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对股权投资的核算作了明确规定,但是与《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比,其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上还存在许多差异。从短期股权投资所得、跌价损失、处置损益,成本法下投资所得、减值损失,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所得、处置损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处理也成为重要事项,比照对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信贷资产证券化属于金融资产转移中的继续涉入金融资产转移业务,会计准则为商业银行转让信贷资产予以证券化提供了核算的依据,但尚存在不尽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初始确认的核算规定和或有事项准则未有效对接。后续期间,对于相关关系人会计处理规定不全面:"相关资产产生的收入,相关负债产生的费用,不得相互抵消"表述含糊,不得要领;被转移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规定比较笼统。信贷资产证券化到期缺乏相应会计处理规定说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缺乏规范性操作指导,相应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CPA考试教材讲授也不完整,与当前我国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业务现实不相适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筹划是企业在财税工作中对税收负担的必然选择行为。税收制度及征收规则决 定了企业具有合法筹划的权利,但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税种不同,税务筹划的方法也不一样。本文从税 务会计的设立等方面入手,探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针对不同税种的基于税务会计的税务筹划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首次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而新《企业所得税法》没有采用这两个概念,有关内容分布于收入、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等条款中。本文比较了有关利得与损失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及其差异,并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原则、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两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制度规定及重要意义 ,分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损益的影响以及企业的操纵行为和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制定和施行计提计量统一标准 ,制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使用及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等意见  相似文献   

6.
金融不良资产问题实际上是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当经济周期发生变化时,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结合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实际案例,资产管理公司可运用重组、置换、并购、资本运作等手段,提升不良资产价值,拓宽处置途径,从而大幅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日常会计核算以外,还经常会遇到特殊的业务,如“售后回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这些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与普通的业务相比,在处理方法上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房地产企业“售后回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分期收款销售”的特殊业务为例,具体进行财税处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中的会计和税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金融工具之一。就目前我国来讲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在会计和税务制度等方面尚难以对资产证券化形成支持 ,这将成为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在借鉴发达国家运用证券化融资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会计和税务问题 ,并结合资产证券化本身的特性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会计》,关于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处理,考虑了相关税费对收益确认的影响,允许计算应确认的损失,这是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补充和完善。但其规定的收益确认的计算公式,只适合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营业税的情况,而不适合涉及增值税的情况。如果涉及增值税,应采用下面公式计算应确认的收益:应确认收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计税价格×税率)×收到的补价。  相似文献   

10.
视同销售是指纳税人的一些特殊业务(交易或事项)在会计核算中不确认收入,而按照税法规定应该确认收入计算缴纳税款的事项。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在视同销售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分析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在视同销售上的差异,探讨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在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总结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在视同销售上的差异处理。  相似文献   

11.
由于所得税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规的协作问题,所得税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价值相关性为基准,从所得税会计方法、递延税项和所得税费用三个视角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现有所得税会计信息,包括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信息都提供了投资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在评价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和结论稳健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由利润表债务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反映企业净资产价值的真实性。新准则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的有关规定,较原所得税会计的有关规定,更符合有关“资产”和“负债”会计要素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税收中性原则的要求,只有在所得税前将资产减值损失作为成本费用及时准确地进行扣除,才能保持商业银行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相一致。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享有直接税前扣除待遇的只有一般准备,而专项准备则不能直接在税前扣除,这一规定造成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提前征税和过度征税,削弱商业银行计提风险拨备的积极性,影响风险拨备的有效性。因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澄清风险拨备的内涵,调整风险拨备的税收处理方法,建立风险拨备税收减免的配套措施,修正有关资产减值损失的认定条件,逐步下放核销的审批权限。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应按公允价值入帐。公允价值高于投出非现金资产帐面价值的差额 ,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记入递延税款科目贷方 ) ,暂计资本公积准备项目。在发生接受捐赠实物资产业务和资产评估增值业务时 ,应按捐赠实物资产价值和资产评估增值款扣款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暂计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相似文献   

15.
物流业作为生产与消费联动的重要行业,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功用。该文运用宏观税收负担率、边际税收负担率、税收变动率、资产税收负担率与税收增长系数等物流业税收政策绩效评价指标,对中国物流业的税收政策绩效展开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在物流业中,交通运输、邮政与仓储业的税收负担较大,中西部地区物流业整体税收负担重于东部地区。因此建议逐步将物流业全盘纳入增值税范围,采取物流业营业税试点扩容、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运用企业所得税政策扶持物流业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支持力度等举措来推动物流业的发展,降低消费成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本质,在将企业产生未来纳税影响的情况分成两大类、经济业务对净资产变化的影响情况分成4类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各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其对未来应纳税所得的影响以及其对应的暂时性差异余额.然后,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余额与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的关系推导出资产或负债计税基础的内涵,并对构建这一概念的目的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出一种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母公司理论和实体理论,分析了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资产在核算中存在的诸多特殊问题,发现不同合并理论下,商誉的核算原理、商誉减值、递延所得税、资产重组、非同一控制下多次分步交易实现合并、非货币资产合并成本等在核算理念、认知和方法上均存在重大差异,同时对财务人员实务中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结合税法、会计法、财务核算原理和信息报送等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固定资产会计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固定资产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中存在计量标准不一致、入账价值不统一、价值补偿不合理、减值准备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为此需要建立固定资产会计。本文提出了构建固定资产会计的前提是将固定资产计量基础由历史成本改为当期市价,指出了构建固定资产会计的目的、固定资产会计应设置的账户,说明了在固定资产会计在固定资产取得、增值、折旧、处置、减值等各种情况的会计处理,还就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披露方法与所得税法的衔接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税收调控个人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在个人收入通过市场进行初次分配之后,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之一,它撑起了政府调控收入分配的“大半壁江山”。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兼顾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我国目前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力度偏小,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得税规模偏小,不同收入的税收负担不规则变化,消费税的调节范围存在一定偏差,遗产税和社会保险税缺失。强化我国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措施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消费税制和财产税制。  相似文献   

20.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设计中存在着资本所得轻征税、劳动所得重征税、费用扣除不合理、税率复杂等缺陷,加剧了税负在高低收入者之间的累退倾向。只有重新设计科学适宜的个人所得税率机制,并建立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体制,才能既实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效率价值,又不失社会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