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蕃时期昌都社会历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呷 《西藏研究》2002,(3):90-96
7世纪初 ,吐蕃第 3 2代赞普松赞干布率部南征北战 ,削平群雄 ,建起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吐蕃王朝。随着吐蕃地方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其实力不断得到壮大 ,为松赞干布最后统一青藏高原创造了条件。位于藏东的昌都地区就是在吐蕃强盛时期被征服的。吐蕃武力东扩并占据昌都等康区地方 ,是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噶尔家族专权时期。 65 6年 ,禄东赞 (噶尔·东赞域宋 )率兵攻白兰 ,使党项畏逼 ,请求唐中央王朝支持其举部内迁 ,而留在今川西、甘南、青海东南部的党项人即归吐蕃治下。 680年 ,吐蕃攻陷唐安戎城 (今四川茂汶境内 ) ;西河河蛮与其…  相似文献   

2.
唐朝贞观初年,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诸部,定都逻些(今拉萨)之后,吐蕃王朝正式成立并且迅速地走向强大。公元7—9世纪,吐蕃一方面向东发展,与中原的唐王朝发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凭借征服象雄后的有利态势,以象雄旧地为基地,向西、向南发展其势力,先后与勃律、迦湿弥罗、吐火罗、于阗等中亚各地以及天竺、泥婆罗等南亚各  相似文献   

3.
试论吐蕃从部落制向国家制的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藏族先民便开始创造史前文化。但是西藏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形成在一些藏史论著中则要被推到公元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时代。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王朝已是个制度完备、疆域辽阔的成熟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如果.兑在此以前的吐蕃社会(本文称之为早期吐蕃)仍处在氏族社会阶段,那末吐蕃王朝的出现便显得突然。笔者不揣冒味,在此提出些稍微不同的看法,祈请各位专家学者赐教。  相似文献   

4.
吐蕃西夏历史文化渊源与西夏藏传绘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谢继胜 《西藏研究》2001,1(3):35-48
藏语称西夏为mi 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 ,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① 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 ,从 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 ,到 1 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 ,长达 60 0多年 ,其间你来我往 ,水乳交融 ,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②唐时 ,吐蕃和党项部落之间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党项人归属于吐蕃王朝治下 ,两族杂居者为数众多 ;雅隆王朝解体以后 ,东迁河陇、河湟一带的吐蕃人与内徙的党项人部落杂居共处 ;西夏建国以后 ,上述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吐蕃人成了西夏的“编户齐民”。吐蕃与党项统治者之…  相似文献   

5.
苏毗大事记     
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苏毗作为西藏高原早期诸部中的一支,已登上了西藏历史的舞台.六世纪末悉补野(spu rgyal rabs)达日年色(stag ri snya gzigs)赞普时,苏毗完成了对拉萨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统一,成为当时青藏高原上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之一。自七世纪初被吐蕃王朝征服,并划为苏毗一茹(sum pa ru),它连同象雄(zhangzhung),成为吐蕃王朝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后援。  相似文献   

6.
一、言引 自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和大规模奴隶平民起义而崩溃,导致统一的吐蕃社会走向分裂。“大政权与小政权,……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互相争战,彼此攻伐,最后形成了十数个地方割据政权。这种社会分裂状态,持续近四百年,史称“分裂时期。”直到蒙古建立元朝,扶植萨迦派成为掌管、统辖吐蕃全境宗教和政权,使吐蕃社会才复有统一的局面。但是,这种统一的完成,从宗教入手,最后达到社会政治统治为目的的全过程,是在外部力量即元王朝的的支持下实现的,全然不同于七世纪初的吐蕃王朝的统一。所以,十三世纪在整个藏族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从印度和大唐引入了佛教.吐蕃时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使吐蕃与周边民族加强了文化交流,同时也开始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随着唐蕃甥舅关系的进一步稳固发展,吐蕃不仅大力吸收唐朝先进的文明,佛教的引进与佛经翻译也成为唐蕃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吐蕃时期的汉藏佛教界交流和佛经翻译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再论藏族寺院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藏族教育、特别是研究它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决不能忽视或回避其复杂的寺院教育,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作者曾在《历史上的藏族教育概述》的拙文中稍许涉及了这个问题,然极不全面、颇不深刻,很有补充之必要,故撰此文。一、寺院教育的来历、形成与发展(一)寺院教育的来历:据藏文史籍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时,佛教这个外来文化形态即非正式地渗入吐蕃社会。及7世纪上半叶,即松赞干布时代,佛教便从祖国内地和印度、尼泊尔逐渐大规模地传入吐蕃地区。由于吐蕃王朝上层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他们竭力提倡与支持佛教,  相似文献   

9.
关于吐蕃告身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离  陆庆夫 《民族研究》2006,7(3):94-102
本文运用敦煌汉、藏文文书和传世史籍对吐蕃告身制度进行探讨,认为吐蕃告身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其自身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对唐朝官员的服饰制度和告身制度进行借鉴模仿而成。吐蕃给平民百姓授予木质写有文字的告身khram,用以辨别身份、区分贵贱。在敦煌汉文文书中,khram被称为牌子。另外,吐蕃王朝还授予中下级官员大藏(gtsangchen)、果藏(sgogtsang)之位,这两种职位也是告身,它们与藏族传世史籍记载吐蕃授予作战勇士的铁文字告身相类似,有可能就是铁文字(lcagsyig)告身。  相似文献   

10.
唐蕃聘使考     
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唐王朝和吐蕃王朝对峙长达二、三百年,其间,争战屡有发生,未尝不欲互相吞噬,而力皆未能,不得不互戢野心,通和订盟以相安好。唐王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双方帝王称甥舅,信使通往返。甲子四周余,疆场战事稍少,友好亲善为多,而其周旋聘问之仪,揖让进退之节,较之前代有所发明。本人仅就平时读书所得,将唐与吐蕃聘使姓名、任务作一考实,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一千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辽阔,一般分为三大藏区,即藏文史书上所称的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地方,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个地区。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兼并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等部族以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辖区。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不少佛教僧人辗转逃亡到此间躲避,至10世纪时,现今西宁以东一带已经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以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复兴,来自安多地区的佛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史称“下路宏传”。自11世纪唃厮啰王朝兴起,迄至清朝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有大量的史实是通史体例的“藏族史”所无法包容的。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我国古代文化相结合,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蕃之地。在吐蕃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以及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本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佛教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形式,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形成了具有浓厚西藏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13.
从古代飘摇到今天 相传牛皮船发明很早,至少在两千年之前,它那金黄色的身影,便出现在雅鲁藏布江的波涛之上。吐蕃王朝第九代赞普布岱功杰时代(约为公元前2世纪)雅隆部落的属民便用柳木绷起牛皮,制成船在江河上行驶。从此,  相似文献   

14.
藏译佛典中佛教词语的译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佛教词语的译创前,我们简要叙述一下佛教之传入藏土和当时的佛典翻译概况。藏族最初信奉本波教,这是一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7世纪时,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当时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吐蕃王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作为治国治民巩固政权的工具。而这时的吐蕃正处在佛教势力的包围之中,西南的印度  相似文献   

15.
苏毗氏是我国西藏高原上的—支先民。由于历史资料的散失以及后人的讹传,以致对苏毗及其政权多有混淆和误解。本文认为,西藏历史上的“苏毗王国”、“西女国”、“东女国”各有其政治、经济体系,地理位置分别在藏中、藏西和藏东。7世纪初,吐蕃松赞干布把它们各个击破,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此后,苏毗人的政权才绝迹,逐渐融为藏族。在此之前,却独立于吐蕃王朝之外,为创造西藏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藏区黄金开发的几次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吐蕃王朝时期的黄金开发浪潮早在唐以前 ,藏区已有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历史。《北史》和《隋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附国”(今四川甘孜藏区一带 )境内“山出金” ,“王与酋帅 ,金为首饰 ,胸前悬一金花 ,径三寸”。藏区黄金开采的首次高潮当数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并不断开拓疆域 ,扩大其势力范围的同时 ,积极发展吐蕃经济 ,与周边的邻国广泛建立联系 ,为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第吾教法源流》中讲述了松赞干布为了加强与四方邻邦的交往 ,开拓了八个交易市场 ,史称“凯吉…  相似文献   

17.
宋代吐蕃风俗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称为吐蕃的藏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自称为“博”,“藏族”乃是这个民族的汉语称谓.公元6世纪80年代,崛起西于藏高原,公元7世纪时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帝国,并不断向东扩张发展.吐蕃在唐朝时最为强盛,自9世纪中叶以来,渐趋衰弱,政权土崩瓦解.居住在西藏本土的吐蕃各部分裂成为数众多的割据小国,彼此间干戈不已,内战不休,他们同中原王朝完全处于隔绝状态.而位于西藏本土以东的吐蕃部落,则脱离了吐蕃政权的羁绊,更是“族种分散,不相统一”,“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散处于河、湟、江、岷间.“吐蕃本西羌属”,其族种“百有五十种”,因此居住在“河、秦、邈川、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威、茂、黎、移州夷人,皆其遗种”.而居住在河西“西凉蕃部多是华人子孙”,且早已吐蕃化.宋代吐蕃就是指这一广大地域的吐蕃部族,即今藏语所说的“安多”(今青海和甘南地区)和“康巴”(今四川甘孜及西藏昌都等地区)藏族.  相似文献   

18.
早在唐以前,藏区已有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历史。《北史》和《隋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附国”(今四川甘孜藏区一带)境内“山出金”,“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藏区黄金开采的首次高潮当数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并不断开拓疆域,扩大其势力范围的同时,积极发展吐蕃经济,与周边的邻国广泛建立联系,为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吐蕃历史中,有一个非常令人注目的事实,即从公元七世纪迄至十三世纪以前,吐蕃文明无论在地域、种族和文化上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东向发展的趋势。这一东向发展趋势,实际上标志着十三世纪以前,吐蕃文明始终不断地在向其东部的中原文明倾斜和靠拢。可以认为,十三世纪西藏文明向中原的归属,即西藏与元王朝隶属关系的形成绝不是偶然和凭空发生的,它应是自公元七世纪以来,吐蓄文明不断向东发展、不断与  相似文献   

20.
布达拉宫始兴建于公元七世纪,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西藏地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公元七世纪初,偏居山南一隅的吐蕃王朝崛起。629年,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成年以后,以其雄才大略进行了一系列部落兼并战争,逐步统一了西藏地方,建立起强盛的吐蕃奴隶制政权。公元633年吐蕃迁都拉萨(史称逻些)后,松赞干布便同唐王朝缔结姻好。641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松赞干布“乃为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