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与债务人自行诉讼乃分别独立之诉讼。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仅通过诉讼 )并不变更债的权属 ,原属债务人的实体权利不变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标的是程序性质的代位权关系 ,而债务人自行诉讼标的是实体债权关系 ;债务人是债权人代位权行使的案外人 ,债权人作为代位权诉讼的法定诉讼担当人 ,不替代也不消灭案外人的诉讼权利。因而 ,从权属性质、当事人地位、诉讼标的等实体和程序视角观察 ,债权人代位权不排斥债务人自行诉讼 ,两诉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2.
债权凭证制度是司法改革进程中提出的、正处在实验阶段的一种民事执行制度 ,它对提高当事人的市场风险意识 ,实现对强制执行未果或未全额执行的程序救济具有积极作用。但若在执行中导入该制度 ,作为前提性准备 ,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必须认识到债权凭证仅仅是执行证明书 ,它不能直接作为执行根据。同时设立该制度的目的不是功利性的使法院从“执行难”中脱困并因此加重当事人的义务 ,而只能是更周全地保障当事人的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3.
各国在解决金钱债权的执行竞合问题时,有优先主义、平等主义和折衷主义等立法例。学界对各种原则的优劣论争由来已久,至今仍无定论。我国目前解决金钱债权执行竞合的原则既未采优先主义,也未采平等主义或折衷主义。最高人民法院对此问题作出了相当细化的规定体现了其在相关立法不完备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苦用心。由于我国破产立法最终会采用一般破产主义,为与之相协调,我国今后关于金钱债权执行竞合解决原则的立法选择应为优先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州学刊》2019,(4)
我国民事诉讼法上虽有多种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的制度,却无法应对"解除原执行依据执行力"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被执行人的相关实体争议。以执行异议制度处理实体争议,会偏离该制度救济程序性权利的功能,违反"审执分离"原理;再审之诉作为纠正错误裁判的补救程序,无法解决非因裁判引发的实体问题;另行起诉的根本缺陷在于无法排除执行依据的执行力。我国有必要引入大陆法系国家专门为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而设立的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以更加有效、周全地保障被执行人的实体权益。作为一种因执行阶段出现实体争议而设置的审判程序,债务人异议之诉要适度、合理地发挥作用,需要特别而精致的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5.
破产制度之债务执行基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产制度产生以前的债务执行制度 ,体现了对债权人利益的绝对保护 ;破产制度产生后 ,转向另一种价值取向 ,即在优先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 ,追求债权人之间以及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利益的均衡 ;现代破产制度 ,价值构成逐渐演变为一种在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寻求均衡的三维结构。因此 ,我国正在修订的破产法 ,应采纳一般破产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6.
随着房产交易的增多,有关房屋买卖的纠纷,特别是房屋双重买卖的现象大量发生。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是客观存在,因此,作为原因的债权行为和作为结果的物权变动必须遵循各自的生效要件。不动产物权变动应以公示方法即产权登记为生效要件,而债权变动则无须登记即可生效,登记的法律效果是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而非物权转移合同的生效要件,不能将两者混淆。 相似文献
7.
健全民事执行程序中执行不能应对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事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的全部财产,经强制执行仍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执行名义确定的给付义务的情况,称之为执行不能。实践中人民法院针对执行不能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应对机制,一种是执行中止制度,另一种是再执行凭证制度。执行中止应对执行不能违背了程序独立价值观,导致弊端丛生;再执行凭证这一形式没有突出的实际功能,其存在不具必然性和必要性。舍弃再执行凭证,完善执行终结制度,是应对执行不能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坚守执行的信念,是建设能够担纲二次创业重任职工队伍的基石;提高执行的本领,是建设能够担纲二次创业重任职工队伍的关键;理顺执行的流程,是建设能够担纲二次创业重任职工队伍的保障;走出执行的误区,是建设能够担纲二次创业重任职工队伍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自合同法规定代位权以来,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对于代位权关系中各主体间的利益协调仍有空白.通过对较典型且法律未有规定的债权人之间相互关系、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诉权、债务人的债权人与次债务人的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加以深入研究,可以看出,代位权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从其本身设计目的以及相同主体间的个体与团体之间利益取舍出发,同时符合民法公平原则的基本精神,以使代位权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的公共政策执行者,一直以来都被一对矛盾——上级政府刚性执行政策的要求和缺乏刚性执行可行条件之间的矛盾——所困扰。基于冀南C县B乡政府的田野调研,我们揭示:公共政策刚性执行的逻辑由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驱生。在乡镇政府执行诸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扫黑除恶、村“两委”换届等政策时,上级要求政策执行的严格刚性,却忽略了刚性执行的可行条件,导致了政策执行不力现象的出现。因此,应重新审视政策刚性执行的问题:在有必要刚性执行且具备刚性执行的可行条件时,严格要求执行的刚性;在有刚性执行的必要但缺乏可行条件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政策的刚性执行;在无必要刚性执行时,不宜对执行的刚性力度做过多要求,宜保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华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3):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政府在政策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政策执行困境,容易产生一些政策执行偏差。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些偏差,不仅会影响基层政府自身职能的发挥,降低效率和质量,还会严重影响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降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针对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来具体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偏差纠正对策,高效对接,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构建精准执行政策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基层政府对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维护公共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起诉不停止执行制度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审判制度,是当前<行政诉讼法>修改中被关注的重要内容.该制度的指导思想及其具体设计存在严重问题:以起诉不停止执行作为原则,容易使原告权益保护落空;赋予了被告裁量权和法院裁判权,但相关程序规范严重缺失,为保护原告权益设置的例外规定成为空设.以起诉停止执行作为对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补充,建立暂时权益保护制度可以完善起诉不停止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相继发生,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经济生产模式已走向末路.把自然当作“资源”开发利用的旧有思想观念则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所以,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圈意识”,以及新的可持续能源使用道路,以此为基点推动一场新经济革命.在这一进程中,政府角色非常重要,政府职能迫切需要再定位. 相似文献
14.
权利冲突是法治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学术界注重从权利位阶、权利交易、利益衡量以及提升社会资源总量等维度关注解决权利冲突的法律路径,而实务界通常聚焦于争议双方因同时行使各自享有的法律上的正当性权利而发生的冲突,司法裁判难以采取消灭其中一项权利或证明其不存在的方式予以化解,而必须致力于创制出解决权利冲突的具体规范。比如,购房者享有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与银行享有的房屋抵押权在执行异议之诉这一场域内的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裁判观点分歧,充分反映和暴露了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与生活实践、行政规定、行业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衔接还存在亟需完善的地方。在彰显和宣示民事权利保护的《民法典》即将实施之际,加强对权利冲突研究,有助于将民法典中静态的权利分布纳入动态运行环境之中,通过公正统一的司法裁判不断探求和验证权利的本质,提升化解不同类型权利在追求各自权利实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