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刘熙载的研究,重文学而轻书法,刘熙载的书学理论的价值尚未得到深入而全面的挖掘。杨宝林教授的《刘熙载书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正弥补了对于刘熙载书学研究方面的不足。该书研究范围广泛,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对刘熙载的书学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尤以《艺概·书概》及《游艺约言》为切入点,探究刘熙载的艺术观与文学观的交融互补,为书学及文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熙载的《艺概》及其辩证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的艺术辩证法思想集中在他的《艺概》一书中。《艺概》共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等六个部分,除《经义概》是讲八股文之外,其它都是讲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的。这部《艺概》的突出特点,是对艺术创作中一系列辩证关系的探讨,比起前人来更为自觉、深刻和全面。他从解剖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概括出一百多个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意在运用两物相对待的矛盾法则来揭示艺术美的构成和创造规律。可以说,矛盾法则是贯穿《艺概》全书的中心思想,也是刘熙载审美方法体系的核心。两物相对待的矛盾法则,最早出现在先秦哲学中,例如《艺概》中所引用的“物相杂故曰文”和“物一无文”,出自《易传》和《国语》,是古代哲学关于事物内都矛盾法则的通俗概括,体现着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关系。刘熙载把这个思想运用于艺术创造的审美领域,形成了一个“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相离去便不成文”的辩证的审美方法  相似文献   

3.
认为刘熙载美学思想仅属于儒家,或仅属于道家加佛、禅,或后期才受到道家思想影响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刘熙载对儒、道两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融合,建立起以仁为灵魂而以自然真实的情感为最高境界的美学本体论,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概括力.刘熙载对儒、道思想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又是通过对《周易》哲学思想的阐释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是清末学者.一生以治经为主,精通声韵和算术,对子、史、诗、赋、词曲、书法等也有研究。他著述甚富,评论文艺的专著是《艺概》。《艺概》全书分六个部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其中论文学的是前四部分。研究刘熙载的文学思想,这四部分是主要的依据。《艺概》论文学时用“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评论方法,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作突出重点的评论,时有精辟见解,受到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刘熙载的文学思想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拟就刘熙载文学评论中的思想倾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6.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也是八股文的写作高手。刘熙载所著《艺概》一书由六部分组成,其中《经义概》专门研究制艺即八股文的写作艺术,理论概括性很强。刘熙载《制义书存》是其早年八股文写作实践的记录,我们可以据以深入地了解刘熙载八股文的写作水准。虽然科举制度是一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官吏选拔制度,但是其中的合理因素有益于我们今日所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八股文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类,它几乎囊括了中国文学的所有体裁,因而八股文对于我们今日研究写作艺术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英国历史上的类似事物为制艺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艺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三个方面,对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中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积淀,又充满着艺术辩证思想。不论谈诗、词、文、赋,还是书法,都体现了遵循艺术规律,坚持创造精神的美学原则,见解是公允而独到的。刘熙载的文艺研究继承了我国古代一以贯之的点石成金、随机生发的特性,又以博大的内在体系,显示了他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8.
刘熙载《艺概》一书,由《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和《经义概》等六卷组成。虽不能说它已涉及到文艺门类的各个方面,但相对于一般的《诗话》、《词话》和文论来说,宽泛得多,大有进行文艺美学研究的刍形构架之势。作者求同存异,探索文艺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作出了文艺美学的整体研究尝试。从中国近代美学研究角度去看,《艺概》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值得我们深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经义概>是刘熙载<艺概>中专论八股文的一篇.刘熙载在论述时强调"文行并重",表现出卓越的批评眼光与研究方法,其中关于经义自身产生、发展的论述有较高的认识价值.<经义概>中还有很多关于经义写作的理论,对于文章写作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熙载(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是我国近代卓越的文艺批评家。刘氏一生著述甚富,尤以《艺概》一书称名于后世。《词概》只是《艺概·词曲概》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关于我国古代词作的专论。刘熙载的“词品”说已有不少专家学者论及,本文拟就其中论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择其精要谈一些浅见。一、“笔未到而气已吞”与“言虽止而意无尽”。刘氏说: 元陆辅之《词旨》云:“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此盖尤重起句也。余谓起  相似文献   

11.
辞赋创作论是刘熙载赋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赋概》对赋体文学创作发生的主客体关系、辞赋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赋体文学审美特点在创作中如何实现等重要理论问题,都作了深入地探索。刘熙载的辞赋创作论不但对研究古代赋体文学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代的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文之不饰者乃饰之极"出于刘熙载的《游艺约言》。饰者,《说文》释为"刷也",有修饰、装饰之意,此处是形容文不修饰就是修饰到了极点,这是一种叙事的真实,此意极合宝林先生所著《刘熙载书学研究》,蕴醇儒学问于大雅文章。杨宝林先生是一位集古典文献学专家、唐宋文学专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当代著名学者和艺术家。胡崇炜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书如其人,质朴中不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学记>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教学为先"、"学学半"、"循序渐进"等,皆引自<说命>.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本文对<说命>之真伪、价值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这在教育史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刘熙载(1813—1881)虽然生活在近代,而且在上海主讲龙门书院达十四年之久,但他基本上还是一个正统的封建文人。其美学思想并未超出正统儒家美学的范围。然而我们如果仔细阅读他的《艺概》,便会发现他是一个具有敏锐的审美感受力的人,他对于各类文学体裁的美学特征把握得相当准确,对于代表作家艺术风格的论断也都很精辟。这说明他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而且往往是真正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文学艺术的。因此他虽然说不上是理论大家,但却可以说是一位趣味精细的审美家。当然,如果要指出《艺概》的保守落后乃至陈腐之处,并不困难,诸…  相似文献   

15.
刘熙载总结和发扬了我国古代文论丰富的艺术思想,成为评文论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瑰宝,这些亦对于当代室内设计创意有着较强的指导性,经过仔细梳理他们内在的一致性,将两者融会贯通,以一个明晰的关联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书概》中主张用对立统一的哲学辩证观点分析解释书法创作原理,这与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所推崇的"自然转化、对立统一、消长平衡、互根互用"的原则相攀援契合。本文试通过从三个部分来梳理《艺概》中的主要创作思想,并于"阴阳五行"的学说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两种理论之间的趋同与差异,进一步探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创作实践之间的默契联系与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如其人”是一个被广为认同的说法。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北大哲学系葛路教授在谈及书品与人品关系时指出:“书法艺术中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作者的个性和审美崇尚以及挥毫时的情绪,如此而已。”笔者想结合刘熙载与葛路教授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谈谈“书”究竟能反映出“其人”哪些方面的东西来。当然这里的“人”是指受过正  相似文献   

19.
刘熙载一生恪守着儒家信仰,特别重视人格修养。他在《艺概》中,把人品摆在了第一位,并明确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这一论诗范畴。他特别服膺陶渊明,认为“陶渊明则大要出于《论语》”。本文试图通过刘熙载对陶渊明论说的分析,以窥其思想及他对人品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