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开始关注梦境。古埃及人除了记录梦,也试图理解梦,来自新王国时期的《梦之书》就是古代人尝试解读梦境的有力证据。在这篇文献中,古埃及人将梦分成"吉"和"凶",并根据原则,诸如双关语、生活常识、风俗习惯、宗教传说等对梦进行解释。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检视,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古代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古代埃及社会尤其是中下层人群所关注的问题在这篇纸草中也得到了体现,有益于从侧面了解到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另外,当时的埃及人可能建立了一套原始的人格理论,这样的尝试在同时期的其他古代文明中是十分少见的。因此,关于《梦之书》的研究对于现代人进一步理解古代埃及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征 《东方论坛》2008,(2):12-15
与汉语世界的译介不同,马哈福兹历史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表现出系统性和鲜明的特征:这些历史小说的英译本不约而同地关注作品的“古埃及”背景。其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读者“选择”吸收了“文本化”的古埃及形象。但事实上,这一“文本化”的古埃及形象,并不符合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作者之所以要集中以“古埃及”为历史背号进行写作,与他所处的现实语境密不可分,他希望通过描写“前伊斯兰”时期的古埃及,表达自己以埃及为本位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埃及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时间范围包括 :史前考古 ,法老时代考古和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考古 ;空间范围根据埃及地理蒂貌的不同可划分成 :尼罗河流域考古 ,三角洲地带考古 ,东西沙漠与绿洲考古 ;埃及考古学对于了解、研究古埃及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古代历史最悠久的古文明 ,古埃及的遗物、遗迹最丰富。面对新的世纪 ,为了更“深”、更“广”地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结合经济建设 ,保证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国际合作 ;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 ;处理好考古发掘与文物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埃及考古学在埃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埃及考古学所提供的遗址、遗物及其奠定的基础 ,就不可能有今日埃及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先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为了确定季节,就观测昏旦中星,以为标准星象。如古埃及以天狼星晨现东方为标准。中国古代则曾以“大火”(即心宿二,天竭座α)为主要观测对象之一。如“五月:……初昏大火中;种黍。”“火中寒暑乃退。”“七月流火”“火伏而蛰者毕。”“火见而清风戒寒。”等等。古人亦把这些可以指示季节的星称为“大辰”。“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尔雅》曰:  相似文献   

5.
著名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创作是否有东方主义倾向,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视角,对汤亭亭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和《第五和平之书》进行探讨,指出其与“东方主义”复杂的纠结、嬗变过程:同谋——颠覆——超越。为跻身主流,《女勇士》实则成为东方主义的同谋;随着地位的确立、写作视野的扩大,《中国佬》则是对东方主义强有力地颠覆;《第五和平之书》的创作已走向拿球化写作,已然超越了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6.
墓葬,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遗迹之一,是近代考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思想上一向忽略现实世界,而盲目追求来世“永恒”世界的古埃及人而言,墓葬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研究前王朝至早王朝时代埃及墓葬的发展,从考古学方面来说,重要的是揭示古埃及的墓葬由原始的墓穴到具有复杂结构的巨大陵墓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历史学研究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埃及早期墓葬的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古埃及的阶级分化与王权形成的社会现象。这在目前,对于埃及前王朝社会性质有争议的情况下,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7.
《北地》《北障》《北爱》三部长篇小说是老藤诗性想象和建构“东北学”的经典之作,它们以“在地性”寻根的方式重新点燃了具有鲜活生命意识和文化哲思的美学之焰。《北地》是拓荒者魂兮归来的反思之书;《北障》彰显猎人时代走向终结的悲戚;《北爱》则是理想主义者逆行的恢宏雅歌。“超稳定”的现实主义开辟出老藤小说无边广阔的道路,而隐秘盛开的浪漫主义又赋予老藤的东北世界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8.
西王母神话的本土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神话来自西方,学界几无异词。西王母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古人因西王母见于《大荒经》世界的西方,遂认定西王母为西土之神,这完全是误解。因《大荒经》世界并非像古人想当然地相信的那样,涵括整个九州方域,它所描述的仅仅是东夷文化区内一个方圆百里的地理范围,完全与西域无关。因此,西王母完全是东方本土文化的产物,源于东方的神仙道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东晋王献之雅好曹植的《洛神赋》,一生中曾书写过数十次.王献之的“洛神”情结,与王献之的道教信仰、婚姻生活及魏晋的审美风尚有关.王献之笃信道教,有出尘之思,《洛神赋》所描绘的神仙世界合乎他的审美期待;王献之的婚姻悲剧与《洛神赋》所述爱情悲剧非常相似,王献之书写《洛神赋》,似为宣泄悲情;此外,《洛神赋》的“悲”、“美”风格,乃魏晋文艺的主调,王献之喜好《洛神赋》,当受时风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礼”具有自律的“道德性”、他律的“法定性”、信仰和神圣的“宗教性”三大基本属性,它是传统的栽体,又是与传统对应的开放系统。先秦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取向与先秦儒家所编著的系列史料有一种承继关系,《论语》仁礼互释的“圣王”理想、《孟子》倡导“仁政”的“内圣”追求、《荀子》“隆礼重法”的“外王”设计,其间贯穿着编著者们一个统一于无意识状态下的共同话语取向:向国家意识形态的逼近。这也使儒学在政治向度上成为一种制度化存在。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如果能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成功融合,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相似文献   

11.
《周易》这部奇书,有如古代思想领域中的中国“哥特巴赫猜想”,从它产生那天起,注释和研究者就代不乏人,有关著述汗牛充栋(不下三千种),堪称世界之最。旧时各家《易》说,见仁见智,各有歧异,其目的却都是在努力寻找出一条走出这座迷宫的阿里阿德涅彩线。直至今天,人们研究《周易》的兴趣方兴未艾,指陈旧说得失,颇多建树,然亦有走得甚远者。本文拟就《周易》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亦即《易经》  相似文献   

12.
阿水 《今日南国》2010,(15):32-35
传说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兼具美貌与智慧。但从埃及出土的钱币上看,她凸额、厚唇、尖下巴、鹰钩鼻,远非人们想象中倾国倾城的美人。即便如此,她也曾让凯撒大帝、罗马将领安东尼臣服在石榴裙下。据考古学家称,除了智慧外,这和她高超的美容和保养技术有很大关系。埃及人对埃及艳后的感情可谓是亦赞亦恨,但接受起她的“遗产”来,却毫不手软。如今在开罗,越来越多的美容院依靠埃及艳后流传下来的技巧,为顾客提供“法老”级服务。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了许秋垞《闻见异辞》这部笔记小说集,语焉不详,意中似不足观。他认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影响所及,则使文人拟作”,许秋垞的《闻见异辞》只不过是“拟作”之一,这些“拟作”一言以蔽之:“虽尚有《聊斋》遗风,而摹绘之笔顿减,终乃类于宋明人谈异之书”,也就是说,在艺术手法上,仍被宋明人谈异之书所牢笼,大部分作品“平实简率”,“偏重事状,少所铺叙”,不能驰骋想象,也没有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和巧设波澜层迭的情节,终于未能超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I0001-I0001
本期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仍是“神话历史”。他的《神圣言说(续篇)——从汉语文学发生看“神话历史”》由四重证据重构出上古神话信仰语境,重新理解自甲骨文、金文到《尚书》、《诗经》等文字叙说背后的神圣言说活动及其功能原理。在被当作无意义的文本发语“隹”“唯”“若”等惯用法中,解析出王者、巫觋和萨满的仪式性通神通灵符号,把握到早期书写文本及关键词中所潜含着的口传文化传统的深远信息。揭示西周金文叙事以王者“各庙”开端的神话观念与仪式功能意义,推及远古巫觋类知识传统的“格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都改变了人们以往对小说的定势认识 ,形成了独特的“博尔赫斯风格”。本文以侦探小说《叛徒和英雄的主题》为缺口 ,从“想象与侦探小说”、“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迷宫手法与迷宫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音注》和《通鉴胡注表微》,是“通鉴学”的三大碑石,为治史者必读之书,亦为从政治民者的良师益友。《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一部规模宏大、成就空前的编年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记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举凡政治、经济、军事、礼节、刑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地理、官制、天文、历法等,无不涉及;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7.
《亚鲁王》和《你在高原》作为中国文学中关于祖先崇拜书写的典型文本,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其中的差异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与重视。汉族文学中的祖先崇拜已经现世化为“慎终追远”之“远”的逻辑起点——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家族长老,以血缘关联为纽带,以时间为线索,一代代地向上追溯,试图找到共同的终极性的血缘之“根”。这一家族长老系列既是现实中有限性世间凡夫,也是终极世界的象征性精神符号。苗族文学中的祖先崇拜则保留了原初宗教信仰本色,以信仰为逻辑起点,祖先神在彼岸的神圣世界,与祖先的连接保证了当下生命存在的鲜活价值。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文化和政治对祖先崇拜的信仰内核影响程度之别。  相似文献   

18.
罗塞在达石碑铭文不仅是研究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一篇历史文献,而且还有其更重要的价值。公元三世纪以后,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被世人遗忘。到了近代,由于在埃及的罗塞达发现了刻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字的三种不同字体对照的石碑,使得欧洲学者有可能利用石碑上的古希腊文译读象形文字成功,从而给近代新兴的埃及学奠定了基础。鉴于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国内少有涉猎,特译此文以作介绍。本文据大英博物馆1976(1913)年版的《罗塞达石碑》一书翻译,省略了其中的《译读的方法》一节。原作者为 E·A·W·布奇。  相似文献   

19.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这部史学巨著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成书九百年来,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传习之盛,与《史记》、《汉书》相埒”,被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相似文献   

20.
唐修《晋书》既赋有史料的翔实,又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晋书》捃拾《世说新语》诸条目,乃不亏实录,有考而采,并且不自觉地遵循了塑造人物形象这一原则,对于《世说新语》的材料加以均衡、辨析和取舍,并非“忽正典而从小说”,乃是“弃小说而从正典”。作为史传文学的一分子,《晋书》择取与吸收了《世说新语》在人物外在形象、人物个性化描写及人物品藻等方面的特点,不群于以往诸史,也超越了诸旧《晋书》,正因其体制完备、史料详洽、文笔典饬、形象生动等优长,才是唐修《晋书》成书后,诸旧《晋书》逐渐消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