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代英国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确立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1720年《泡沫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对成立合股公司一直奉行特许主义,这一做法虽然抑制了合股公司的发展,但同时也推动了“合股社团”“信托合股公司”等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有限责任原则也有了初步的实践。从1825年《泡沫废止法》至1844年《合股公司法》,合股公司的成立实现了从特许主义向准则主义的转变。19世纪中期,铁路行业的危机促使英国民众普遍接受了现代有限责任公司制度。通过1855年《有限责任公司法》和1856年《合股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正式进入英国的立法实践,现代英国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初,英法两国的股票投机狂热,引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泡沫危机。在法国,危机是以密西西比公司的迅速膨胀与迅速破产为基本过程,所以被称为“密西西比泡沫”;而在英国,则是以南海公司投机案为焦点,所以被称为“南海泡沫”。本文准备就这一时期英法两国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成因与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借鉴。一、“密西西比泡沫”16世纪以来,西欧的金融业迅速发展起来,以公债制度为主的公共金融也获得空前发展。17世纪时,各国财政开支都大大增加,公债券的发行迅速扩大,因而债台高筑是各国财政的普遍问题。1701-1714年爆发…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史上,典型的资产泡沫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首次出现后,相继出现了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虽然这些泡沫所涉及的资产不同,但是其形成机理十分相近.无论是法国、英国的股票市场价格,还是当年郁金香价格,都是在很短的时期内大起大落.资产泡沫的破灭一方面时当时的国民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执政者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以规范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在17世纪中后期,由于战争、宫廷开支等巨大耗费,英国政府遂将国债制度作为其缓解危机的主要手段,而国债在等资方式上的便利,重商主义政策造就的英国人民较强的出贷能力与倾向,以及英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中对荷兰金融管理经验的大胆借鉴,都为英国国债制度的良性运作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英国财政署与国有化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国债发行数额、国债利率以及国债发行相关保障体系的创制与日趋完善,使得国债制度日臻成熟。国债制度满足了英国政府的财政需求,促进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稳定和对外扩张,为英国登上欧洲霸主地位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大多集诗人与批评家于一身,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歌作品,在诗学理论上他们也颇有建树。本文拟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学观的核心命题作一解读,以冀对其有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建立了工厂制度,在工厂制度下,工人特别是童工生活悲惨,英国社会各方对此问题进行了诸多的实践,最终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工人基本的权利,成为英国福利国家历史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股份公司制作为现代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发源于17世纪的英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其通过立法确立了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并推动了中国银行制度的变革和金融业的现代转型。近代银行法为股份制建设和银行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成为政府控制银行业的制度工具,造成了近代银行过于依赖政府、产权不清晰等不利后果,对新中国银行制度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推进当今国有商业股份制银行改革,应树立法制先行的观念,强调以法律手段代替行政政策;破除既有法律的桎梏,优化资本法律市场和资本流通环境;评估改制的法律环境,以协调银行改制与法制变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深圳南海创投基金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实务中,有限合伙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公司作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有着其特有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法律制度的障碍。同时实务中需要处理好公司与其他主体的法律关系,平衡各方的利益。分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合法性及它与其他主体的法律关系,以求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立法及实践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建康 《天府新论》2005,(Z1):320-322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中,法、德、美、俄等国的国民教育发展得很快,但英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却变得异常缓慢,是因为工业革命通过其发展特点和对英国各阶级的影响制约了它的发展.结果使使英国的国民教育在19世纪明显地落后于其它欧美大国,并最终减缓了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乃至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交通改良是工业革命的一部分。18~19世纪是英国交通发生“革命”的年代。在这一过程中,起初一些地主反对交通改良,但后来在农业和矿业等经济利益刺激下,一些地主开始亲身参与或者通过议会支持公路、运河、铁路的建设。换言之,英国地主在工业革命的交通改良进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从都铎王朝建立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结束,英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国家管制向全面自由的转变。都铎王朝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时代,形成了与之前封建碎化的状态完全不同的、君主对国家事务强有力的控制。而到工业革命时期,这种国家管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种呼吁自由发展经济的诉求也体现在当时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思考之中,并逐渐应用于经济生活,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国债就像一块诱人的“蛋糕”,谁都想要。但能够要到多少份额,就要看谁的争取力度了,自1998年国家启动车债项目建设以来,黄山市精心选择并成功申报了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一大批国债项目。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后期,对于英国来讲,海上贸易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时,法、俄等国意图在战时对英国开展贸易攻击战的迹象愈加明显。英国开始重视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其海上商船的安全。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传统的护航政策被逐步放弃,并在80年代形成了海军封锁攻击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本国海军在战时对敌方及时采取主动封锁和攻击的行动,迫使敌方将战略安排及军事力量部署的重心放在如何有效的防御上,从而无暇攻击英国在海上航行的商船,客观上达到保护商船安全的效果。该政策体现出对掌握制海权的重视和崇信,明显受到海权思想的影响。在海军部对相关机构的建设中,以及对相关政策的分析和决策中,都可见工业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集中制手工工场是工业生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16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英国的集中制手工工场开始兴起,纺织、采矿和冶金等一大批行业均采取了集中的生产方式。在商业资本家的经营下,集中制手工工场的内部实行劳动分工,并且强化对工人的管理,从而实现了生产的连续性,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18世纪下半叶,织物印染和针织品制造等行业的集中制手工工场开始向工厂制度过渡,这一转化遭受了不少挫折。工业革命期间,手工工场虽然依然存在,但却已经成为工厂生产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5.
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叶的近百年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启动、发展和工业霸权的确立,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实现了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的转变。新兴工业企业家群体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防止爱尔兰竞争的实用主义目的,联合起来反对符合自由贸易原则的1785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通商条约草案》。他们为开拓法国市场,又以自由贸易为借口,支持1786年《英法商约》,并不惜与传统制造业决裂。1830年代英国工业化优势牢固确立后,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占领广阔的世界市场则成为企业家群体追求的目标。为此,他们支持并领导了反《谷物法》运动,推动确定了自由贸易政策。英国企业家群体并不是自由贸易的天然拥护者,实用主义和自身利益决定了其对不同贸易政策的灵活立场。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世纪对欧洲大陆来说,是“工业革命的世纪”。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又呈现出自身的特色:在纺织工业继续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煤炭、冶金、机械、交通运输等重工业无论在技术上或规模上都发展较快;有关国家的指导、扶持政策,对工业革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不相同。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引起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及阶级结构的变化,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它是欧洲大陆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为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左佳 《理论界》2009,(12):80-82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并日显突出,这种环境问题至20世纪酿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环境规制法律体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各国迅速发展的,其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发展深具典型性,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缩影。深入了解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对美、欧、日环境法律体系做了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洪涛 《兰州学刊》2010,(4):186-190
近代早期英国贵族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成为工业的“投资者”,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贵族在19世纪逐渐退出工业领域,重新恢复到“出租者”的角色。针对这一现象,论文力图用身份认同作为分析性概念来解析英国经济转型时期贵族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英国对刑罚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死刑被基本废除。这一改革从19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9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为改革定下基调、改革逐步深入、死刑基本废除三个阶段,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死刑改革从起初废除非暴力经济犯罪的死刑,继而废除轻微暴力犯罪的死刑,最后涉及到严重的暴力犯罪。英国的刑罚改革最终废除了绝大多数犯罪的死刑,只有极少数的严重暴力犯罪仍然保留着死刑。  相似文献   

20.
一、 国外教育产业和教育市场的形成 教育产业现象发端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后,教育产业形成于法国大革命中的专科学校运动和19世纪初德国耶拿战争后建立起来的科学与工业教育体系,教育开始进入产业领域。 二、 国外教育产业的开发 (一) 与经济互动的教育产业开发。1、制度创新。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和创新教育制度和办学体系。2、专业创新。3、机制创新。(二)服务社会的教育产业。其表现主要有:1、人才培养产业。2、人才资本投资产业。3、学校科技产业。4、学校无形资产产业。5、教育进出口产业。(三)社会服务教育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