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明善先生的书法作品以传统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见长;意境的深远、格调的高雅与风格的平淡是钟明善书法艺术文化精神的表现特征;研究钟明善的书法艺术,对于书法理论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善待书法艺术,社会要形成重视书法艺术的风气。青少年是继承和宏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领域里的和文化内涵有多重意义,"和"范畴在书法领域中主要描述的七个方面的意义包括书法本体论的意义、书法艺术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书法艺术辩证法中异质因素的和谐统一、书法作品整体审美风格的和谐统一、审美情境与书法意境的和谐统一、书法艺术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以及书法审美范畴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4.
书法作品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书法者必须充分把握笔法、墨法、结构、章法、神韵等关键要素,这是书法创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探索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深入研究开发中译外的新领域,指出中国书法艺术可以融入世界各国文字尤其是西方文字,达到中为洋用,从而永葆青春,继续得以发扬光大。通过分析中西文字的结构特点及其书写工具,讨论中西方诗歌、名言等精彩文化载体之间的完美转换,论证了用毛笔书写欧美文字,将中国书法作品外译,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作品,实现书法艺术全球化的创意确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地理印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灵感的启迪 ,特别是书法艺术“北雄南秀”的地域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的生态环境和隐含的地理奥秘。论证了地理事象是人类文化产品创作必不可少的参照物 ,地理环境通过参与人的性格气质的塑造心境情感的激发 ,对文化产品风格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董其昌崇尚王阳明心学,同时又信佛参禅,他将心学和禅宗哲学融会在书法作品之中,使其书法作品清淡中见幽远,娟妙中含虚和,成为他心灵的轨迹。董其昌以禅论书,把质朴无华、平淡自然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董其昌在艺术理论上建树颇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8 6年 ,笔者在《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 4期 )上发表了第一篇专题研究西夏文书法的学术论文 ,题为《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一文 ,发表之后 ,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1987年又发表了《谈西夏文书法与创作》一文 ,入选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10周年论文专刊 ,其中有笔者所创作的不同书体的西夏文书法作品。倘若对西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未必见识过西夏文字 ,究其因 ,乃是因为元人在纂修辽、金、宋三史时 ,独未给西夏修一部等量齐观的纪传体专史 ,至于对西夏文的书法艺术更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9.
书法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在久被大家喜爱的背景中,随着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断发展变化,其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书法艺术面临着:一方面逐渐远离日常实用,另一方面艺术功能的加强带来创作空间的加大。在轰轰烈烈的展厅文化背景下,书法艺术却在创作日趋繁荣的前提下与时代生活环境日渐疏离。本文以"情景书法大展"为参考,力求从作为展览形式、书法艺术本身以及文化建构的作用等几方面对大展的相关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唐代,崛起一个高峰,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留下了丰富的书法作品,至今仍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楷模。唐代书法家重视书法理论的研究,许多书家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家,这是唐代书法艺术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直接原因。批判地继承唐代书法作品,重视唐代书法理论的研究,对于发展今天社会主义的书法艺术大有裨益。唐代书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初唐的欧阳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9)、薛稷(649——713)等,虽然各有创新,但未能脱尽南朝、隋代媚艳书风的影响。直到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哲学     
书法艺术是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独特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奇葩。杨振宁教授说:“书法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源远流长、不断传承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旧中国,书法艺术仅限在上层社会少数文人中流传,他们对于书法的传承发展,固然功不可没,但不少人把书法作为举仕做官的敲门砖。现在是新社会,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经济文化的发展,学习书画的人越来越多,遍及城乡各地,书画艺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欣赏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对具体的书法作品的领略和赏玩,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反复观察、体悟、琢磨、想象,从而领悟出艺术美的真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发现美、感知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从笔画线条的艺术性和具体的合理性入手,对字的章法、笔法、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去体悟、去领略,由浅入深,由形而意,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才能提高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3.
游寿书法作品《曶鼎铭文节释》访得于藏家,根据对原作的考证与辨析,可以断定:游寿所书《曶鼎铭文节释》不仅是充分体现游寿书法艺术成就的典型代表作品,而且还是集中而全面体现游寿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及古典文学等方面综合修养和深厚功力的经典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4.
曹隽平的《抱朴求真》共四册,内容涉及书法作品、书法理论、艺术批评、收藏考据和采访交游等。其书法艺术作品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森严法度中呈现高雅,流畅秀逸中蕴含静气,表现了一种宁静、恬淡、细致、平和的静态之美。其书法理论宏观叙事与微观论证相结合,点面照应处理史料,让读者既能全面把握中国书法发展传承的宏观概貌,又能深入体察不同书家在书法史上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俗书法这个课题以往很少有人研究。本文从民俗与民俗书法、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原生状态、广义的民俗书法与民俗书法在因特网时代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当今中西文化快速交流的时代,讨论民俗书法,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民俗书法理论,以及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创作的创新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书法,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是书法的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都不可孤立地看待书法艺术之美。在新时代背景下,汉字的书写工具有了巨大改变,但汉字本身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减少,所以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正楷,其与中庸文化有着形与神、体与气般的紧密联系。汉字书写应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发现并丰富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艺术赋的重要门类,汉魏六朝书法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而且阐发了书法教化功能与审美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书法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书法艺术表现情感一说历来有很多论述。人们常以"艺术创作表现作者情感"这一出发点去理解书法艺术,使书法艺术的创作和审美阐释陷入困境。当我们用苏珊.朗格的艺术情感理论来诠释书法艺术的情感表现方式,就会准确理解书法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所在。在创作和欣赏中,可以进一步从文字符号涵义,书写活动过程以及书法特定的造型、风格等方面来把握书法艺术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9.
关于书法艺术表现情感一说历来有很多论述.人们常以"艺术创作表现作者情感"这一出发点去理解书法艺术,使书法艺术的创作和审美阐释陷入困境.当我们用苏珊·朗格的艺术情感理论来诠释书法艺术的情感表现方式,就会准确理解书法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所在.在创作和欣赏中,可以进一步从文字符号涵义,书写活动过程以及书法特定的造型、风格等方面来把握书法艺术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本身,有着广泛而宽阔的领域。八千多年来,华夏民族所创造传承的中国文化,包括学术、思想、制度、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和宗教等博大精深的内涵。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哲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