要件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生产过程中的外部环境、霸权国与大国的作用,分析国际经济秩序的可变性与可塑性。四是根据国际经济秩序在上述环节中的可塑性和"观念-制度-权势"三维机制,探讨中国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战略能力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现实路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性公共产品供需的巨大缺口及"私物化"倾向日益阻碍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欧美各国自顾不暇并逐渐减少公共产品供给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日益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是"一带一路"的提出者,也是践行者。我们可以把服务于"一带一路"特定区域或跨区域,其成本又是由区域内或区域间国家共同分担的安排、机制或制度,称为"一带一路"公共产品。如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新时代崇高而值得追求的战略目标,那么提供"一带一路"公共产品就是在新时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其重要的步骤。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开放、推行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合作倡议,展示了中国模式的广泛国际吸引力,成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对接的合作平台和中国崛起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揭示中国与世界关系自近代以来最深刻的变迁:从"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到"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在国际上的体现——战略自信,生动展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为更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大合唱,应及时、有效回应西方对"一带一路"及中国模式的质疑,提升中国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对全面提高国家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双重安全挑战:其一,以大国政治博弈、领土和岛屿争端以及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为主的传统安全挑战;其二,以恐怖主义、海盗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为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分析"一带一路"区域内安全合作现状的同时,本文提出,为应对安全风险,中国除了发展自身力量外,还需要贯彻"三个重视",即重视合作中提供安全公共产品、重视美国与俄罗斯的利益关切和重视巴基斯坦的"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印太构想"作为当前日本外交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缘政治战略特性。近年来,日本致力于强化该构想的国际合作及公益色彩,积极打造"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印太",将"印太构想"定位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手段,在大力宣传的同时具体规划其政策路径。日本历来将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作为开拓外交战略空间、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印太构想"的相关转型变化同样基于自利性诉求,具有战略指向性。日本"印太构想"尽管有国际公共产品之名,但在政策制度、对华立场、合作机制与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阻碍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与行动日益积极,正在从参与者向倡导者转变。本文提出了供给者身份变化的一个分析框架,认为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的变化影响着供给者的身份类型。中国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意愿持续增强,内部动因来自于国内政治精英的价值取向转变、国家利益海外化的保护需求;外部动因来源于国际权力的结构转移、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困境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预期效应扩大。在供给能力上,中国需要着力塑造和加强利益协调与整合能力、权力生产与运用能力、制度学习与控制能力、规范创立与传播能力,努力成为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负责任倡导者。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国发生的衰退倾向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国的衰落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在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政治结构变化和政治衰退;其次,引发"特朗普革命"即政治生态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社会差距的扩大,金融资本主义下的赌博经济和美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对外扩张。"文化是宿命的",正如这一名言所预示的那样,近二、三十年来新兴亚洲经历了快速的崛起,在这一过程中,儒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等亚洲文明在传统的意义上得以复兴。亚洲固有的文化与从深层对其给予支持的亚洲文明,在几个世纪的沉默与衰退之后,开始成为地球新的宏大秩序的文化源泉。亚洲固有的文化和文明的复兴,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向当今的世界发出了历史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全球公共产品的定义、分类、筹资主体和筹资方式。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很多问题,迫切呼唤全球公共产品的充足供给。传统的公共产品研究大量的扩充到全球。全球公共产品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无政府状态下由谁来筹资并提供全球公共物品和以什么方式筹资的问题。本文经过分析总结出霸权国家、全球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全球市民社会、单个国家、公民个人、企业都是筹资者。筹资方式主要有托宾税方式、特别提款权、集成技术、利益主导性集团方式、选择性激励和意识形态。最后,本文认为怎样更丰富的提供全球公共物品并对其供给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有机认证制度与有机产品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世界有机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有机产品需求迅速增长,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供了机会。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有机产品的生产者和出口商想在采用了有机标准和规则的发达国家销售产品,就必须满足进口国设立的苛刻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因主体不同而异。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更发达,并能主导世界和经济全球化本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能尽快的发展,并能使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改变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两者应统一到理想的经济全球化上来。理想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要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两者的差距要缩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可通过适当的路径,有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核心概念之一 ,但也是一个分歧较大的概念。本文从有关国家利益的不同概念入手 ,依据判定国家利益的层次法 ,对霸权国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判定。认为霸权国可以分为四类 ,每一类霸权国的国家利益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为解决区域性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研究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对于完善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要价值。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是合理配置区域金融资源和有效防范金融危机,成本、收益和外部性是供给国进行供给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经历了被动供给、主动参与和倡导供给三个阶段,目前面临需求偏好匹配困难、稳定供给与金融风险防范的两难选择,以及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与对外金融合作水平非同步性等现实问题。依据供给原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供给路径,采取对策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是中国未来持续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18.
"扩权强县"与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东 《学术交流》2007,(8):100-103
提供更多的以公共产品为主的公共服务是转型期政府的主要责任和职能,政府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层级改革同样应考虑公共产品的供给。"扩权强县"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区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种分权措施,这种以扩大县(市)地方政府权力为手段,以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改革,对我国当前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界历来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主要界定为诉求“特殊与差别待遇”之举。然而,晚近新兴国家不断崛起,与发达国家间经济实力差距趋于缩小。于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主张“平等与无差别待遇”。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可能意味着正在推动继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一度潮落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将再掀高潮。有鉴于此,学界在继续研究传统路径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此等新路径的开辟对和平发展之中国的意义,从而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参与重构更加公正之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动漫产业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东亚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日本建立了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主,政府间接支持为辅的发展模式;韩国选择了国际代工与原创并重的发展模式;中国正向原创为主,国际代工与衍生品开发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变.根据国际分工的生产分离理论,在动漫产品制作前准备阶段选择国际合作制作方式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为促进东亚国家动漫产业国际分工模式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东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在转移动漫产品制作稀缺要素、加快动漫制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通过相互建立战略联盟扩大出口、合作开发动漫衍生品等方面开展国际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