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我国流行着一种观点,把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以前,包括社会主义社会,都说成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是“从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按照这种观点,人们一方面把我国现阶段社会看作就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另方面又按照过渡时期的性质和特点来解释社会主义社会,把它说成是“过渡性社会”,“有阶级社会”,始终贯串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唯一动力。这种“大过渡”论,流行极广,影响极深,直到现在还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究竟什么是“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弄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地系统地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对于正确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顺利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跨越”,包括理论“跨越”与实践“跨越”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较落后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后者是指俄国、中国等较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事实。非科学地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理论“跨越”与实践“跨越”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正确地判断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导致现实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屡次出现“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对这一理论的历史根据做一回顾和探讨,可以使我们更加透彻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脉络,全面领会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和顺利实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方法论根据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国民经济,解决民主革命时期的遗留问题。经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地总结了我们党六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三十二年来的历史经验,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和错误,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及其活的灵魂,扼要地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决议》并庄严地号召我们“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同时,胡耀邦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要求我们善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职责。今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党内外经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对“创造社会财富”作了一系列论述,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质上,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大幅增加财富,这应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目标。为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创业机制,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前提是树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对于价值、劳动、阶级、剥削、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要进行创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论。  相似文献   

7.
过渡时期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为了正确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必须认真研究的理论课题。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对于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总结我国三十年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于顺利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对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内容很多,范围广泛,本文仅就过渡时期的划分,过渡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问题,做一点探讨。过渡时期的划分什么是过渡时期?马克思、列宁从不同的角度曾作过许多解释。概括地说,过渡时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这个定义在马列的著作里是到处可见  相似文献   

8.
石镇平 《江汉论坛》2006,1(7):17-21
过渡时期的历史总任务就是消灭阶级,而不仅仅是消灭剥削阶级。也就是说,只有彻底消灭了阶级而不仅仅是消灭剥削阶级才算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20世纪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的标准,在刚刚消灭了剥削阶级、远未消灭阶级的情况下,就过早地提前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因此,现实各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是尚未完成马克思过渡时期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曾经指出,任何革命,“归根到底都是阶级变动。”而提高群众觉悟的最好方法,揭露那些用革命誓言欺骗群众的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析这一革命中究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怎样的阶级变动。”学习和运用列宁这一指示,对于继续肃清长期以来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错误及其影响,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正确估计我国当前阶级斗争的新形势,防止和反对右的倾向,正确地贯彻党的十二大文件精神,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的。党的十六大正式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而写入了党章。与此同时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在十六大明确提出 ,把“两个文明一起抓”上升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 ,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三个文明”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科学分析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  相似文献   

11.
张鸣年 《理论界》2006,(9):14-17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首先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纵观时代和世界风云,洞察中国现实和未来大势,对我们将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状态进行预测和规划,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命题,从而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重要问题;同时,我们党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审时度势,从方法论层面,睿智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解答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去建、采取何种方法去建的重大问题。这两个层面的创新探索,从宏观上为我们清晰地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恢弘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以后,原来是资产阶级对立面的工人阶级是否还继续存在和发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澄清一些错误观点,对于贯彻党的十二大的精神,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大的意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是属于历史的范畴。它们同其他一切阶级和一切历史现象一样,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发展起来的,也都要在历史上灭亡。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对于这两个对抗阶级灭亡的历史过程,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两个阶级既然同时产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了我党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为坚持两个文明共同进步指明了方向,从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决议》确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特征,是核心问题.必须明确,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要在继承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文明形态.这就要求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有更科学的认识,因此必须以人类最先进的思想体系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崭新时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14.
王荣栓 《东岳论丛》2002,23(3):5-11
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评价有两种 :一是两个历史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 :二是三个新贡献。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两种评价哪一个更全面、更科学 ?两种评价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多世纪来始终未能解决的历史疑案。就其内容的广度来说 ,三个新贡献包括了两个历史发现所未有论及的东西 ,而两个历史发现的根本内容则必然被包涵在三个新贡献中 ,否则社会主义就仍然是空想而不是科学。这说明三个新贡献比两个历史发现更全面、更科学。实际上 ,两个历史发现与三个新贡献的第一条是等值的。通过论述两种评价的关系 ,可以理清从马克思的三个新贡献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理论发展脉络 ,从而阐明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建设两个天然前后相继的部分.我们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首先,是对“过渡时期”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作了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经受实践的考验,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历史走到今天,社会主义已经不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书本上论说的理论,不再是在现实中徘徊的“幽灵”,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列宁是第一个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实现为现实的人,十月革命开辟了现实的社会主义的真实发展历史.而毛泽东则是第一个让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站立起来的人,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但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真正在大踏步发展物质生产基础上向前走的,却是今天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里,本文试图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发生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期探索进行一些历史反思和深层哲学研讨,以作为我们今天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论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体系,而“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构成这一科学体系的“主构架”、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之所以对“三形态论”、特别是“五形态论”以及科学地分划历史发展阶段与全面、正确地把握杜会形态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产生种种误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忽略了对“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所致。本文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让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对此,革命导师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可是,因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事物,人们对它的规律的正确认识是需要一个反复实践,反复认识的过程。鉴于林彪、“四人帮”把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弄得混乱不堪,急需我们拨乱反正,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科学的回答。正确地理解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才能准确地抓住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才能顺利地把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党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主要由产权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阶层,这与西方社会学关于由职业和收入决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含义有本质区别。阶级、阶级立场、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处理国内外重要矛盾的主线索之一,是关系到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容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科学地阐明私有制和阶级的起源,对于认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私有制、阶级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作过大量的考察、研究和论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丰富的科学遗产。现在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系统、全而、准确地理解和阐述经典作家的理论及其与历史实际的联系,以使其能在指导现在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任何课题的科学研究,都必须首先弄清研究的对象。探讨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也必须首先弄清私有制、阶级的概念和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