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双语教育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立论的基础是语言与民族、民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在此基础之上,文章以土家族为例,论述了中国双语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主要类型,提出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如何使母语母文化不被第二语言文化同化,减少异族文化对母语文化负的或破坏性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绕三灵”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的仪式,一年一度的仪式期间融合了白族宗教信仰、白族歌舞表现、白族生活特色与白族服饰等众多文化现象,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云南大理白族女性的服饰文化是“绕三灵”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展现了白族女性对于“绕三灵”仪式的文化观念。“绕三灵”仪式在大理民间为期四天,期间聚集了以村民、准备祭品者、“莲池会”成员和仪式表演人员为主的白族女性,白族女性服饰呈现了不同群体身份下的文化差异性。白族女性服饰的文化差异性受到心理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影响,进而表现为具有装饰之美、宗教信仰之美、身份认同之美、功能之美和技艺之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促进了云南的社会和谐,相互尊重,建设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格局成为云南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多年的民族工作实践,使云南各级地方政府意识到: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就是保护云南各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保护云南现代化的内源动力.云南民族融合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一个缩影,因此,云南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归纳起来,就是要发挥国家的作用,以发展为动力,鼓励各民族的交往,树立法治权威.同时强调 "以发展为动力",通过发展来解决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以发展来解决潜在的矛盾,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文化概说》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好就好在以精练的笔触、开阔的眼光、用 2 4万字的篇幅 ,完成了对云南历史的检索与对云南灿烂文化的盘点 ,使云南境内外的文人学者或一般读者能迅速抓住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 ,捕捉到云南文化结构的特征和多彩多姿文化的亮点 ,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综合说来 ,《云南民族文化概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 ,一幅精练传神的文化速写。《云南民族文化概说》的前两章界定了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概念内涵 ,描述了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特殊环境及外在条件 ,…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的优势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和知识财富地位的不断提升,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流失和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已非常突出。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对于提高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体保护水平,防止民族文化遗产的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原内地和云南边疆都曾经使用海贝作货币,中原地区至秦统一中国时“废贝行钱”,而云南各民族直到十七世纪还以贝为币,成为中国历史上货币流通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从古代云南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贝币流通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族同化及民族大融合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失去自己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包括依靠暴力或强权的强迫同化和在长期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的自然同化,古今中外有许多具体的例证.先进民族同化后进民族是民族同化的基本规律,但是也有个别例外现象.民族融合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世界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也指一些民族自然形成为一体的普遍历史现象.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存在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以华夏--汉民族为主体不断融合其他各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8.
建筑风格是一个地区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体现和传承载体.云南民族建筑的样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直接体现.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云南民族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就了云南民族建筑的多样性.随着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云南民族建筑也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山高林密、谷深流急,古人称为“不毛之地”、“瘴烟之乡”,听来令人毛骨悚然。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滇道之难比起蜀道之难来,有过之无不及。然而,云南古代民族却在这里创造了开天辟地的丰功伟业。他们或披荆斩棘凿山开路,或伐竹剜木扎筏造船,或凌空拉索使天堑变为通途,历尽千辛万苦,开辟了一条条山路、水道,建造了一座座桥梁索道,为云南经济、文化的开发,奠定了起码的交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使少数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羌族民族文化具有维护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价值,追溯民族之根、文化之源的历史价值,健康活泼、智慧美观的审美价值,讲究礼仪、率真质朴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学、宗教、大众传媒、文字等文化要素对湘南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方和民族独有的文化保持了本民族语言或方言的独立性或持续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进了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易于双语现象、双方言现象的产生以及语言融合与共同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清代,随着内地与云南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联系的更加密切,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分四个部份对清代云南的文化教育作一概述。 一、清代云南的学校 明王朝曾采取“用夏治夷”、设儒学为“安边之道”,在云南先后建起六十余所学宫(学校),使云南的教育和文化比  相似文献   

13.
云南73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域,这些少数民族人群目前所处的贫困状态恰恰是由其遗存至今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所决定了的。全省范围贫困线划分实质上不单纯落实在经济技术指标上,而更贴切地落实在社会文化指标上。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已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传统生存状态和文化环境,使具有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各民族群体迅速跟上现代中华民族国家的社会总体发展步伐。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必须以巩固和加强中国民族的统一及中华民族文化的整合为出发点和目的,同时应该在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对云南地方传统民族文化多样性特色的贡献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实体产业,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这必须找到文化的发展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民族文化与传媒经济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有价值的民族文化视听产品,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加形象化地将民族文化传至各地,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女性文化丛书》编成絮语苗启明一套主要面向海外的《云南民族女性文化丛书》在云南省委宣传部高发元副部长的主持下,中文版已经面世,英文版正在积极进行之中。丛书的编辑宗旨,是通过把云南民族女性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促云南走向世界,为云南的现...  相似文献   

16.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略论云南名村名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都有具体的承载、传承、发展所依托的社区,云南名村名镇的保护及其与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之间有着强烈的关系.云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使云南的村镇文化具有了一种全国其他省区很难相比的文化多样性和乡镇文化的独特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平台,培养本土文化人才、精英乃至大师的摇篮.云南很多国内外驰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托农村,大力推动村落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将会对云南以文化为灵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种"活水长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迁徙的社会文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云南民族迁徙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民族迁徙使民族间有了文化交流的机会;也可能使不同源流的文化在同一区域内发生新的组合,或使同一民族产生不同的支系分化;不同文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迁徙在一起后,也可能因文化传统习俗不相容而发生冲突,但总的说来,民族迁徙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元明清时期白族风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随着云南与内地联系的不断加强以及白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白族民风民俗在历代传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白族文化丰富繁荣的一种表现,也是白族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中富有营养的成份,使之民族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化资本"这一说法是由法国当代有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同时相信文化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的可能性。对于如何有效实现民族文化与当地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议题。本文对云南普洱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仔细分析,聚焦于把绿色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边地民族文化通过产业化发展,形成普洱民族文化产业集群,提出品牌打造、产业融合、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金融等普洱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