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词义的空缺,而词义的空缺又导致不同文化间的某些不可译性现象。从词义的角度认识文化的不可译性,对于译者深刻理解原文,采取必要的补偿手段弥合文化沟壑,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观点出发,以英语和汉语为主要对比对象,系统探讨文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非对应性必然会产生词语的相对不可译性,即词语的"文化空缺".为克服这种文化空缺的"不可译性",译出其语用涵义,舍弃其表层指称意义,以求其"等效",不失为目前"文化空缺"翻译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汉语和英语间一部分词汇中的相对不可译性。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词汇空缺,分三节论述。第二部分:联想意义,也分三节论述。  相似文献   

4.
源语中表达文化异质的词语在译入语中就成为“词汇空缺”。其可译性的基础是各地域文化共同的文化共核、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普遍性、译者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开放心理、翻译的性质。不可译性与可译性是相对的,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后者转化。词汇空缺有异化和归化两种译法.其用途不一。  相似文献   

5.
词汇空缺是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言现象 ,是由于各民族语言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对等成分的空缺。它分布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给翻译活动造成了一定困难。从翻译的定义、标准和翻译者的不同、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性方面来看 ,词汇空缺是可译的。但从语言文字系统的差异、文化差异、习语、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所导致的词汇空缺的翻译实践来看 ,其可译性又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6.
论翻译中的语言功能、文化介入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界素有不可译性问题分为相对不可译性和绝对不可译性之争论。其实,这种相对不可译性和绝对不可译性主要由文化差异引起,并与语言的文化功能、美学功能密切相关,即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从根本上导致了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性则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可以转化为可译性。从表象上看,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转换性。其实语言的不可译性比文化的不可译性能引发更为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学语言不可译性的重新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语言形式、文化隔阂等语言之间的异质性所导致的文学语言的不可译性,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的讨论上升到翻译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对不可译性的讨论并不导致不可译论,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确立翻译再创造的度  相似文献   

9.
“空缺”(Lexical gap)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词汇空缺的类型有对应词空缺和词义(外延意义、内涵意义、联想意义、感情意义)空缺。词汇空缺的成因有: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认识观念的差异以及语言形式、体态语差异。译时可采取音译、移译、直译、意译、增译、易译和加注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本民族语言中都留有痕迹.一切文化都是不同的、独特的.不同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由于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的信仰,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及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而产生的.要想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在理解词的内涵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文化差异与语言翻译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翻译界的热门话题。文化差异对翻译有重大影响,并可能导致不可译现象的发生。在分析了四种导致不可译性的文化因素后,提出了解释法、让步法、音译法和修正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可译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度的.文化缺省现象是导致可译性受限的一大因素.从文化缺省角度出发.探讨了可译性限度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缩小这一限度,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一些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译的文本,现在都成为可译的了。并且可译性会随着各国之间的频繁接触而增加。因此,不可译性是相对的,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例证中、英文互译时的不可译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一些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译的文本,现在都成为可译的了.并且可译性会随着各国之间的频繁接触而增加.因此,不可译性是相对的,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例证中、英文互译时的不可译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背景造成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汉语语言的特征如语音、文字和文字组合,导致了语言的绝对不可译.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不同的文化认同导致了文化的不可译,但这种不可译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翻译方法得以解决.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语言的绝对不可译和文化的相对不可译.  相似文献   

16.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界一直存有争议的话题.然而,根据对可译性的理据和不可译论的错误根源的分析,少数暂时不可译的现象可定义为"难译".从文化层面上看"难译"有转化为"可译"的条件,包括译者的创造性劳动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形式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互相渗透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通道相通、双语可以互译。同时由于语义系统结构的相对性,文化障碍和语言的审美功能导致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然而,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可译向可译性转化的趋向性。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深化,以及文化相互渗透的加深,不可译总是处于向可译的动态转化中。  相似文献   

18.
文化空缺带来的语言空缺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写作方式差异造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难度。文章立足于社会符号学对于意义的划分以及彼得.纽马克的文本范畴和交际翻译模式,着重从语义和文体功能的角度分析旅游文本英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并指出旅游文本使用的语境、译文读者的文化图式及反应等也是处理文化因素时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不可译性,阐明在原文向译文的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变异和损耗现象,对处理不可译因素的基本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译界对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话题争辩已久.常态思维认为语言的“模糊性”是造成不可翻译或语言间“不可通约性”的直接原因;“模糊性”还会限制两种文化间的顺利交际,从而导致误译或歧义.然而,通过对“功能对等”、“可译性限度”、“语言模糊性思维”、“文化的兼容性”、“文化共相”以及“语言共相”的研究发现:语言的模糊性特征正好是实现“等效”或“可译性”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