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法学硕士研究生走进法律诊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的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造成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实务经验不足,这与法律学习的基本方法相违背。通过比较分析我国法学教育中常见的五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说明法律诊所式教学方法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在法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中引入诊所式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法律诊所"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不同,"法律诊所"教育以其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而深受学生的欢迎."法律诊所"为法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但在"法律诊所"与我国法学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法律诊所"教育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诊所式法律课程”教育模式的评价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2):132-133
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是法学本科课程体系中设置司法实践课程的目的,但传统的集中司法实践模式存在众多问题,美国的诊所式法律课程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模式。本文主要是结合对诊所式教育模式的评价,探讨诊所式教育模式的关键环节设置,指出了我国诊所教育实践中存着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中国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目前诊所教育在我国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对于发展诊所法律教育,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的诊所法律教育被引入中国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经费、学生身份、案源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成为诊所法律教育目前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认真研究和解决诊所法律教育中国化过程中的问题,将有力推动我国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诊所式法律教育具有训练法律职业技能和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的两大价值.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实际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直接操作的能力.它的主要特点为: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并重,学生参与真实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经验中学习法律,从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7.
法律诊所式教育可行性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36-39
法律诊所式教育在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的基础上近年在中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对其“本土化”的争论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法律诊所式教育应该如何适用,影响法律诊所式教育可行性的原因有哪些,本文基于此,结合中国的现实,提出了相应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对策,期望对中国的法律诊所式教育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引入我国已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要将其推广应用仍有不少障碍,如:法律制度文化的碰撞、经费匮乏、指导教师方面的缺乏、基于现行法律规定产生的障碍等,如何扫除这些障碍,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探索新路是值得学界研究的一项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诊所法律教育在法律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西方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中法律人才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其教育功能与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具有内在耦合性,可以作为我国法律硕士培养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考察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入手,阐述改革我国JM培养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分析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提出我国JM教育中建设诊所法律教育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法律意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俊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2):11-14
文章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等各种要素整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意识中不可或缺的渗透性因素,它对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体系均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欲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首先就必须转变法律思维方式并努力培植公民对法律信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法律理念:法律的社会化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律的社会化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以来已近20年了,这场旨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观念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其理论设计和实践效果昭示:以往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只是法律条文的社会化,而法律理念的社会化才是法律社会化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法律程序与法律实体同属于法律规范范畴,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容上的区别,而且存在着相关属性与功能上的联系。从不同视角来看,法律程序与法律实体表现为手段与目的、现实与可能、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等多重关系。每一项具体权利义务,每一项法律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常丽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40-42
根据口腔科门诊的特点和患者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并取得最佳疗效。口腔科护士不仅要掌握口腔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运用心理护理手段,做好医生的助手,配合医生共同完成口腔疾病的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法益概念与多元的保护法益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益概念是作为社会的实在概念的“利益”与作为法的评价概念的“法的要保护性”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发挥犯罪说明的机能、犯罪构成的机能、犯罪界限的机能、犯罪分类的机能和犯罪定数的机能等。历来的学说都是将一个刑法法规中只存在一个保护法益作为当然的前提,实际上在一个刑法法规中存在着复数的法益并存的情况,即,存在着复数的法益以“对等关系”或者“优劣关系”相结合的重叠并存形态和复数的保护法益并列且相互分离的并列并存形态。 相似文献
17.
宁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9):67-69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无讼,无讼就是不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和争端,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传统法律的无讼思想具有注重人际和谐、轻视法律诉讼、重视道德教化、注重犯罪预防、重视贤人政治、轻视个体权利的特点。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民众的法律意识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霍艳梅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2):123-128
法治人才的培养就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培养。结合高校所在区域实际,通过对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进行平台化、制度化的实质性培育,使协同育人机制得以落实,便于从法律职业共同体引出优质法律实务资源,支撑高校法学教育,从而培养出合格乃至卓越的法治人才,进而反哺法律职业共同体,实现两大共同体衔接呼应、相辅相成、同质发展,有效提升法学教育的社会适应度。 相似文献
19.
张咸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0):71-73
法律思维对于法律文化的形成起着中介的作用,其思维倾向对于文化特色的蕴育有着定向的功能。中国法律文化独树一帜,其思维倾向可以概括为阴阳思维、尚德思维和无讼思维。法祖思维、清官思维可归为尚德思维的基本内容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