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外有别"是对外宣传和传播的原则之一。它的核心内容强调两点:对外传播受众的差异性和传播信息的针对性。历史上它曾对党和国家的对外传播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实行这一原则既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网络社会的崛起等诸多变化给这一原则带来了新的挑战。将"内外有别"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实施的战术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对外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曲折。本文探讨了对外传播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对外宣传与对外传播概念之辨、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国内重大负面事件与对外首发报道、中外意识形态差异与对外传播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中,通常仅仅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将传播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而换一种视角,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不同又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向度。强势传播则具有传播取向的扩张性、传播方式的直接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传播意图的明指性等特征;柔性传播具有方法的含蓄性、内容的曲指性、行为的内敛性、目标的暗指性等特征。强势传播和柔性传播各有优长:强势传播可析出有的放矢、反客为主、多管齐下、与时俱进等途径;柔性传播可分为抛砖引玉、他山之石、绵里藏针、求同存异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近年来对外形象传播中文化传播的现状考察分析,总结了在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展现江苏人文魅力、积极开展跨文化传播,扩大江苏世界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方面所取得的不俗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其所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区分,是传播学中以传播主体和媒介形态作为分类标准的惯常尺度。换一种方式,从传播过程或者是活动的时间取向上可将传播分为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兹为一种新的传播向度。韧性传播具有语言交流的本土性、传播过程的连续性、传播行为的持久性、目标的稳定性等特征。间歇传播含有语言沟通的便利性、传播过程的间隔性、行为的非持续性、目标的相对灵活性等特点。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优长互补,具有通约性。韧性传播可厘定“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等途径。间歇传播可析出“以逸待劳”、“张弛有度”、“曲径通幽”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媒体对外传播与地方形象、地方软实力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河南报纸对外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时政新闻内容冗长、文化味道弱、创新创业科技报道分量较小、广告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对外传播需要一种间性思维,表现为主动沟通的姿态,全面开放的意识和尊重他者主体性的胸怀。"和而不同"的对外传播理念正是间性思维的体现。在传播策略上,间性思维要求我们坚持信息公开和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并重视公众在对外传播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外传播力是内蒙古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传播力的建设是软实力增强的重要考量因素。对外传播对内蒙古良好形象的塑造、向全世界传达内蒙古的信息、展现内蒙古的魅力,显得尤为必要。所以,基于内蒙古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传播对象的正确把握、有效利用地区优势、调整传播手段等对外传播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利用网络媒介推动中国价值对外传播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实现新时代中国价值有效对外网络传播,需理清其所存在的"危""机"双重逻辑。一方面,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把关弱化、群体极化等属性,导致新时代中国价值对外网络传播中的理解、选择、引领、认同之"危";另一方面,互联网为我国对外传播方式从"平面式"向"立体化"的转变,内容从"硬"到"软"的转换,效果从"单向"到"双向"的变换提供了新时机、新机理、新机遇。实现化"危"为"机",需创新表达,从自说自话到同频共振;更新理念,从单面提示到双面提示;拓展信道,从只顾其一到统筹兼顾;设置议程,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统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一体化基础上的"由中向外"的单向型宣传模式,这个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现实需要。在对经典传播观念理论与传播模式梳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主导与地方主体"相结合的"地中华外"的边疆问题对外传播路径,并且提炼了一个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播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中华文化“走出去”.《白蛇传》历经千百年的洗礼,传诵至今,魅力无穷,有很深的文化价值.本文从雅各布森“符际翻译”理论视角研究白蛇故事的演变与对外传播,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以便加深读者对“符际翻译”理论的理解,更好地开发中国民间传说,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丰富世界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我国边疆正面临全球化、媒介社会、风险社会、公民社会和中国崛起等多维理论及时代背景的综合影响,由之构成了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地球环境”“媒介环境”“社会环境”“公众环境”和“国家背景”等深层次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强化了我们对边疆问题的深入理解,也影响了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传播辽宁的海洋文化,让世界对辽宁的海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辽宁省在国际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首要的任务是对当前的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有所了解。从而针对目前辽宁省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发展策略,进而促进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进一步促进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印度禅学通过对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策略性迎合,在这一群体中成功传播,进而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禅宗在中国的成功传播揭示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最佳策略是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外传播是塑造良好的城市国际形象、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推手。尽管青岛在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对外宣传的力度与同级城市、一些标杆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从所处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全媒体时代青岛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青岛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效果,需要找准路径架构的着力点:从主体向度来看,要树立可持续传播理念,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从受众向度来看,要细分受众,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策略,形成差异化和个性化传播;从媒介向度来看,要构建立体传播体系,提高对外传播效果;从环体向度来看,要建立高效的城市形象危机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外经济援助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当然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具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因素是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社会背景下,应以中原文化"走出去"为依托,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自身优势,制定出新的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西合璧的知识结构、译书西馆的工作经历、捷足先登的西游阅历,使王韬形成了"地球合一"的世界观念,衍生出了内外互通的对外传播思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外传播策略。他主张通过创办西文报刊、遣使西国等对外传播活动使中国在中外交涉中占据主动地位,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树立中国形象。王韬对外传播思想无疑超前于他所在的时代,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环境下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媒体对中国的歪曲性报道长期存在,这造成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存在偏见。在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通过互联网展开对外传播,从而塑造国家形象显得十分迫切。努力发展网络对外宣传,可以制衡海外媒体的话语霸权与刻板印象,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