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卫生外交是卫生健康同外交工作相结合的产物,跨国性突发卫生事件的频发是全球卫生外交不断发展的前提。全球卫生外交,是以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危机为重点,主要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依赖卫生、外交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领导与协调下,通过国际医疗合作维护本国利益以及促进全球健康治理的外交实践。全球卫生外交在21世纪呈现新的特征:客体特征上,卫生和外交的融合日益紧密;主体特征上,开展全球卫生外交的主体在增加;方式特征上,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性与竞争性并存,且竞争性有加剧趋势;模式特征上,各国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全球卫生外交。中国的全球卫生外交在体现上述特点的同时,在实践上有五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963年派遣援外医疗队是中国卫生外交事业的起点,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开始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开展全球卫生外交,2003年抗击非典倒逼中国开展全方位国际卫生合作,2014年援非抗埃是中国成建制参与的全球卫生外交行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卫生外交进入全球健康治理新阶段。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卫生外交虽然起步较晚,但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当代发展,是中华传统哲学资源的当代表征。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研究文献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理论资源的科学梳理,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的价值合理性,并进一步探索“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行动”的实践路径,即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构建多维生态文明参与体系以及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等,进而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道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发展方案,助力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性服务场所,应当且可以在服务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该领域还存在战略着眼点和立足点不够清晰等明显问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转需要整合既有社区硬件资源和高校师生中丰富的软件资源。在整合性的服务思路下,积极扩展临近服务领域的同时不盲目求大,从而与其它专业性服务机构相互形成有效协同合作,确立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战略东移的意图与行动逐渐明显,战略东移并非仅致力于政治与军事领域,经济领域也成为其主要内容。然而学界的研究中,关于美国经济战略东移的研究非常有限。在当前世界经济重心整体东移的背景下,有必要考察美国战略东移中的经济方略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外交因自然灾害、战争冲突等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而活跃于国际舞台。作为一种新型外交方式,人道主义外交不仅为人道主义行动创造条件与空间,而且可以促进民心相通、舒缓不幸状态、化解人道主义危机,达到传统外交无法达到的目标。人道主义外交具有主体多元、逻辑独特、专业性强等特点。人道主义外交有别于传统外交,人道主义外交需要与各利益攸关方接触,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等人道主义基本原则,克服人道主义政治化、军事化等倾向,摒弃宗教、民族、地区等方面的利益纠葛,说服决策者或领导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为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而采取人道主义行动。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在处理重大问题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意义,在国家海洋发展方面尤为重要。通过对美国海洋发展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炼概括出其运用的海洋自由思维政府主导思维知识产权思维立法思维必要性思维等思维方式,以及由各类思维方式指导海洋强国建设所取得的应用实效。通过分析国情差异形成的背景、原因、过程与结果,将国情差异的特点与国家海洋发展相联系,讨论美国海洋思维方式对中国的启示借鉴意义及其适用性。结合中国当前应用海洋思维方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实施过程中显露出的不足,阐明了不同思维模式的现实基础、发展路径和措施建议,初步讨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科学发展思维体系,旨在为推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邵军 《阅江学刊》2023,(3):84-91+174
数字经济当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数字经济的内涵仍然缺乏统一界定,不同文献给出的定义各有侧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大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关键技术落后于世界前沿、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安排相对滞后等现实挑战。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该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高度重视数据及信息安全问题,从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9,(6)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它与西方早期现代化发展道路性质不同;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环境不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成熟的。中国道路,实际上是依次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发展之路。习近平客观上对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细化为前后衔接、接力探索的路线表。中国道路的亮点,就在于它解决了现代化发展中的两大难题,即民生问题和反腐败问题。中国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各国对于“海洋经济”的认知和概念界定仍然存在巨大差异。梳理“海洋经济”的概念演进和政策内涵、分析各国对“海洋经济”认识和统计差异后,仍可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中国海洋经济则具备比较优势,包括发展速度快、结构持续优化、比重保持稳定、对就业贡献大等等。鉴于“海洋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趋升的战略地位,中国宜抓住历史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和潜力,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和构建海洋强国。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海洋经济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尤其是将建立国际通用统计标准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倡导建立海洋命运共同体,推动海洋经济国际合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拓展蓝色伙伴关系,形成广泛而有深度的利益捆绑;新冠疫情背景下把加强冷链运输的安全性纳入全球或区域海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重启蓝色经济,充分挖掘海洋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在海洋领域人类面临双重重大变革,一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加速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及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全面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全球海洋治理。海洋能源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还是连结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治理的重要纽带。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能源资源,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以海洋能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正朝着大规模和商业化方向迈进。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海洋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框架下,中国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海洋能源技术强国,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海上能源丝绸之路和构建蓝色能源伙伴关系三根支柱推进海洋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以此保障能源安全、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治理体现了治理价值的引导、治理结构的作用和治理过程的推进,是三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取向。为此,建设人民城市,推进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在治理价值、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三个维度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整体性与回应性特征。对此,城市治理系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平衡整体价值与个体需要、静态条件与动态韧性、治理工具与治理场景间的张力,有效回应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近些年许多城市的实践来看,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仅靠政府一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入民主参与的机制,依靠包括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在内的多元力量的参与。杭州市在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中,通过公民参与机制,政府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杭州的社会民主管理模式,城市建设中的公民参与,不仅有效地体现了民主,而且改善了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在杭州公民参与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多元参与边界不清晰,公民参与之渠道、深度与广度以及限度还需要提升优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是新时代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探索和战略实践。当前,全球海洋治理处于酝酿渐变的形成期,也是百舸争流的博弈期,中国需要萃取传统特质,因应现实需求,制定符合发展目标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理论正遭遇现实政治的严峻挑战,基于现有的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历史实践经验,中国既不能当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亦不能遵循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应以海洋强国建设为基础,以和平正义为特质,以合作共赢为导向,以人海和谐为追求,为全球海洋治理注入新的中国海洋观。通过由己及人、由片及面、由易到难的路径,循序渐进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海洋国际秩序中推进蓝色伙伴关系,积极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在海洋环境领域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在海洋经济发展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在海上安全方面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网络,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国际组织之间通过在特定议题领域互动实践,形成全球治理的一种新的重要机制——组织间合作。通过对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这两个具有相似功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各自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为二者的合作与互动提供了基础。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自20世纪50年代成立至今,经历了有限的互补性合作探索、深入相识的合作共赢、制度化的对等合作等阶段,并在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和合作制度化等方面不断强化。二者的合作互动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趋向,如求合驱竞、求同存异、制度化、区域转向等,为同类型国际组织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对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合作历程进行具体分析,旨在加强对国际组织间关系的理解,并为解决全球非正常移徙问题提供一种善治路径,即寻求组织间合作。  相似文献   

16.
海洋塑料垃圾已成为全球海洋治理中新兴而紧迫的重大议题。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当前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既呈现出主体多元并存、规制趋于整合、目标立场各异、客体复杂严峻的态势,也在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面临着单边主义抬头、反对力量掣肘、科技水平不足、资金缺口增大等现实挑战。作为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一员,中国应努力维护并引领国际多边合作、增强科技和资金保障能力、统筹推进多领域治理进程、扩展非政府组织参与渠道,以推动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奠基者.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与研究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对于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实践渊源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形成于实践,是基于对行政工作的科学总结和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经验的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文化生产力内涵、本质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岩  刘贵富 《学术交流》2005,23(8):127-130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状况也不同。时至今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彰显,文化生产力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哲学、教育、科学技术,但文化生产力属于智力资源,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它是以知识要素凝结成为的潜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要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直接生产力,要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向人的转化;二是向物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艺术类研究生素质教育现状与问题深入剖析,立足艺术类学科发展现状及国家发展规划,从基础性素质教育、专业性素质教育、特质性素质教育等角度出发,层级化、阶段化提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类研究生素质教育理念,并对其内涵特征及建设方法进行阐释,以期为艺术类研究生特色素质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