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金凯 《城市》2008,(9):68-7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城市简单地采用“模式化”建设方式.忽略了城市的自身特色、地域特点等.照搬照抄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造成了城市建设“千城一面、个性丧失、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混乱”等问题和遗憾。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文化空间设计——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珂慧  甄峰 《城市》2009,(12):57-63
21世纪以来.随着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的成立和将城市宜居性定为城市发展的主题.全球人居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发重视居住环境等城市软实力的提高.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追求的主要人居目标.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赵伟 《城市》2008,(2):72-75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高.全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一轮高潮。虽然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高效、合理的城市建设.但一些盲目、不切实际的城市建设势必会对以后的城市发展带来隐患。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就存在这样一种跟风逐流的问题.高楼大厦、广场绿地的统一模式不仅带来了城市间的单调雷同.也造成了原有城市特色的不断消失。  相似文献   

4.
创建生态城市塑造天津城市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敏 《城市》2009,(10):67-70
一、创建生态城市是塑造天津城市品牌的需要(一)城市生态与城市品牌有着本源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成为营销界最热门的主题。而城市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一样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这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共识.成为城市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亮点。在现代城市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更需要塑造城市品牌.迎接城市全球化、城市新分工格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张迎五  姚振远  臧强 《城市》2008,(9):59-63
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供水的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十年来.天津市城市供水事业经历了由“在发展中提高”向“在提高中发展”的转变过程.发展目标从水量的增长转向水质的提高和供水的安全可靠;从满足基本需求、保障供给转向以人为本、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城市供水事业迈上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王琳 《城市》2008,(5):72-75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均注意到城市精神、创新氛围、价值取向等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深切关注文化与经济合流发展的重大趋势.以及文化硬实力对城市竞争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因此.许多发达城市均采取了“文化立市”的重大战略措施.以应对21世纪的国际文化竞争。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住房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贇 《城市》2009,(6):45-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开始快速发展。为适应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国家对农村土地政策做了适当改革,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农民工也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郭春娥  陈新 《城市》2009,(1):34-35
大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住宅郊区化即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阶段.类似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大规模造镇行动和人口外迁。目前中国的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呈现出住宅郊区化的态势.天津近年来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应借鉴经验.通过规划.科学引导城市外围地区有序发展.避免出现“摊大饼”现象.为中心城区留出生态廊道.  相似文献   

9.
刘玉麟 《城市》2008,(11):4-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城市》杂志已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正是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期.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城市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带动力量。然而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难点和困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指明城市发展的方向.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迫切.并且已成为每个城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城市》杂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于“城市”这个刊名的由来.还经过了一番争执.最终确定了这个外延宽泛、内涵深邃、大气磅礴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撰文写道,“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当前的城市低保只覆盖了符合条件的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王有捐也在媒体上披露:经测算,2004年35个大中城市至少还有一半多收入少于低保线的人口未纳入到救济范围,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识别瞄准率”为6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