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从普遍史的角度,认为历史具有方向性,同时也具有终结性.在他看来,马克思也是一位"历史终结论者".福山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目标的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终结.福山的这一观点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化,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曲解.马克思主义反对把自由民主制度理解为历史的终结,而只是把它视为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必经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1989年,在苏东剧变还在进行着的时候.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的论文。在福山看来.这场剧变表明,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① 福山以一个黑格尔主义者的身份,宣布自由主义已定于一尊。这篇使他一夜之间暴得大名的论文的题目《历史的终结》,就是借自黑格尔哲学的术语。福山自己也说,他的理解“与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关系最为密切”。(2)然而我们总不该忘记,黑格尔(和马克思)是批判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福山引黑格尔为同道,论证自由民主理念已构成历史的终结,使得我们今天关于黑格尔历史终结论的讨论,不仅只具有一点点历史的意义、更具有现实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华 《学术研究》2006,1(12):92-97
福山和沃勒斯坦的历史趋势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何种历史的终结。福山认为自由民主社会将终结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沃勒斯坦声称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体系将面临崩溃。二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两种不同的历史趋势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演绎的结果,福山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单线进步的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沃勒斯坦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多元的和全球性的。三是历史的终结和主体的实践。福山认为在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后,人们的实践是消极的,所获得的只是物质的满足;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历史终结后,美好的社会只是一种可能,因而主体的实践变得非常必要并且意义重大。总之,两人的历史终结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西方世界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前景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4.
历史决定论与人孙月才1历史决定论研究的底蕴是历史走向问题。苏东剧变以后,社会主义的前途如何,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西方思想界对苏东剧变迅速作出反映,首推美国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立.它断言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继之有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5.
张过 《南方论刊》2012,(11):53-54,37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福山就宣称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历史的终结”。他的“历史终结论”自提出起就受到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不断的挑战,而福山也在这些批判和挑战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二十余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逐步退去华丽的哲学外衣,而更加注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在历史哲学上的让步、在政治科学上的改变与坚持以及对现阶段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6.
三大历史语境: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者在新世纪的历史视域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发展的三大历史语境: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解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进而思考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以及探索在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内涵。此外,本文还直面了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享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重要理论挑战,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新理论话语回应了世界上种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责难。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后,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视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20年后,面对中国的崛起,福山发表题为《历史的未来》的文章,称"历史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世界需要在多元基础上实现新的融合。弗朗西斯.福山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充满盲目乐观主义色彩的福山历史终结论虽然凸现了其在触及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矛盾时的全球性理论视野,但是其基本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这从根本上导致其内在的理论困境和外在的现实困境。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使其在理论上静止、孤立和片面地把握全球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则使其面对差别、边缘质疑的实践方面陷入无法自拔的现实困境。因此,回归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走出福山历史终结论困境的可能性道路。  相似文献   

9.
戴兆国  毕亚琴 《江淮论坛》2022,(1):93-100+19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生成的前奏包括:对自然共同体观念的终结、对虚幻共同体认识的扬弃、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确立。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了真正的开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是超越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续写的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0.
魏万磊  刘黎 《学术论坛》2007,(1):184-187
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到三个普遍史论者,却混为一谈。近代关于普遍史的论证方式至少有三种,这些论证都建立在对人性改造具有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要批判福山有五个方面的难度,但总而言之,人类对于未来的好奇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向上的动力,如果在现实中找到了人类历史的终结点,无论这个整全性学说本身的理论逻辑对错,都将窒息人类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宗华 《东岳论丛》2003,24(5):111-114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基点在于,处于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明之间具有可比性,这条法则贯穿了他整个的历史哲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每一种文化或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解体的阶段;然而,一个文明的解体,并非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终结,一个文明和上一代文明总会发生子体关系。在写作《历史研究》时的汤因比看来,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亦毫不例外地遵循着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法则;但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文明及中国在世界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及对中国文化的更深入了解,他的思想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寻找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世纪末的来临,加上冷战结束这样天翻地覆的大变化,难免招来各色预言家、政治家对未来世界作一番预测和评论。近年来,先有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书轰动西方舆论界。而后,是西方久负盛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的长文,引起了近年来国际政坛和国内学术界少有的争论。该文为什么激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原因在于冷战结束后人们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关注。1989年苏东剧变之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在为一个超级对手突然消失而额手称庆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困惑:“我们现在干什么?”同时,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国际政治学者…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 《东南学术》2003,(6):113-124
本文旨在说明自1970年以来至今 ,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进展、热点问题、研究难点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向。全文从历史学目的、历史表现、历史真实、历史审美、历史记忆和世界历史观念六个方面展开分析 ,着重论述它们在历史哲学总体中所处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还指出 ,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经过分析、批判历史哲学的认识论研究高潮之后 ,思辨历史哲学复兴的理论准备已经就绪 ,重构世界历史的实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开始 ,这正是朝向一种真正的历史哲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裹挟着浓重的意识形态偏见,因其虚无的历史观、抽象的人性论和疲软的现实解释力,而沦为脱离实践的理论空想。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以实践逻辑为主导、以实际问题为基点、以现实的人的问题为切口而生发和造就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之集合,从根本上驳斥了“历史终结论”的理论预设,揭示了“历史终结论”的非理性本质,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道路在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开辟多元现代化路径提供了独特的经验智慧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世界各种文化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战略作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从走向历史深处和走向文化深处上讨论东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从历史——文化上阐述了在历代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因素的世俗化进程:政治世俗化、宗教世俗化、科学世俗化、文化世俗化;从文化——历史上阐述历史世界和超历史世界在东方文化和现代化问题上的不同境际。认为东方文化的历史赓续方式之一是不同文化问的相互诠释。人文价值在于人从外部取得自由及其在内部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这里,世界历史既不是自然的历史,也不是精神的历史,而是资本的历史。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资本逻辑的展开过程。《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之谜"的揭示而揭开了"世界历史之谜",《资本论》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集中体现和世界历史的"资本"表达。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进所体现的只是资本的自由和扩张本性,人的自由和个性仍然受资本逻辑的宰制。《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由"资本的文明面"向"高度文明的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转变。《资本论》开启了无产阶级走向自由解放的世界历史的新进程,因而《资本论》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史学思想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史学思想的基本走向一一就《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答客问王学典问:在出版了《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之后,最近你又推出了《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一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能谈谈这两本书、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于1956年的<中国历史概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编撰的一部完整记述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历史的通史著作.该书编纂于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了当时中国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提出了革命化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揭示了中国人民真正走向新时代的思想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首次从哲学反思的高度,揭示了人类历史是一个在绝对观念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由分散的民族历史走向整体世界历史过程的思想。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但是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演进基础、核心内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超越了黑格尔,使世界历史的思想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相似文献   

20.
李萍 《江淮论坛》2003,19(5):12-15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认识人类过去、分析世界未来的一个重要思想范畴,对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邓小平运用这一思想认识中国社会、世界局势和人类发展,并将中国经验纳入其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发展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