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俄罗斯建交七十年来的政治外交关系不断发展,现已逐步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借助国家间的互补关系开展了诸多合作项目,并在悠久的合作进程中取得较为瞩目的成就。但在新型大国关系合作理论视阈中考察两国合作,可发现其在合作能力、合作机制、合作维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拓展了两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空间,亦弥补了现行合作的不足,在其建设过程中可从宏观规划、地方合作、互联互通等领域拓宽合作维度。随着两国蓝色合作进程不断推进,建立以"冰上丝绸之路"为新起点的中俄蓝色伙伴关系势在必行。蓝色伙伴关系理念可为深化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内涵、构建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可持续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外生压力,中国外交的得失则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内在驱动。中国外交应在坚持和平外交的同时,适当调整外交战略,实现外交转型,由陆向外交延伸至海向外交,以政经并举和利义兼顾为特点发展海洋周边的外交关系,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传统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外交转型既要体现上升期全球大国的思维,又要有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转变观念,担当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其国力和能力相适应的领导角色,丰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持续快速崛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利益挑战、认同挑战和影响力挑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出"共同发展、共执命运、共享尊严"理念作为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指导思想,并以正确义利观与伙伴关系建构破解利益挑战,以对发展中国家"战略再保证"网络建设化解认同挑战,探索能力—权力转换机制消解影响力挑战,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迈向新的台阶。展望未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理念和实践必将随着中国自身、发展中国家和国际体系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推动中国特色发展中国家外交理论和实践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已经分别和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缅甸这四个周边国家建立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这四对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新升级,居于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前列,同时它们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双边层面的体现,是其从理念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类型特点、命运共同体关系形成的历程特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政治特点、安全特点和经济特点,这其中的若干特点也是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形成条件。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构建对于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体系的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以及中国周边外交合理有序布局都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命运共同体伙伴国的数量将有所增加,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安全合作水平将提升到较高层级,其合作内涵也将进一步拓展。中国在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着眼实现五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和前景秦相源张颖中俄两国建立和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因而受到国际社会和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苏维埃联盟走向解体,俄罗斯宣告独立。独立以来,俄罗斯的外交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一样,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为改变被动处境,叶利钦政府几年来励精图治,在对西方外交、对独联体外交和对亚太外交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调整,在积极推行全方位、多样化外交的同时,努力构筑新型大国伙伴关系的框架,以确保独立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外交政策,力争使俄罗斯在未来多极化世界格局中成为有重要影响的一极。本文就叶利钦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脉络及其特点作一些探讨。一、加入西方阵营为…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内部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普京重新当选总统等因素促使俄罗斯外交出现转型,乌克兰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转型进程。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外交转型的传统背景和现实原因,认为此次转型背后有一个必然和偶然变量累积的过程。俄罗斯对欧亚和亚太地区的战略、国家软实力和国家认同建设领域都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不仅注重围绕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改变外交政策,也通过改变公共外交方略和整合国内政治认同来影响外交工作的绩效。这些转型特点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所具有的连续性和渐变性,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两国可能在某些领域出现利益、观念和政策的冲突,但这种挑战并不能埋没中俄采取适当方式将矛盾化为机遇、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亚太地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经济权力时代,奥巴马政府以经济治国方略观将经济与市场力量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地位,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推动贸易、投资与商业外交,以援助、制裁、伙伴关系等经济工具应对中国崛起、乌克兰危机等对外政策挑战,加强外交能力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发挥政治影响与维护安全利益形成制约的作用。为此,我国应以公私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对外战略转型,推进贸易、投资外交,以经济资源与手段、经济伙伴关系应对安全挑战,加强自身外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全新的理念和主张,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决策者、践行者的独特地位,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主张和思想,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新时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奠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外交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及其全球气候治理伙伴关系网络的兴起,在全球气候治理领推动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有效遏止了主权国家气候治理的赤字。本文采取多元研究方法,通过论证包括全球科学和知识专业性伙伴关系、全球气候安全政治伙伴关系、全球气候议题公众传播伙伴关系和全球气候经济商业伙伴关系在内的伙伴关系网络,探讨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势与贡献,并发现全球气候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正转向多重伙伴关系共同参与的趋势。非政府组织参与建设的全球气候治理伙伴关系网络正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构建和方案制定,通过对个人、社会和企业直接施加影响,把全球层面的气候治理理念与方案落实到地方治理中心的实践行动,并不断加强与全社会各种行为体之间的通力合作,为探索和发现最优的气候治理解决途径提供支持。通过全球气候治理伙伴关系网络,非政府组织不仅形成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联动效应,也推动各行为体致力于气候变化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版图内崛起中的大国,这为未来两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两国双边经济关系的进展似乎仍落后于两国同其他亚洲伙伴关系的进展,也不足以支撑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角度对当前中印经济关系进行重新解读,认为中印两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关系重塑期,未来有必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积极致力于中印新型合作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秩序进入动荡调整期。中国应根据不同情势采取维序、改序、增序、融序和创序的"五序"方略。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国际安全、经济、政治秩序,同时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全球化转型带来重大影响。国际秩序演变受制于大国战略竞争,中国要在妥善应对这场新式且持久的大国战略竞争中积极塑造国际秩序。中国要坚持不懈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将其作为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有效路径,为此,要推动伙伴关系的"六化"——战略化、全面化、全球化、多样化、网络化、持久化,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要义的国际秩序观,并在新领域的建章立制方面积极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新的全球主义,催生新全球观和新人类观,这决定了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核心诉求及属性,它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平台塑造新型国际秩序,并通过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引领海洋秩序的变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全球海洋治理供给现状入手,结合治理困境和挑战,基于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蓝色伙伴关系及相关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对全球海洋治理的贡献。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面临来自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用海强度增加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的严峻挑战,受到不利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治理能力和水平无法匹配不断增长的治理需求。面对复杂的治理问题和碎片化的治理行动,伙伴关系,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成为构建国际、区域、国家、地方多层级联动的,政府、非政府主体积极互动的一体化海洋治理的关键途径,是补充、联合和加强政府主体责任和政府间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倡议,具有开放包容、具体务实和互利共赢的特点,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潮流,与全球发展纲领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念和精神高度契合。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是在海洋这一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践行构建全方位伙伴关系总体思路的有力举措,也是促进在海洋领域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全球海洋治理联合行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枢纽性城市,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国首都政务服务保障要求有所提高,首都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带来新手段,但北京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大国首都外交外事活动日益活跃,重量级国际组织及其总部数量少仍是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短板;科技革命与首都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但科技创新活动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仍然不足。为此,在全球化语境下,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当以首善标准提供大国首都政务保障,围绕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升级,发挥“双奥之城”优势服务大国外交,瞄准国际前沿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5.
对北极事务的科学探索以及对北极问题的科学认知是有效应对北极问题的基石,科学外交是国际社会参与北极治理的新形式。为维护北极权益、巩固北极伙伴关系以及在大国竞争中获得优势,美国通过发布科学报告、签署科学合作协定、主办国际科学多边会议等方式在北极地区践行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和领域多面化的北极科学外交。美国北极科学外交的开展一方面维护和拓展了其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北极科研活动受制于北极地缘政治竞争态势。面对美国将北极科学外交“工具化”的趋势,中国应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通过开展双轨科学外交,建立北极科研数据中心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北极科研组织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维护在北极地区的合法权益并推动北极事务的善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气候能源格局变迁过程中面临着日益紧迫的碳约束,一国应对或突破碳约束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国际秩序转型中的地位。清洁能源作为下一代能源体系的主导因素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低碳转型提供了一个综合性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清洁能源外交的开展已经成为一国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保障低碳竞争力以及推进全球气候能源治理新秩序构建的重要着力点。随着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清洁能源外交经历了从"外生性能力援建"到"内生性制度化"外交的四阶段演进路径。特别是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成为世界首位的清洁能源大国之后,其外交呈现出多层多轨、"南南"模式创新和伙伴关系网络化等新态势。其背后的重要推动力量来自国内绿色发展的大力保障、国际体系的权力流变以及中国整体外交战略的能动性转向。该外交新态势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低碳转型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提升自身在全球气候和能源新秩序构建中的话语引领力和制度性权力。  相似文献   

17.
当西方逐渐相对衰落时,当今的中国已经处于"坐二望一"的权力地位。面对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剧变,当前中国外交正面临巨大的转型机遇与挑战。在经历了致力于生存的革命外交与致力于国内发展的发展外交之后,中国正迎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外交新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践行要符合世情、国情与现实需要,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在于,这是一条告别传统大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大国外交之路,而致力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促进和谐世界的新型大国外交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吴琳 《南亚研究》2022,(2):1-17+156
双边外交一直是中国南亚外交的主要方式。新冠疫情暴发和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为中国引入非正式合作制度工具和谋求从双边到多边的地区外交升级提供了机遇,以新时代南亚地区合作框架建设为重点、政治信任为前提、“一带一路”倡议与非传统安全合作互嵌、和平解决争端和发展安全为主导规范、地区公共产品新平台为补充的非正式合作制度网络初步建立。这标志着中国南亚外交正出现两大新取向:一是增添安全新内涵,统筹安全与发展之间关系,发挥毗邻大国的独特作用;二是补充地区新层次,建立地区合作新框架,培育多边共识和引导地区认同。疫情、大国博弈与阿富汗变局是导致中国南亚外交升级的主要外部动力,而适应“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议程变化和传统秩序观的价值回归则是内生动力来源。中国南亚外交的多边实践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奠定了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翻译的<普京文集(2002~2008)>中文版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中俄人文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 进入新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俄双方要进一步携起手来,深化睦邻友好,加强相互支持,扩大务实合作,密切战略协作,不断夯实两国关系的基础,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更高水平,为推动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8):41-44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官方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理念,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内涵有着丰富的时代意义。本文将着眼于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从如何走出历史上大国零和博弈的"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历史魔咒出发,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前景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