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二十年代以来对于《庄子·逍遥游》不科学的总评价,几乎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即在肯定它的艺术手法的高妙的同时,却对它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加以无情的贬斥。这就形成了对《庄子》其书(包括对《逍遥游》)的评价中艺术性与思想性成为强烈反比的公式。例如,1961年出版的一本名日《庄子内篇译解并批判》的书(关锋作,中华书局版),充满着“左”得出奇的论调,作者竟把鲁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写的讽刺小说《起死》和杂文《论语一年》,说成“实际上攻击的就是历史上的庄子”,“如实地揭出了庄子灵魂”,并断言:“在旧中国,庄子哲学成了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武器,它起着极其反动的作用。”据他说:“庄子的哲学原则、结论,无一不是错误的”,“庄子思想是人类精神的堕落”。又说:  相似文献   

2.
一、“去累”与“体道”庄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寻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与老子一样,庄子之所以将精神自由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乃是基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自由。在《庄子》一书中,有不少篇章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险恶,《人间世》就是揭露得相当深刻的一篇。①庄子认为,造成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各家学派中,庄周派是一重要学派,并且世人尽知有《庄子》一书传世。“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第二卷,讲到现代科学的根源的时候,论述了它们同中国哲学,特别是同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的关系。可见中西哲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光明日报》1981年5月7日第四版文章未段)在先秦诸子中李约瑟是特别看重庄周的。《光明日报》同年10月23日袁翰青同志的文章,评介提出介子论因而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也说,汤川自述少年时代喜爱读《庄子》,“他在1973年曾经用英文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创造力与直觉》,主要就是谈《庄子》这书对他科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学派的哲学是引人入胜的。它以奇诡精辟的见解、深湛丰富的内容和汪洋恣肆的文风,鹤立于诸子之林。它的广阔思想视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对人们有着启发作用。据《庄子》一书可以看出,庄子学派的思维方式,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破除“成心”,主张“以明”,倡导客观性思维 “成心”是庄学认识中一个重要概念。《齐物论》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在庄子看来,人无论智愚,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时,都从“成心”出发并以“成  相似文献   

5.
高深 《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3-168
自近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即以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念解释中国先秦典籍《庄子》,将庄子看成自由主义思想家。笔者认为,以“自由”概念阐释庄子思想的“自由说”并不符合《庄子》一书的实际,是对《庄子》中关键词语及主要观点的误解。本文分别从“待”的含义、“无己、无功、无名”的作用、“自然”的含义以及“得道”的结果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由说”的错误,指出《逍遥游》“犹有所待”的对象本不是“风”,而是“得道”,不是针对“自由”而言的而是针对“致福”而提出来的;庄子的“自然”不是强调事物(包括人)的自发性,而是“道”的特性,“顺物自然”就是顺从“道”,反对人为;“无己”、“无功”、“无名”,是得道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庄子“得道”的目的既不是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也不是追求哲学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指出:《庄子》“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宣颖《南华经解·庄子小言》也说:《庄子》“写景摛情,真有化工之巧”。对照《庄子》全书来反复品味这个“情”字,颇有“一唱三叹”的情致:一是在“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为庄语”(《天下》)的愤激之辞中,渗透着庄子在人生体验中的“一把辛酸泪”的悲愤之情;二是在说理中以“指事类情”的意象体系融注着浪漫激情;三是在哲学观点中附丽着“直致任真,率情而往”的审美情感论。最后的这一个方面,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颇有阐明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庄子》“道”的理解不同,对《庄子》哲学属性的理解也就不同。以往学术界对《庄子》“道”助理解,许多人常常用《庄子》有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篇法作为鉴别标准,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有说“道”是宇宙精神,绝对的“道”是高高在上的精神实体;有说“道”是物质实体,是混饨的气,或是精细的微粒,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的基础。此外还有说“道”是一个抽象“全”的,“道”的本质就是自然的,等等。本文试图打破过去习惯用脏子呐、外、杂篇中某一固定论点,某一种文章风格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而把《…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先秦诸子论证其思想与哲学而广泛采用的重要语言形式,使用寓言故事以陈述事理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而在先秦诸子书中,“寓言”数量之丰富、风格之怪异、使用之自觉,首推《庄子》①。与其他诸子相比,庄子不仅对于现实社会政治、人生处世态度有一套不同流俗的、系统的认识,而且他的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自觉的哲学本体论和世界观基础上的,其书便系统而明确地阐述、论证了其哲学观念,他对作为交流与传达工具的语言的功能也有着清醒、自觉的认识,因之,《庄子》书中丰富、怪异之“寓言”与其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  相似文献   

9.
我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即学者对《庄子》的褒贬悬殊。从魏晋时代开始,好《庄子》者代不绝人。玄学家将它作为经典,称为“三玄”之一。唐代道教称为《南华真经》。许多著名思想家、艺术家,特别是画家,都深受《庄子》的影响,都给它以很高的评价。远的不说,现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庄子》的评价也特别高。例如,鲁迅说:《庄子》一书,“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说先秦诸子的著作没有超过《庄子》的。顾颉刚说:“在战国时代里,《庄子》是最高的哲学表现,《楚辞》是最高的文学表现。”徐复观研究发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写了一部500页的专著,论述《庄子》  相似文献   

10.
庄子物论的意向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论”一词出于庄子《齐物论》 ,是庄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但被许多研究者忽视了。检视郭象《庄子注》、王夫之《庄子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等 ,其要义有二 :一、平齐是非 ,二、均齐万物。蒋锡昌认为 :“物”即万物 ,谓万物之理 ,“论”即言论或辩论或论说 ,谓当时各家各派的不同言论。① 闻一多认为物论犹事类。② 笔者认为 ,庄子哲学所谓物论表述的是人理解和掌握物的活动价值评价 ,是对主体生存方式的一种确证。因此 ,物论是庄子哲学的坚实支撑 ,是其元典精神的鲜明凸现 ,讨论这个问题 ,有利于敞开庄子…  相似文献   

11.
哲学家的庄子,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多年来学术界聚讼难决。拙文《庄子哲学初探》,根据《庄子》书中存在不少唯物主义的命题,曾主张庄子应属于无神论的思想家。文章揭载后,李锦全同志在《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一文中,针对拙文提出了质疑。对此,我们在《光辉的无神论思想》一文中,已进一步申述过不同的看法同李锦全同志讨论。在探  相似文献   

12.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现存《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传统看法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它篇则出于后学者手笔。本文论述庄子的“道”,主要依据内篇,也参考其它篇。 关于庄子思想,哲学界有所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庄子哲学性质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但包含着客观唯心主义的因素”。我的浅见是,庄子思想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其中既有若干朴素唯物主义的成分,也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中国美学》(刘诸瑾著广东高教出版社1989年版)是一部很有特色、极富生气的著作。其研究方法具有开拓性。作者从整个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着眼,从整体上探讨庄子思想对后世美学理沦的启发性。 《庄子》一书的美学意义,并不是以美和艺术作为对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是在论“道”的问题时,“遭”的体验与境界,同艺术的审美体验不谋而合。由于这种相合,后世很自然地把这些带有审美色彩的哲学问题移植到对艺术的审美特征的理解中,从而使庄子的哲学命  相似文献   

15.
宣颖在《南华经解》一书中,视《庄子》为一个思想的整体。他将《庄子》的宗旨归结为“无己”,认为《庄子》通篇都是为了论说“无己”这个意思,《齐物论》中的“丧我”、《人间世》中的“心斋”以及《大宗师》中的“坐忘”本质上都与“无己”意义相通。  相似文献   

16.
万物以形相禅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观念 ,先民用它解说物种的起源和演变 ,带有朴素的进化论色彩。《庄子》一书作为先秦哲学的经典著作 ,也吸纳了万物以形相禅的观念 ,并且把它和齐一万物的理论相结合。《庄子》书中两次出现的“强阳”之语 ,是和万物以形相禅直接关联的概念 ,有它特定的含义 ,以往的注释未能切中肯綮。《庄子》书中万物以形相禅观念和齐一万物理论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果关系 ,二是形态的对应性。二者的结合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内篇初见端倪 ,外篇多处可见 ,杂篇最终完成。二者的综合使齐一万物理论的覆盖面从社会哲学、道德哲学扩展到自然哲学、生命哲学 ,齐一万物理论内容更加丰富 ,体系走向完备。  相似文献   

17.
“心化”是《庄子》哲学中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共同关心、研讨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主体认识境界的变化、人的本质的物化以及理想人格的培养等重要理论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要弄清《庄子》的“心化”论,首先就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洋洋数万言 ,文辞参差 ,义旨深远。而庄子著书的目的既不在要探索所谓大自然的奥秘 ,也不是想创设一套关联着繁杂推演理路的形而上的哲学架构 ,更无心于为王侯将相谋虑南面之术 ,而是要为苦痛的人生指出一条理想的出路。庄子的哲学是直指人生、关注生命的哲学 ,它源自对生命苦难的深切感痛、对人类处境的深层忧患。“生命”是庄子哲学的主题和核心。生命本无须用“心”去呵护 ,因为生命自会顺其本然地展开、延伸 ,然而人类社会的现实却使“心”从生命中凸显了出来 ,并且煎熬着、苦痛着。“心”承担了“生命”的苦痛 ,“生命”的…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又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灿瑰宝,它在文学艺术上的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建树,赢得了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清代文评家金圣叹曾将它与《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并列为“六大才子书”(金圣叹评点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令人深思的是,《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为何在艺术上能取得那样杰出的成就?他是怎样从古朴的哲学土屋跨入华美的艺术之宫的?许多人把这归之于庄子的艺术天赋或是楚文化对庄子艺术的特殊影响,而很少有人肯定庄子哲学思想对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决定性作用。相反,倒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庄子》的艺术是好的,但思想是消极反动的。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而且也有违于《庄子》的实际情况。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决定《庄子》艺术表现形式的,正是它的哲学内容。换一句话说,《庄子》在艺术上的“奇功”,与哲学思想上的积极因素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点滴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0.
崔大华先生的《庄学研究——一个中国哲学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崔先生继《庄子歧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一书出版以来,在庄学研究上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庄子研究》40多万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考论庄子其人其书,中编述评庄子思想,下编探讨庄子思想与中国历代思潮关系。在庄子其人其书的考论中,作者根据比较可靠的史料,描述了庄子生平及生活面貌;考辩了某些历史记载,并利用某些考古的发现,比较细致地辩析了庄子的身世;考察了《庄子》从古本到今本的演变过程,以及宋代以来学者们钩索《庄子》佚篇、佚文的情况;对于唐、宋以来关于《庄子》真伪的争论,作者也从一种新的理论立场作出进一步分析和判断。总之,作者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围绕庄子的存疑问题,都给予有根据而又比较明确的回答。在庄子思想述评中,作者以一种理性的、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