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更高质量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该文从“专创融合”的必要性、现状以及路径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试图从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角度寻求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为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会展人才需求和国家政策引领,总结提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企业教学”这一企业实习实践课程教学中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实习中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校内导师情感教育、校企联合构建思政体系,从企业教学真实工作任务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重构企业教学思政目标、教学组织模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会展专业企业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升了企业教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并为校企合作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思政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各高职院校均在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已成为一个重要方向,各高职院校对此尤为重视,并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试行的一个方向。该文从课程目标建立、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融合、课外教育资源融合、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入手,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期为“专创融合”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该文从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校内外双协同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该模式为完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时代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技能之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该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课堂和竞赛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机制,还需建立实践创新平台、融合竞赛和教学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施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也从以往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发展,以期使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以强化.而作为将知识概念转变为岗位技能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如何构建科学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俨然成为高职院校及其专业教学的首要思考问题.基于此,该文针对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改革的重要措施,而教师是“双创”教育的实施主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双创”背景,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现状,并从创新创业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通过此研究,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角色转换路径提供借鉴或参考,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教师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将“双创”教育融入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该文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角度,通过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学情跟踪,反思在实践教学中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探讨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创新型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与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满足“双创”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北京地区6所高职院校4个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调研,了解了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使用SPSSPRO列联(交叉)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参加“双创”大赛的兴趣非常高。使用SPSSPRO频数分析得出,“双创”课程较少且缺乏专业知识、跨专业团队组建的渠道不够通畅、“双创”大赛参赛信息了解不及时和缺乏有吸引力的奖惩制度是目前影响学生参赛的主要问题。在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教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畅通跨专业学习渠道为学生团队提供更多的组队平台、健全学校的参赛奖励机制和“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对“双创”大赛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大部分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创业工作,让少部分学生创办企业.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基于"专业-就业-创业"贯通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五个要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力军,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通过打造高度开放的创新协作体系、建立新型产学研关系、打造“思政+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等策略科学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虽已进入起步阶段,但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本文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为基础,借鉴中山大学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教育模式(SELM),阐述创业教育开展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指标,探索了分阶段、多层次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呼应着社会律动的脉搏,但其目标定位仍有浅层次、游移不定,甚至功利片面的缺陷,因而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亟需优先予以探讨。概括地说,高职创业教育在目标内涵上,重在培养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建设性态度;在目标外延上,重在以点带面培养大多数高职生受益终身的创业精神和品质。这将为统筹规划创业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9年广东省86所高职院校的质量报告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构现状与建设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议在紧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出台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认定、引进、培养、储备与使用制度;借鉴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加强教师培训支撑体系尤其是省级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发...  相似文献   

15.
孟克  孙婷 《阅江学刊》2012,(6):59-64
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发挥大学的文化创新职能。大学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是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是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进程中,要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包括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将文化传承创新拓展为大学的第四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教学督导制度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督导制度正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督导定位不清晰、督导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文章围绕高职教育的教学督导机制体制、改革和督导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督导监控体系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何旭 《社会工作》2012,(11):74-76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回应孤残学生成长的特殊需求,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完善,能够促进孤残学生建立正向情绪、积淀正向能量与适应社会发展。通过优化高职院校环境,推动社工主动作为,发挥孤残学生潜能,能够有效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于高职院校孤残学生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要使这门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任课教师除了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外,更要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我院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中采用了“菜单”式教学法、案例研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参观调研教学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但在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不尽一致的困境下,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技术问题,影响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在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其重大意义在于:发挥了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找到了城乡结合、院校协作、资源共享的最佳契合点,也使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变为现实。鉴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重城轻乡、专业设置重工轻农、院校布局重东部轻西部的实际,实现职教资源优化,应秉持城乡一体化、资源效能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具体举措为:统一领导,发挥政策的引领、规范作用;统一规划,构建我国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乡村的职教资源优化配置网络;创新思维,多渠道筹集财力资源;创造条件,鼓励双师型教师、优秀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任教;精成援助,校际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整合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