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衡阳市是一个拥有600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在全市农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通过深入调查我们感到,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在农业科技没有新的重大突破,农业结构又不尽合理,现有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跨越,必须走“面向市场、开发兴农”之路,在继续努力搞好常规农业的同时,必须把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作为战略重点来抓,通过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推动整个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2.
安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省,高效农业是切合安徽实际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也是安徽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发展高效农业,既受到资金、技术、市场、土地、运输、保鲜诸多条件的限制,又面临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大好机遇。只有真正转变农村工作方式,把发展高效农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安徽高效农业才能出现快速推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专业户就是在实现这“两个转化”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专业户的出现,是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然产物,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发展商品生产,带头改进生产技术,是农村新的生产力的代表。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入,专业户将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经济联合体发展。这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里,我们结合阜阳地区专业户的调查情况,对农村专业户的发展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的思想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它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走科教兴农之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园区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的高效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工业化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五个统筹”,走和谐发展道路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面临着结构、布局、技术、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劣势。笔者认为,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的思路,采取园区经济发展模式,使工业向园区集聚、园区向城镇集聚,走“经济发展园区化、园区城镇一体化”的路子,是提升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一条高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经由“农业生产”向“非农职业”的“一次分化”之后,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力移民正发生着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地位认同的“二次分化”。利用CGSS2013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农村劳动力移民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成为获得较高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声望、权力和收入)的关键机制,而社会资本则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收入回报。此外,在其主观地位认同的分化过程中,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村劳动力移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基本定位,而以“相对剥夺感”为核心的社会体验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客观地位认同偏移的具体方向。相对剥夺体验较强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下偏移”,相对剥夺体验较弱者更易出现地位认同的“向上偏移”。  相似文献   

7.
一、科教兴农工作的巨大作用近年来,科技、教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以后,陕西省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教兴农工作的决定》,全省性的科教兴农工作迅速展开,并逐步向纵深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而且也带动了农业科技、教育事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这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王珏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国农业的发展。在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下,要快速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就必须切实推进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的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掀起了改革的大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普及。人民公社时期“大呼隆”、“大锅饭”的旧体制被彻底打破,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然而,自一九八四年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农业生产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徘徊局面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就成为理论界和农村实际工作者思考的热点。有人认为:以土地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特别是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我国农村正处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这个转变,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正确认识“两个转化”中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全面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邓小平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对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论述 ,旨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消除饥饿和贫困 ,促进农民致富 ,倡导全民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和环境 ,以发挥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功能 ;对科技、教育和人才辩证关系的分析 ,集中于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农业高校应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农战略的目标为工作中心 ,改革旧的科教体制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是科教兴农 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保证。狠抓成人教育,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人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也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重要条件。由此,为了解现阶段四川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状况,2000年下半年四川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在全省选择了十个县、100个成教教师、100个农民进行了调查。 现状 1、网络体系健全。调查县除在县城办有成人教育学校外,在乡镇均成立了成人教育学校(所、中心、站)等,配备了几名专兼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永州农业发展特点与问题的初步分析,提出了21世纪永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一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二是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生态、社会、经济及知识与技术培训等几大体系,来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兼顾”,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一巨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二是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商品生产从来就是和商品流通息息相关的。恩格斯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比作“经济曲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学者们从“民工潮”的出现到“民工荒”的产生,描述了中国规模宏大的农民工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原因、条件、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还有的预测了农民工的未来,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工对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意味着什么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又会起何种作用学术探讨对这些问题则涉及不多,本文拟从这个角度作一些探析。一、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现阶段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业的稳定与丰收,也不仅仅是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应该把农业、农民、农村看作一个系统,促进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和全面进步。笔者认为,农村现代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农民自然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农业现代化:通俗地讲,就是由传统农业不断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农业发展过程,是农业领域科技进步和组织结构不断更新的...  相似文献   

16.
据悉,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刘江提出明年全国农村经济工作的新思路。他说,1996年农村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将突出两条:一是突出“科教兴农”的位置、分量和工作力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结合计量模型技术和公式推导测算出1995~2000年、2001~2006年、2007~2012年三阶段台湾农业各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台湾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由要素主导向技术进步主导转变,意味着台湾农业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跨越。这为中国大陆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体制、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结构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丰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科教兴农、加强农村经济宏观调控是20年来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的新纪元。正当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农村经济面貌之时,某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的农业生产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局面。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分析个中原因,固然与这些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片面重视“无工不富”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将对我国今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条件,但由于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文化素质低、分布不合理,开发这些自然资源又受到劳动力数量、质量、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走自我就地消化为主、移民和劳务输出为辅的道路。一是在大农业内部进行多层次转移;二是在农村内部多形式转移;三是在发展农村小集镇及乡镇所在地建设中转移;四是在本区内鼓励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向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的地区“顺向”转移;以及劳务输出等等。通过这些途径转移,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各得其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