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制造业综合知识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分阶段、互促式、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以"认知训练、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三创’训练为平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机电管控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制造业育人模式。经四年多的实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大大提高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针对"卓越计划"和现场电气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深入研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创建了由"三个技术模块"、"三个实践能力培养层次"和"九个训练类别"组成的分层次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依据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深入分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构建了融工程文化、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三位一体,以体现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和工程实践融合的"大工程"教育,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工程创新项目教学""工程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大工程观"现代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逐步改变目前的偏重工程课程讲解、实践环节淡化、实践训练简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从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层和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层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专业的特色提出“三层次”、“两加强”“一重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及“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等五项基本对策来保证“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程技术和经济建设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益尝试。"认知——实训——技能考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工程意识、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四个层次。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功能强、水平高的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与完善学生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起工科院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教学是一种面向生产一线培养未来现场工程师的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学生能力训练的顶层设计,它由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构成;通过特定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手段,在师生的互动中实施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基本特征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体系的设计以工程应用为主线,教学内容以职业必需的能力来构建,师资队伍具备教师和工程师"双师"资格.教学过程特别强调校企合作或产学研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中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占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对应用性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创建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计划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教材体系、考试考核体系。探讨了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技术的实践教学方法,这将为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矿物资源工程的专业特点,提出了加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指导教师队伍、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强化毕业设计与科研训练、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工程训练体系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体系构建的原则,详细阐述了工程训练平台及三个层次训练模式,对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强化素质训练是高教改革和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培养现代工程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学生工程综合素质训练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对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 ,进一步强化实践训练 ,增强工程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三个层次、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的网络状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融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特色鲜明的高校新工程教育模式,从实践应用的效果看,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工科专业的根本,工科专业教育必须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构建了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三层次两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对开放式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实教学材料、深入进行新课改等方面阐述了"三段六环"教学模式在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三段六环"模式能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投入英语教学活动,了解掌握英语的过程,掌握英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学会有交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自学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结合当前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对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通过改革,加强了课程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评价名列前茅。今后,将探索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点,推进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6.
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原有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开展专业社会调查,掌握学科发展趋势基础上,剖析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能力结构以及素质和精神。以构建新体系为主线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原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基本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表明,优化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工科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改革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结构、改革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等方法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在深入研究现场电气工程师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1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实现了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20.
浙江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课堂”联动与“三个平台”并举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三个课堂,即以教室、校园和社会为主要活动空间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三个课堂”联动,即以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为纽带,将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连成一体,第一课堂以开放性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课堂以专业性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第三课堂以预设性训练激励学生自觉成才,“三个课堂”联动互补,构成整体推进的大课堂育人体系。“三个平台”,一是指为基础性的专业训练、适应性的通识教育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建立的职业教育平台,二是指通过开放课程体系、繁荣校园文化、重视心理健康而建立的个性教育平台,三是指以“初阳学院”和“新世纪人才学院”为主体而建立的英才教育平台;三个平台”并举,即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与人才成长的不同需要,进行专业化、多元化和精英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平台教学育人体系。“三.三制”模式,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大课堂+大平台”的教学育人范式,卓有成效,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