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俄新的角逐地,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考虑,急欲北进,而利用宗教不断向西藏渗透侵略势力的俄国,意欲有所进取。双方在外交斗争上各说各话,心口不一,彰显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思维。英俄相争西藏利益的结果是,意志坚定的英国依靠寇松、荣赫鹏积极的武装政策与军事行动,占据上风,俄国则因日俄战争暴露其虚弱一面,而处守势。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俄新的角逐地,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考虑,急欲北进,而利用宗教不断向西藏渗透侵略势力的俄国,意欲有所进取。双方在外交斗争上各说各话,心口不一,彰显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思维。英俄相争西藏利益的结果是,意志坚定的英国依靠寇松、荣赫鹏积极的武装政策与军事行动,占据上风,俄国则因日俄战争暴露其虚弱一面,而处守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目的,加紧对西藏的侵略。1899年寇松继任印督后,主张对俄、对藏采取积极政策,西藏成为英俄新的竞逐之地。整体态势是:俄国其势在守,英国其势在攻。英国政府在前进政策鼓吹者的推动下,武装入侵西藏,其军事外交方面的软硬兼施,颇显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4.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日益强大,逐渐威胁到了英、法、俄等国在世界殖民地市场上的利益。为了对付这个欧洲共同的敌人,它们化解前嫌,订立所谓的“三国协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挽回了西藏的主权。这既是清政府努力的结果,也是英、俄为了联袂对付德国在双方殖民地利益上妥协、让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国利用武力和经济双重手段在欧洲维护、扩张自己的势力,其中针对其宿敌英国所采取的著名的大陆封锁政策在拿破仑帝国史上起过重大影响,成了“整个帝国史诗中的全部经济斗争的中心,因而也是政治斗争的中心”。然而此政策仅推行了不到十年时间,就以1812年法俄战争爆发而告终结。为什么大陆封锁未能达到战胜英国的目的?本文试图就大陆封锁政策产生的社会背景、实施的过程及其后果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04,24(5):32-34
近东危机期间 ,奥匈帝国政府适时调整巴尔干政策 ,从维持巴尔干领土现状到有限瓜分 ,其目的是为了阻止斯拉夫人的成功和追求在西巴尔干的优势地位。为达此目的 ,奥匈帝国借助三皇同盟与俄国合作 ,双方达成某种协议。圣斯特法诺条约签订后 ,奥俄协调破裂 ,奥匈帝国在英德支持下 ,于柏林会议上赢得了体面的和平 ,成功地保护了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利益。但是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优势 ,前景并不看好 ,这折射了奥匈巴尔干政策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英国为争夺殖民地明争暗斗,文章分三阶段分析了美英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叙述了双方的斗争策略和手段,揭露了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提升了东亚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为了达到主导东亚地区格局、获取经济与安全双重利益的目的,美国调整其在全球的军事部署;捕捉和利用地区危机和争端,修复与提高同日本、韩国等国的同盟关系;鼓吹"中国威胁论"以孤立中国、拉拢东盟等东亚其他国家;拓展和主导东亚地区多边合作。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基本达成其东亚政策的目标,但是其经济实力的衰落和东亚地区合作主义的成长使得美国略显疲态。  相似文献   

11.
阿拉斯加出售与太平洋世界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国际原因而言,它是俄美共同反对英国霸权斗争的结果。就俄国国内原因而言,俄国战略中心由美洲转向亚洲,阿拉斯加管理机关的衰落和腐败等。美国愿意购买阿拉斯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已把扩张的重心就向太平洋以实现建立太平洋帝国的梦想。阿拉斯加的出售加速了太平洋世界的形成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898至1914年,英、俄、法、德等国都疯狂争夺海上霸权。英国为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不断地增强海军实力,并采取了寻求盟友等政策手段,打击、瓦解了俄法,后来集中力量与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本文说明了英国首先是同俄法两国争夺海上霸权,1905年后才全力同德国争霸这个历史事实,同时揭露了英国不择手段地保持其海上优势地位的帝国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英国是资格最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国力下降,殖民地纷纷独立,大英帝国已成为西下的夕阳,不仅在世界军事经济的舞台上地位下降,在政治舞台上的作用也在减少。这个过去的日不落帝国,似乎从此一蹶不振。随着欧盟的逐渐壮大,它在新一轮的世界潮流中彻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英帝国及其在殖民地问题上所面临的价值困境为背景,考察柏克的“自由帝国”思想。柏克“自由帝国”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多元并存、自由正义的普遍主义价值观,但是,作为价值规范的帝国理想与大英帝国的政治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在美洲、印度和爱尔兰等殖民地问题上以尖锐的形式突显出来。其中,美洲问题挑战的价值主要是自由,而印度问题挑战的价值则主要是正义。本文以柏克对美洲问题和印度问题的思考来揭示其在帝国与殖民地关系问题上的矛盾与纠结,展示其“自由帝国”的价值诉求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袁世凯任临时总统后,外患频频。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企图把外蒙置于俄国的殖民地。当时,针对外蒙古危机,袁世凯对蒙古进行安抚,希冀和平解决,同时寄希望于列强主要是俄国的调停。在中、俄交涉中,袁世凯在初期对俄的领土野心进行抵制,极力争取外蒙古的主权。但由于俄国的政治讹诈、国际环境的孤立,国内政局的动荡和为了政权的巩固,袁世凯最终妥协,放弃了对外蒙古的统治权,只获得空头“宗主权”。但这种妥协是被迫的外交让步,并非单纯的“卖国”。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在1763年以前,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政策是重商主义政策.那末,这样的政策对北美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帝国学派历史学家一般地都肯定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对北美殖民地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90年至1894年间,欧州外交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德国实施主动进取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拒绝与俄国续订“再保险条约”,另一方面在1891年5月6日与奥意再次续订三国同盟条约。时英国与三国同盟关系密切,1891年6月29日,意大利首相罗丁尼声称英国已经参与了三国同盟中关于东方(奥斯曼帝国)和北非的部分条款。这样,俄国在欧洲和法国一样,被孤立起来,为了向孤立情势挑战,法、俄两国迅速接近。1891年7月,法国舰队访问  相似文献   

18.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ПемрАлексееыигРоцапоъ 1672—1725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在他统治期间,对内实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全面改革,对外进行侵略与扩张,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变成为濒临海洋、跻身欧洲列强的强大帝国。他的政治思想以及在其政治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对后来俄国的历代沙皇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彼得一世的政治思想在后来俄国对内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及其对内对外政策的继承性,本文拟就其主要政治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以来,英俄两国不断在中亚地区进行扩张活动,两国都把阿富汗作为在中亚角逐的重要场所。随着扩张的深人,双方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和矛盾,英俄双方决定对阿富汗的东北部边界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0.
略论俄国外交与巴尔干同盟的建立张爱平柏林会议以后,俄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俄国一国无力解决"东方问题",便积极谋求与列强"合作"来达到目的。1908年的俄奥布赫劳协议成为这一政策的顶峰。波斯尼亚危机则是这一政策失败的纪录。战后俄国外交便将重点放在团结巴尔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