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验实践正确性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实践成败?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要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在1981-1982年前后,有的同志曾提出实践的目的是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有的同志还提出判断实践成败要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为标准,还有的同志提出了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要看其结果是否满足了人的需要.对这些问题尽管在当时也曾进行过讨论,但总的来说,人们的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一问题上的,对检验实践正确性和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问题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这里,赵景华同志提出了实践的正确性要靠真理来检验的见解.本刊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踊跃参加(短稿尤为欢迎),以便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实践的检验标准讨论,牵涉到两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检验什么”,然后才是“如何检验”.这就有必要作一番说明. 一、关于实践的正误与成败实践的正误,从认识论上看,就是实践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实践本身作为一个客观的活动过程,总有其客观规律性.应该明确,被检验的“实践”,是作  相似文献   

3.
一货币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分?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贷币和资本主义货币虽然都是一般等价物,都有着类似的职能,但它们的作用却有本质区别。”这是肯定货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的,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又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在同一本书中,前后用同一个  相似文献   

4.
当前逻辑学界对于能不能把概念分为辩证的和非辩证的两大类,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应该这样分,说辩证的概念具有辩证的特征与结构,非辩证的概念则不显示辩证的特征与结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同一个概念既可以用形式逻辑的眼光去考察,也可以用辩证逻辑的眼光去考察,因此就概念本身来说,不存在辩证概念与非辩证概念之分,它们在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这两种意见,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实际上都承认在不同的“眼界”下会有不同的概念出现,也就是说实际上存在着辩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人的知识、才能有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知识有高低之分,才能有大小之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应当明白人的知识、才能是从那里来的,然后才可能正确地找出造成差异的各种原因。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先天就有的。“上智”与“下愚”的差异是先天原因造成的,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是无法更易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驳斥了这种谬论,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鍛炼出来的。“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毛泽东《实践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和客观事物的接触,才能获得各种知识,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即才能。一个闭目塞听与外部世界绝缘的人,是无所谓知识和才能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实践基础的“天赋”的知识、才能,脱离社会实践的“先知先觉’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前提下,我们就能够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术讨论中,哲学界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分歧。关于实践的定义众说纷云,有十几种之多。在这些不同观点的论争当中,大家都使用了“客观”、“物质”和“客观世界”等概念,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却不相同。例如,有的同志把“客观世界”理解为实践主体(人)以外的“外部世界”或“自然界”;而有的同志则认为实践的主体(人)在实践过程中也是具有客观的物质性,应包含在“客观世界”之内。很明显,这些不同的理解,是引起对实践概念认识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弄清“客观世界”、“物质”概念,以及它与实践概念的关系,是非  相似文献   

7.
论实践的目的与实践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论这个问题呢? 简单地说,因为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哲学史上的长期争论自不待言,就是目前我国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如有的说应由实践的成功或失败检验认识的正确或错误,而衡量实践成功与失败的标准是实践目的;有的认为实践目的既不能作为衡量实践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更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  相似文献   

8.
<正> 山东省哲学学会,于六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济南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到会同志围绕着党的思想路线,对实践标准问题的理论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实践标准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要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必须从理论上深入地进行研究。围绕这个总题目,大家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①实践的定义。多数同志认为实践是人们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是思维变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过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着重强调了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活动,强调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和实践的社会性。少数同志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能动活动,所以,都属于实践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这就是说,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错误.但是,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不易确定,需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只有正确地判定实践结果的成功或失败,才能正确地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那么,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论创作动机     
当心理学的方法引入文学创作论的领域,探究创作动帆的文章便一直在频频问世。然而,名人笔下的创作动机,其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均不尽相同。立足于创作论的本论,我们认为创作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别。但我们的这种区分不同于韦勒克等人所提出来的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之分,而是以作家能动地反映客观生活的具体创作活动作为界分两种动机的标准。因此,我们这里的创作外部动机,指的是作家心理尚未有具体创作目标、尚未进入具体创作活动、却已指向一般创作的需求与动力,创作的内部动机,则是指由具体作用为目标的、激励作家为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创作实践的需求与动力。本文将对二者的提出、以及它们的产生与特性作出描绘与阐释。  相似文献   

11.
<正>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论述王船山的性格与思想的形成,有的同志不赞成,但我觉得是有必要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后天的历史环境和能动的社会实践的结果。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家庭是后天社会环境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摇蓝和起  相似文献   

12.
“烧饭”是古代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以焚烧酒食祭奠祖先的礼俗.烧饭礼俗从古流传至今,是蒙古族最古老、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礼仪活动.蒙古族的烧饭礼俗有尊卑之分和男女之别.烧饭礼俗产生的文化根基为萨满教的灵魂不灭论;“女性不洁说”是烧饭祭祀中限制女性的文化根源;萨满教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到达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但那边世界的生活秩序与这边世界完全相反.烧饭祭祀中出现的违反常态的举动是为了迎合灵魂世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蔡永宁 《社会科学》2002,(10):36-39
本文认为 ,在关于基因是否有好坏之分的问题上 ,不能简单笼统地认为基因都有好坏之分或都无好坏之分。文章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从区分标准看 ,不便分 ;从社会效果看 ,不宜分 ;从作用机理看 ,不易分。  相似文献   

14.
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宁怀芳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发表之后,在理论界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同志认为,任何社会都关心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无法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开来,不能说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有的同志认为,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1.市场经济的含义 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经济。也有的同志认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取向,以价值规律为依据,并加以适当宏观调控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还有同志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我国学术界虽然进行过多次热烈地讨论,但迄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真理都有阶级性;有的说,凡真理都无阶级性;也有的说社会科学真理(语言学、逻辑学除外)是不能没有阶级性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理既有阶级性的一面(指研究、利用真理的人),又有没有阶级性的一面(指真理的内容).我认为,这些笼统地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人类能动地运用脑力、体力及工具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客观对象的物质活动,究竟算不算实践?在我国哲学界,认识上存在着较大分歧。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同志们。(一) 有的同志认为,科学观察一类活动,只引起主体变化,不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因而这类活动是认识活动,而不是实践活动。我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多次谈到宗教问题,有的同志据此认为康有为所设想的大同世界是宗教世界.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康有为宗教观的实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一些流行的哲学教科书中,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三个范畴被当做一个东西,认为它们都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三个范畴在许多场合下被任意替换,给人们造成了一个三者无区别的错觉。例如,有的教科书说:“动物的能动性不是主观能动性,因为它没有‘主观’,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就没有意识。它不是自觉的能动性,而只是盲目的能动性。所谓自觉能动性,就是在自觉的活动中表现的能动性,而所谓自觉的活动就是有目的的活动,有主观意识支配的活动。可见人之所以具有自觉能动性,首先正是因为人具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到底由哪些要素构成?我们同意有的同志的见解,即把目的、手段和结果作为实践的要素。但同时我们又认为,需要也是实践的内在要素,而且是实践的第一个要素和前提。因而它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