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合作的区域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揭开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序幕,ASEAN+3框架下的金融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合作的进程.在经济危机面前,以区域主义替代华盛顿共识下的全球标准,谋划建立地区安全体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实质.东北亚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次区域,这一地区内部各国间积极的经济、人员交流为推进地区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障碍.只有通过民间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达成次区域合作,才能使东亚最终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合作是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展开和演进的,两者之间形成密切关联和高度互动关系。新兴市场整体崛起、大国实力对比调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成世界大变局的主要变化趋向,中日韩合作与世界大变局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主要体现在这四大层面。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日韩引领的,也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多层面的全新机遇;大国实力对比关系的快速调整,集中体现在中美和中日韩之间,也对中日韩合作产生了多层面的重大影响;世界经济中心向东亚的快速转移,中日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也为中日韩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快速变革,充分体现着中日韩三国的共同诉求,也成为中日韩合作的主要领域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鉴于北极地缘空间呈现向全球扩散的趋势,对北极地缘政治的分析不仅需要涉及国家间关系的地区层次,更要考虑该地区与周边地区互动的地区间层次,以及大国关系对体系影响的全球层次。北极地缘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为其外部压力是内生的,区域内大国俄国和美国在区域外互动的影响力非常强大,以至于产生外溢效应使得地区国际关系或安全机理从属于俄美结构性的矛盾和竞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俄美北极关系构成推动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同时,北极区域治理机制的存在、合作性共识的建立以及地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与排他性,使作为区域主导性关系的俄美北极关系已经不完全是俄美全球关系在北极的简单投射,而呈现出一定的隔离或滞后效应。以俄美北极关系为驱动的地缘政治核心层和不断增强作用的治理层之间的互动,构成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4.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7,18(4):36-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紧密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东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已成必然走势,并在一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同欧美和北美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或共同体的建立基本上还处于胎动时期,无论是制度体系、框架结构还是运作机制等都远远落后于欧盟等经济一体化发达地区.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三个国家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三大主导力量,尤其是中国和日本更是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可缺失的支柱力量.与欧洲地区的国家不同,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中,不仅存在社会制度上的差异,而且,共同理念和区域意识也严重缺失,甚至地域定位和价值取向等也相互抵触.因此,建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素和外在因素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建立起东亚一体化的共同体式的区域框架体系是极其困难的.在目前情况下,优先建立起区域内的制度诱导型经济合作关系,可谓是通向共同体式经济一体化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在稳定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航 《探求》2011,(1):39-42,62
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种区域协调合作由于缺乏内在的稳定性必将昙花一现。但本文认为,基于“推动本地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有限竞争并不能从根本上削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基础,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主导和推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能持续推进一体化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和提高区域内市场交易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兴祥  杨子越 《国外社会科学》2023,(5):21-42+241-242
随着近年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冷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日益遭受冲击,新冠疫情大流行叠加俄乌冲突,使全球供应链合作陷入困境,甚至面临解体之虞。逆全球化向国家本位主义的回归,无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企稳与发展。因此,谋求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摆脱全球供应链合作困境之策至关重要。首先,新的区域供应链合作模式正在取代旧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体系。其次,国家本位主义导致当今全球供应链陷入合作困境。再次,全球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变化本质上是金融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国际分工与协作上的体现。最后,破解全球供应链合作困境,需要确立新的战略思路,一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二是以平等互惠原则开展区域合作;三是开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建设合作。  相似文献   

7.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民间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6,(1):8-12
进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东亚地区两个大国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缺乏象欧盟的“法、德”那样的紧密合作。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在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困境之时,中日民间交流无疑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进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10):54-57
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协议的签署,推动了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在跨区域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植根于人类生存进程的乡土生态文化。乡土生态文化保存了文化的根基,表征着京津冀区域的历史、生长、生成与创造。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却面临着现实困境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北京与周边地区基于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及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北京及周边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环境关系以及区域合作、特别是水资源合作的现状,发现了二者在生态环境与产业领域合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合作项目的前瞻性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合作信息收集与服务水平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主体框架,并提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宄所承办,黑龙江省铁路集团公司、哈尔滨经济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协办的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于2005年6月14-16日在哈尔滨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召开。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加科夫、鄂木茨克州州长波列日阿耶夫,俄犹太自治州副州长古列维奇,俄科学院院士库列绍夫、巴克拉诺夫、柯罗文以及俄通信院士米纳基尔等出席论坛。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加科夫,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何秉孟分别代表中俄双方和主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贺词论坛开幕式由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利民主持。张左己省长在致词中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3038公里的边境线,陆路相接,水陆相连。原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有22项落户在黑龙江省。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为黑龙江省加快对俄经贸发展和科按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黑龙江省做出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树立“双赢”理念,改善贸易方式,扩大合作领域等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加强能源原材料合作,积极推进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等具体措施。力争在贸易上三年翻一番、六年翻两番,到2010年达到150亿美元;在对俄投资上,三年翻三番、六年翻四番,到2010年达到8亿美元以上。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的态度着手解决拓宽经贸合怍领域、改善贸易方式、规范贸易行为、提高经贸合作层次等方面的问题。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加科夫在致饲中说,我们刚刚制定了西伯利亚新的发展战略,我们非常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首先是中国的一体化关系,中国是我们绝对的战略伙伴,投资合作不仅符合中俄两国,而且符合其毗邻地区西伯利亚、远东与中国东北省区的利益。为了顺利发展中俄地区投资合作,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如解决移民问题、制定措施协调关税政策、规范边疆贸易、打击走私等等。我深信本届论坛必将为推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间的合作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何秉孟在致词中讲了以下四点意见:第一,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政治意义不可低估。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边境接壤4000多公里的相邻大国、经济结构上具有优势互补关系的大国、具有共同根本利益所在的战略协作关系大国,两国发展区域合作对于巩固中俄传统友谊、实现互惠互利、促进加快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政治意义。第二,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经济前景非常广阔。第三,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模式创新至关重要。第四,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理论支撑亟待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现有1500多名高级研究人员,我们愿意围绕发展中俄区域合作这一主题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联合与协作,愿意与中国地方一流社科研究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加强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正在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对当前世界发展意义重大。拉美国家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而且"一带一路"本质上有利于促进全球价值链参与和产业价值链攀升。因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拉经贸合作机遇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拉美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落后、区域一体化发展不足、营商环境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在面向美国、亚洲和欧洲的三大价值链中附加值占比较少,而且自身的价值链发展也呈现出局限性。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将给予中拉经贸合作新机遇,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合作、参与拉美再工业化、金融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和面向亚洲的跨区域一体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经济互利构成三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其主要表现,一是三方贸易快速增长、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布局高度关联,三是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由于中日、日韩"岛争"导致政治关系与安全冲突日趋恶化,政治互信日趋薄弱或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成为三方合作的主要障碍。经济互利基础坚实而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是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的"二元悖论"。努力走出政治对立与经济互利的恶性循环,实现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成为摆在中日韩三国面前重大且迫切的问题。中方应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实现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区域架构与对美关系、三方合作与双边关系、周边布局与对日外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2017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旋即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TPP其他成员仍在力推TPP生效,唯有解读TPP文本才可能找到其中缘由。2016年底,我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统计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的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和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路径。然而TPP等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中越发严苛的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等经贸规则,将使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面临挑战。以劳工标准为例,本文分析了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亚太地区区域价值链的主要影响,为后TPP时代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筑“东北亚大旅游圈”是实现东北亚旅游经济一体化,旅游资源互补与共享的重要模式, 将为亚太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奠定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启了构筑“东北亚大旅游圈”序幕。中、俄、朝、韩、日、蒙六国在这个旅游圈内就拥有40多个大城市,仅中日韩三国GDP为  相似文献   

15.
海洋区域合作有其独特的内在机理,"海洋区域主义"是对之的归纳也是分析框架。海洋区域主义涵括全球性海洋法中区域合作的法律基础与具体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两个层面,二者间的互动机理可概括为:全球性法规推动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提出的区域性议题或采取的区域性措施也会推动全球性法规的发展;联合国专门机构则在这组互动关系中起到了枢纽作用。以《"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为线索,结合海洋区域主义的发展机理与趋势,本文为通过海洋区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了建议:一是考虑批准1995年《鱼类种群协定》,发挥其作为区域合作法律基础的作用;二是重视联合国专门机构(特别是国际海事组织)的枢纽作用;三是在半闭海条款基础上构建南海区域合作;四是下沉式地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上的区域性海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沿珠江流域九省及港、澳所共同组成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合作发展,最初由广东提出,并已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运作施行,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为此,必须找出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的、本土化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使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家间的积极相互依存问题,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长期的、稳定的国际合作需要国际制度来提供保障.然而,全球体系层面的国际制度性公共产品存在着缺乏针对性、效率低下、易为体系中的大国操控等诸多缺点,不适用于解决地区性差异较大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区域治理即以区域制度保障下的区域合作来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是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种更有效的选择.区域制度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地区针对性,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摆脱全球性大国对公共产品的操控.  相似文献   

18.
智利、秘鲁、墨西哥是TPP机制的三个拉美成员国。从区域内贸易角度来看,一方面,拉美三国参与TPP的内在动因在于受与亚太区域内国家日趋紧密的经贸利益所驱动,三国积极寻求进一步拓展亚太新兴市场、发展对外关系多元化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作为三国参与TPP谈判行为的外部约束,中美两国对拉美三国经贸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但近年来,基于二者在亚太区域内贸易中呈现相异的趋势特征,中美因素对三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决策形成了不同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9.
联席会议作为一项协调参加区域合作各主体间行为的有效机制,目前已被各区域合作主体广泛采用.由此,可将其引入区域立法实践中,用以协调区域内各地方立法职权主体间的行为.区域立法联席会议包括会晤型和磋商型两种类型,其运转各有特色,并在区域立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性协调功能.这一机制可以为区域立法职权主体的交流提供平台,有助于消弭分歧、协调立场,进而推动区域立法的进行.受中国经济、政治体制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的制约,区域立法联席会议机制的积极作用难以全部发挥,但我们应该对其有耐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欧美日等国受到重创,经济实力不断下降,东北亚区域潜力日益上升,地位不断凸显,影响日益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传统安全风险不断缓解,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核能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却日益扩大,并有不断演化成困扰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的趋势。如何在突破区域传统安全羁绊的同时,强化和构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合作机制,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