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有一年的冬天,在北师大陈旧的小红楼内的一扇单元门上挂出了一张“启事”:熊猫冬眠,请勿打扰。没几日,“启事”被人偷走,主人只好另挂一张,孰料又遭“贼窃”。于是,反反复复地周旋拉锯几次后,主人只好任其自然了。这房子的主人就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那些“启事”则被书法爱好者当作珍品收藏了。  相似文献   

2.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及其自注、<论书随笔>、<论书札记>中论述了书法的"形质"和"神彩",他对笔法、墨法、笔画、结字、章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富有启发性,其中关于楷书结构中的"黄金律"是他的重大发现;在探讨入帖与出帖,书者性格、品德、年龄、心态与书法作品之关系时,他结合自己的学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他崇尚天真自然之趣,赏爱碑帖中的优美文辞,认为书法审美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  相似文献   

3.
邓德源 《老友》2012,(5):9-9
启功先生(1912—2005年)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他一生坎坷,经历了不少精神和身体的磨难。上世纪50年代反右时,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那个年代,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人,其政治遭遇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却以豁达的胸怀来对待这种处境。他不怨天尤人,依然潜心学术钻研。  相似文献   

4.
5.
江勇 《社区》2013,(35):15-15
写下这样的题目似乎对先生不恭。其实,任何人与钱的关系都是千姿百态、千丝万缕,更何况是像启先生这样“一字千金”的书画大家。第一次去先生家的时候,我就认定他很有钱。那是1983年的一个傍晚,中文系学生办刊物,我去先生家求刊名题字。到他家时,他正在和他的侄子吃晚饭。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其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互通互融。他不仅一贯主张脱俗,并将其作为文艺思想的核心,还将韵的理念也引入到了文艺思想中。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启功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来解读启功先生关于写字和书法的一个重要观点——实用汉字先于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不能违背书写规则。汉字的美化有自然美化与艺术美化两个层面,书写规则属于汉字的自然美化层面。书写规则是社会使用汉字的人在熟练书写中摸索出汉字规律从而形成的写字习惯,又由习惯提升为规则。对于书法艺术来说,书写规则是它的底线与基本功。书写教育与书法教育属于不同层次的教育,二者有关系但不能混淆。我们不需要把全民都培养成书法家,但需要中国公民从小接受书写教育,提高文字素养。书法家需要的是在正确熟练书写的基础上产生独有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书写纯熟、高超的技巧上。书法艺术是精神成品,心灵美才能造就艺术美。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书法史上卫俊秀先生是卓然大家,卫先生的坎坷经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悟性,造就了他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对爱国英烈、仁人志士书家的推崇,和多年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潜心专注,形成了他立身正、意境高、书艺醇的艺术特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论书札记》为中心,阐释书法大师启功先生关于书体与法度、用笔与结字、碑帖与墨迹等辩证关系的精辟论述,及其对发展中国书法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并提出"合度端庄,通达流畅"是"启体"最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启功先生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用一系列比喻把自己对文学现象的深刻认识,形象地传达给学生。这一特点集中地体现在唐代文学的讲授之中,比如,他曾运用过平原与蜀道、新芽破土、硬块的消化、珍珠与泥沙等种种巧妙的比喻。他从自己的艺术体验出发,善用比喻,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话的精神;同时,他对于文学现象又有透辟的认识与入木三分的述评,这又是评点式的诗话所不多见的。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他的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他讲论古典诗歌的记录,本身就是颇具艺术意味的文学专史。以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艺术直觉整体把握文学现象,用最亲切、最直观的方式表述文学现象的特征与本质,是这部文学专史的最大特点。对他而言,比喻已非简单的修辞,艺术与生活既熔于一炉,沟通两者的喻体无处不在。由此而来的比喻,睿智幽默,平实亲切,直指人心,正所谓境愈高时言愈浅。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6,(11)
全国著名书法家王田先生生于1922年--2004年,艺名山左王田,号图陌公,祖籍山东龙口,汉族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历任黑龙江省文史馆馆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相似文献   

12.
多重身份与多方成就是启功为人称道之处,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教授、博导、清室后裔等等称谓一直环诸其身。无论人们把多少荣誉和称赞加于其上,都不如启功自述的那般真实和动人。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外的艺术家,在艺海生涯中,或是“科班”出身,先学基本理论、从练基本功入手,之後循序渐进终成大家;或者是“自学成才”,经苦苦实践达到一定高度。“条条道路通罗马”,不管修炼途径如何,只要有”功夫,有悟性,总能殊途同归,连到艺术的辉煌境界。而沈鹏先生虽非书法“科班”出身,却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就了深厚的基本功,同时,他也刻苦研读苏联与西欧的哲学、美学著作,中国古代画论、文论、诗沦等理论著作。他不仅仅是研读,而且在研续巾能提出队已独到的见解,从20岁起就开始撰写和发表美术评论文章,并以美术评论家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苏轼受中唐以来盛行的狂禅思想的影响,提倡在书法创作中要自出新意;认为书法作品应表现出书家的学识、人品,应有清雅深长的韵味;在技法方面,苏轼提出了“虚而宽”的执笔原则,强调勤学苦练,主张楷书是行、草书的基础,笔画要骨力遒劲,血肉饱满;苏轼对砚和墨也很有研究,认为好砚的标准是滑而发墨,好墨的特点是黑而有光  相似文献   

15.
孙小兵 《北京纪事》2014,(6):108-109
2014年5月25日台湾微书书法家章厚伦先生来京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百名将军及书画艺术名家全国书画展”,同时捐赠了微书作品《红军长征史》。  相似文献   

16.
对于启功先生,多数人并不陌生。未见其人,先睹其字,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国当代王羲之"。然而,先生与其夫人相依相携的风雨情路,虽鲜为人知,却更彰显了二人那情比金坚的夫妻感情,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7.
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不仅是丰富的深刻的,而且是系统的。如果说他的“书者,散也”的思想,是最早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表现特质和艺术创造主体的心态问题,那么,对书法艺术结构造型“势”及艺术“线条”、“力”的审美表现价值的发现,则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类象形”再现模拟的思想局限,而走上了概括、抽象、自由创造的道路,这在书法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山、奠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书法理论一开始便与自然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字的起源与构造源于自然物象,书法艺术的生成同样如此。从自然到阴阳再到势是书法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以自然形象描写书法形态美、书家风格、破解书法奥秘在汉晋普遍流行。唐宋,向自然学习逐渐摆脱表面之形,而是由此向上通向道、理,向下走向更为具体的法度,中间则有人之情感与自然的契合。宋以后,书家和理论家不再醉心于浩渺难知的道,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经验描述上,自然和书法关系的理论没能有更多的新意。  相似文献   

19.
若论贾才先生何以在书法上有如此成就,就得从他的常识、修养谈起。贾先生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他深厚的哲学思想与文学功底给他的书法艺术道路铺奠基石。著名作家管桦先生曾讲:“如果说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那么书法就是美术中的美术。”立论精道、掷地有声!贾先生的书法艺术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果完美一点说,贾先生的书法艺术源于他的哲学加文字的肥沃的土壤中。当今的书坛称贾先生是当代草圣,因为他的草书如行云流水,凤舞龙腾,电掣风驰,气势恢宏,千变万化自然天成;然而我认为他的行书更是叹 贾才先生1936…  相似文献   

20.
书法创作心理研究─—兼与吴振峰先生商榷杨春晓,孙本杰东汉大书家蔡邕在《笔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