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安东尼·吉登斯将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称为阶级分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与它不同的阶级社会。现代国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在与领土权的结合中行使主权和行政垄断权,实现了将暴力手段驱逐出劳动契约领域,建立在政治与经济的制度性分离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多元政治,极权主义潜伏于其中。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缺乏区别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资本主义国家,未能预见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忽视了现代国家的自主性。吉登斯用反对“化约主义”来否定马克思的国家阶级本质论,必然削弱马克思国家理论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上运用权威配置资源、维持秩序的一个过程,它具有过程性、协调性和持续互动等特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是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在这一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换.中国的民族主义产生于传统帝国面临内忧外患的20世纪初,它替代了传统帝国中皇权主义所发挥的功能机制,在帝国的现代性转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作用主要从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一个是合法性资源的转换层面,另一个是现代国家机能的建构层面.前者涉及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如何引导人们在观念意识的层面上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种现代意识的开启尤其突显在历史观与时间意识的转换之中;而后者则主要是在社会政治行动的层面上实现国家建制方面的现代性转换,现代国家的机能建构围绕“统一民族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这两个方面展开,涉及“民族”形成和国家权力扩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据正在成为信息化时代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与此同时,数据治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最关键、最核心的组织部分。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政府提升管理社会能力的前提,是政府作为各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高效决策的前提条件。拥有数据并有相应的数据治理能力,也与执政安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除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形态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水平上的特殊表现外,在国家发展形态上也有着自己特殊的构成。如何分析这种形态,找到一种更为民主和科学的活动方式,使它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最终从国家形态过渡到社会化管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项重新认识列宁的半国家理论,并找到社会主义国家形态一般理论与我国现实政治生活发展之间的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6.
政治传播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因而政治传播的“主体”说到底是人而不是其他.“主体”以种种“形态”存在,有个体、集体、社会总体和人类总体几种形态.“主体”的个人形态对应的是政治传播的“个人主体”;“主体”的集团形态对应的是政治传播的“社会组织”、“各种共同体”;“主体”的“社会总体形态”对应的是“国家、政党、政府”.目前的中国,国家(政党、政府)仍然是政治传播的主体,主导着政治传播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认识上,仍然要坚持这种主体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的理念.政治传播的“多元主体”在中国还不现实,各种“社会组织”的政治传播功能还有待于挖掘和培育.当我们强调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国家(政党、政府)作为“主体”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时,并不排斥社会(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作用.相反,努力培育和积极发挥“社会”的政治传播功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重要战略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调查经历了附庸研究、本体研究、资源研究三个不同的阶段,方言调查就是对方言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开发。方言资源主要具有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四方面价值。方言调查,对方言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是国家语言治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语言治理现代化的途径之一,还是对国家语言治理理论的治理实践与反馈。进行方言调查、方言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探索为国家语言治理提供了有益的价值与启示:我国语言治理要坚持主体多元化,突出“国家在场论”原则;保证理论构建的科学性和进步性;为国家语言治理的全球视野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民间社会在已经与国家疏离的场景中又主动用符号把国家接纳进来 ,而国家也在征用自己曾经完全否定的民间仪式。民间社会复兴自己的仪式 ,总是要强调自己的民间特色和身份 ,但同时又要利用国家符号。越是能够巧妙地利用国家符号 ,其仪式就越容易获得发展。国家把民间仪式纳入国家事件 ,让民众通过仪式参与国家活动 ,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国家与社会在仪式上的互动 ,实际上是“治理”这种新的行政方式的演练 ,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今后更加广泛地建立“治理”关系  相似文献   

9.
博赞克特(B·Bosanguet 1848—1923)是格林之后新黑格尔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博赞克特的国家思想,继承了格林的思想传统,清除了格林思想中的自由主义成份,使新黑格尔主义国家理论更能适应帝国主义时代的需要.正是因为这样,博赞克特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英国一代哲学的中心人物”,他的阐述国家思想的主要著作《国家的哲学理论》,则被视为“英语著作中不可多得的研究社会哲学的经典书籍.”研究博赞克特的国家恩想.对它进行科学的评析,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新黑格尔主义,从而把握帝国主义思想体系形成和演变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资本主义从早期发展至当代,随着政府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控制逐渐强化,已从自由放任时代的“守夜人”,发展成为全面干预的福利国家,其国家控制日趋广泛而深入。国家控制的重心也从早期的维护秩序、保障安全的政治统治转变为推行社会福利、调节经济运行的社会管理。尽管70年代末以来在反对政府干预的呼声中,一些崇尚自由主义的政府大规模推行私有化政策和削减福利开支,但这只是国家控制的社会管理功能在强化过程中的相对弱化,并未改变国家控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依照现代经济学中关于政府于预功能的基本观点,政府管理社会…  相似文献   

11.
论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反映和外在表现。国家的本质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任何割裂这种统一关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国家的本质决定国家及其政府都具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但在权力性质、履行职责的重点以及权力功能上,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大众政治对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里 ,西方大众政治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形成方式和外交操作方式始终有着广泛、深入的重大影响。无论在自由民主制国家 ,还是在法西斯极权国家 ,大众政治都是决定外交和战略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而也是决定国际政治及其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 ,尽管它在这两类不同国家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形态很不相同。在大众政治引起的“外交革命”之外 ,对外政策的一项新手段———国际宣传以及在 2 0世纪尤为盛行的国际颠覆 ,也与大众政治密切相关。然而 ,不能忽视在自由民主制国家 ,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关系还包括前者往往影响和操纵后者 ,而“外交革命”在其消极意义之外还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山的经济文化观是他“社会信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国家、社会间在经济组织方式、企业管理特点上的差异入手,向上追溯了它的文化成因,向下指出了对于国家在新时期进行世界性经济政治竞争的影响。考虑到靠国家推行“社会工程”本身的弊端,一个国家的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福山的观点虽有很多可商榷之处,但它确实能推动我们进一步去反思我们的现代化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4.
“好人政府”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改良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这种主张曾一度付诸实施,但旋即失败,本文拟就这种主张的产生及其实践的失败作简略评论,请方家指正。一、“好人政府”政治主张的提出“好人政府”这种政治思想出现于中国社会并形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绝非是历史的偶然现象,它的出现是和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有着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粮食安全是一国安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确保国泰民安的基石。本文拟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来阐述粮食安全在国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三民主义"理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民主义”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实施的条件,社会改造无法实现,而“大政府小社会”模式,则为国家权力挤压社会自治空间留下隐患。它在尔后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值得人们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村庄共同体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在内的社会结构,它依循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逻辑而展开,学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权力-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等研究范式。改革开放以来,“村改居”的中国城镇化及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使得村庄共同体呈现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利益格局由分化趋向整合,权力配置由国家向社会倾斜,传统价值认同由强劲向式微转化。在中国城镇化实践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村改居”类村庄要实现生活进城、文化还乡,就需要根据国家倡导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治理战略,撷取城与乡的各自优势,科学构建利益关系协调机制,把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分好,重塑村庄共同体的经济秩序;推动形成“三治”融合治理格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塑村庄共同体的政治秩序;传承弘扬村庄传统文化,激活村庄集体记忆,重塑村庄共同体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国家分配的内容之前,有必要说明两个关系:一是“国家分配”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与政府分配、财政分配的关系;二是国家分配的内容究竟涵盖哪些?国家分配是指以国家为分配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收入占有主体的分配活动。这种分配活动首先表现为它是一个分配活动领域,整个社会分配就是由企业分配、家庭分配、国家分配构成的一个整体,缺少了国家分配这一块,社会分配就不完整;其次国家分配表现为社会分配活动的一个层次,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政府这一范围,还涉及到其他分配领域。国家分配是比政府分配更高一层次的概念,当国家分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有素称发达的农业。衣业经济在我国古代社会各经济部门中,占有首要地位,它的发展,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的生活影响极大。因而,“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是历代法家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他们推行法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斯特的"国家生产力"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 ,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作为个人或社会生产力意义上的那种生产力 ,而是“国家生产力” ;它是由一国的科学技术、国民个人素养、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自然资源及现有物质生产条件等因素所综合构成的 ;“国家生产力的综合” ,实则为一国的综合国力 ;要增强一国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的综合国力 ,就必须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均衡 ,但关键还在于科学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