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学转向是 2 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影响波及到整个人文学科。在文学批评中采取语言论立场还是文化研究的立场 ,意味着全然不同的理论路向。语言论忽视了语言背后的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 ,存在着重大缺陷。文学批评的文化研究立场首先把语言看作文化的表征 ,注重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强调文学批评的价值批判和价值传承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批评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批评流派之一,具有其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来源、基本特征、理论成就和局限.新批评派从折衷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在理论上试图调和文学与现实、理性与感性的对立,试图突破旧形式主义的框架,并出神入化地运用语义学方法分析文学作品语言,进而分析作品的结构,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研究实绩.但是,新批评以绝对的、孤立的本文作为文学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排斥对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无视作者心理、读者反应和社会效果,这无疑是新批评的最大局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对苏联文学批评的接受,恶化和助长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倾向。许多文学批评工作者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学"的理论性质,片面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艺术审美属性而强调"文学工具论"。同时,中国文学批评也常用简单粗暴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文艺中的思想问题和是非问题,即用政治式的宣判来解决文学问题,或用政治话语来代替文学的审美分析,从政治的角度来对文学作品进行价值评价。苏联文学批评之所以会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产生影响,其一是因为苏联文学批评中原本就存在工具论思想,其二是因为中国接受苏联文学批评时的功利立场。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语言论等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主要观点和方法的分析,从主体观、结构观、实践观三个维度,提出看待文本的内部属性、外部属性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应坚持的主要原则,进而提出新时代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基本遵循: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人的主体性;二是坚持文本的历史性,凸显文本的社会结构第一性、内部结构第二性;三是坚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一切批评的理论和理论的批评都具有特定历史阶段特征。理论只有观照现实、指导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理论。我们要在基于中国文学的实际和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西风东渐 ,性别视角进入了文本的阐释领域 ,它带来了文本意义的增值。基于传统文学的男权特质 ,它的运用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男性性别立场的批判。它根植于文本作者的性别属性 ,尤其是社会文化性别属性。这一属性所携带的社会、文化、阶级的内涵也使性别视角具有综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文学批评是阐释、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一种手段,大多数的专家、学者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借鉴评价理论的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来分析文学作品。文章从理论阐释的角度阐明了在鉴赏英文文学作品时,读者如何应用评价理论进行价值判断,对同一作品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从而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养成独立思考、评价文学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7.
运用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理论,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印度之行》中某一冲突性会话片断的面子威胁行为,可解读文本中人物权势关系的动态平衡和人物性格,并能分析出会话冲突的深层原因是由主要人物所处的殖民统治背景、文化价值取向和人物间不同的社会认同感所致。实例也表明,会话分析理论有助于文学作品的阐释,能使文学批评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追溯了"文化批评家"、"后现代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学思想发展,从他的系列文化研究经典论述中挖掘其卓具特色的文学观点和文学批评理论,指出他的文学观是建立在马克思的辩证法基础上的开放、多元、具有包容性的阐释体系,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辟出了一条文学与社会,尤其是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新途径,对当前的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文本特征的基本范畴界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文学文本的界定问题是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女性的文化特征来看 ,就是要从多方面的文化作用中去把握女性意识的特殊和独立性 ,从而对女性文本作出文化上多层面的说明。要确定什么是女性文本 ,首先要判定女性意识、立场和视角 ;其次要结合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语言特征进行辨析 ;再者是要在文本的主题里揭示属于女性的独特的东西。惟其如此 ,我们才能够对女性文本作出较为科学的判定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运用女性视角审视文学作品,通过系统研究女性文学的创作母题、结构艺术和叙事风格,在发现和建构"性别诗学"体系的同时,以一种开拓性的文化立场和批判精神,对文学创作中长期存在着的男权制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理论颠覆.而美国作家休·米勒的小说<下面的世界>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从社会学纬度和性别诗学纬度两个方面系统、深入地反映了女权运动深入到文学领域后所产生的若干影响及新变.  相似文献   

11.
《沉重的翅膀》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在写作中张洁参考了广大读者的意见,文学批评界的意见,文学编辑的意见。《沉重的翅膀》的题材效应大于其文学价值,但这不等于说《沉重的翅膀》是一篇毫无艺术性可言的作品,《沉重的翅膀》不仅表现了社会的政治斗争,还以作者特有的女性视角表现了人物的家庭生活,融进了作者的个人人生经验,体现了张洁对爱情、命运的深层思考,这使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改革文学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中国的历史建构,形成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美学-历史"批评、"文化诗学"批评为代表的三种话语系统。这三种批评话语系统的建构,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替,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国化在意义追寻中的价值生成及其流变过程。这一历程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翻译文论是经由语言载体转换而从一种社会空间进入另一社会空间的文学理论及其语际实践形式.它与空间诗学的理论方法策应互动,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合法性领域,并以其居间性品格和多元系统本质而对当前的西方文论研究有所补正.翻译文论作为文论话语的语际实践形式,发挥着调解、商讨和交换的批评工程功能.对它的研究是文论话语再语境化和文学研究横向超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毕生精力用于对社会政治、经济、革命问题的研究,他们往往从政治革命的角度去对人道主义发表意见,而少有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去论述人道主义问题。他们对人道主义思潮的论述,大多是批判性的,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复杂性就在于,他们并不限于在艺术和美学的范围来论述人道主义;美学人道主义的批评理论来源于他们的人本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政治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实际成果,但在美学领域却结出了硕果。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观、社会观、历史观,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但在美学观、艺术观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内容丰富 ,流派纷呈。如藏族枷苯的“本无空”说 ,蒙古族保巴 (元朝前期人 )的“太极运化”说 ,尹圣纳希“承天启运”说 ,回族李贽 (1 5 2 7~ 1 62 0 )的“童心”说 ,侗族人民的“饭养人身歌养心”说 ,傣族祜巴勐的“诗论”学说等。挖掘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艺思想 ,不仅可以丰富中华文艺思想宝库 ,而且有利于发扬光大中华先民的聪明智慧 ,有利于克服过分强调某些传统观念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文学典型”学说是建立在文学语言与社会现实的镜像功能的基础上,认为文学通过语言这种媒介可以忠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学说更是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中的命题,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对文学社会属性和价值功能的一种界定和把握.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理论以文本代替作品,把文学当做语言系统内部的自我指涉,割断文本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关系,使得文学典型学说受到冲击和挑战.论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学说,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关于历史发展、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等论说密切相关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的重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马恩的典型学说在当代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内的西方文论研究开始出现反思趋势,西方文论本身也成为反思对象之一。反思过程中出现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误读,原因之一在于部分研究者可能忽略了自身研究奠基于译文之上的事实,将译文直接等同于原文,因而也可以说是翻译视野的缺失。在西方文论研究中引入翻译视野,即意味着基于译本进行的文论研究须与译本拉开一定的距离。翻译视野又包括转换意识、语境意识、差异意识三重内涵。转换意识即意识到译文是语言转换的结果,同时意识到由转换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性;语境意识是指意识到西方文论扎根的特定时空的文化形态及理论家的认知形态;差异意识是指对原作与译作所处时空差异的意识。翻译视野促使我们主动去了解西方文论在原语语境中的起源及发展,辩证地探讨其在译语语境中的适用性,有助于我们在西方文论译介热持续上升的今天,真正深入地理解与反思西方文论的内涵,更好地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发展,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困境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10,30(1):61-65
当前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不凡的实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文学理论的发展除了受到自身的内在机制的影响,还受到主要来自政治经济、外来文论话语、批评实践等方面的推动。由于社会关注焦点的变移、自身在话语方式的转换与本体理论的建构方面滞后于文学现实的发展,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境。文学批评只有给予文学现实和文学经验更多的关注,重视文学批评实践对理论的建构作用,加强批评自身的实践力量,强调和突出批评的理论建构功能,积极参与本体理论的建构,增进对文学现实的阐释力,才能摆脱上述困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文艺理论的"越界"已经成为显在的事实,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必须突破自律。关键是突破自律不是漫无边界,合理的思维阈限是:文艺功能的现代性定位、文艺研究的批判性能力、文艺理论的合法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