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经济事实表明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一方面,投资者由于有限关注,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投资决策相关信息,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对信息的反应不足;另一方面,某些信息会诱导投资者过度关注和过度交易,导致价格信号中包含更多噪声。这些都会造成短暂的错误定价,引起资产价格波动和资产间相关性的变化。鉴于此,本文认为投资者关注是影响资产多元波动率的一个重要外生因素,用百度指数衡量中国市场个体投资者关注,将其引入已实现协方差的多元异质自回归类模型,刻画个体投资者关注的变化对资产协方差的非对称影响,同时区分电脑端和移动端百度指数对协方差预测的不同贡献。采用2014年1月2日至2018年12月28日的50ETF成分股高频价格,和以股票简称及“50ETF”为关键词的百度指数,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百度指数代理的个体投资者关注蕴含对协方差预测有益的信息,将其引入协方差预测模型显著提升拟合性能和样本外预测能力;投资者关注的变化对资产波动及相关性的影响均存在非对称性;引入电脑端百度指数比引入移动端百度指数对协方差预测性能的提升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肯定了引入投资者关注对协方差预测的积极作用,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性预期均衡框架,分别在私人信息外生和内生获取的条件下研究知情交易者对新信息过度反应与价格泡沫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在私人信息外生获取的情况下,知情交易者对新信息过度反应会提高价格信息量。在私人信息内生获取的情况下,过度反应挤出了私人信息的生产,导致价格信息量降低,价格泡沫由此形成,此时流动性可能呈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变化。这为管理层加强私人信息披露和弱化投资者的过度反应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对相关系数的认知存在暧昧性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了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有限参与现象。为了研究如何从市场微观结构设计的角度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本文假设所研究经济体中存在两个证券发行市场:投资者认知暧昧性较低的A市场和较高的B市场。当两种风险资产分别在不同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时,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决策将会不同,从而各市场的均衡状态和风险资产的均衡价格也不相同。考虑公司上市成本和收益,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将选择均衡价格较高的市场来发行证券。本文的研究发现,最大相关系数暧昧性、投资者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对公司选择证券发行市场有重要影响,说明了通过市场微观结构设计来降低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暧昧性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如严格的证券发行标准、充分的信息披露等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认知暧昧性,提高其市场参与程度,以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使公司股票的市场均衡价格更好地反映其资产的真实价值。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为满足不同特征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与欧美市场普遍存在的中期动量效应所不同,我国股市表现出显著的中期反转特征。基于我国市场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特征,本文构建了信息质量模型,系统研究了投资者在非持续性过度自信行为模式下股票市场的反转效应,利用分析师关注度与资金流向分别表征市场的信息质量与投资者行为,实证检验了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1)投资者的非持续性过度自信行为是我国股市整体表现中期反转特征的主要原因;(2)信息质量越低,投资者对新消息的过度自信越强,其非持续性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股票的反转效应越明显。这一结果为我国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市场结构、加强分析师队伍和机构投资者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持。此外,结合分析师关注与资金流向,反转策略能够有效获得市场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假设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风险厌恶、且是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提高将增大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和预期价格、降低股票市场价格质量和个人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收益;个人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和股票平均供给量增加将降低股票市场预期价格和增加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论文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暴涨暴跌现象、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的高溢价现象、严重偏离于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高波动现象以及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比较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从市场的角度对资产价格进行定价,但是市场背后的投资者交互行为与股票资产价格关系密切,仅从市场的角度无法完全解释资产价格。本文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投资者线上交互关系进行建模,通过股票论坛投资者交互网络的网络模体结构特征刻画投资者线上交互模式,并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投资者交互模式因子构建四因子定价模型,研究发现,投资者交互因子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并且加入交互因子的四因子模型定价效果比传统三因子模型和动量因子四因子模型更好。本研究为大数据框架下非结构化文本信息的市场价值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过度自信心理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一种非理性心理,对金融产品价格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期货市场的特征,建立了过度自信心理影响期货价格的数理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表明,过度自信心理会造成过度自信投机者和套利者合约交易量的增加,投机者和套利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会影响期货均衡价格的走向,同时,过度自信会平抑由噪声交易造成的价格波动。最后,本文利用模拟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硕  李鹏程  杨宝臣 《管理科学》2016,29(3):123-135
传统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所有的投资者对于同一种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相同。但是,这一假设很难得到实证研究的证实。在现实市场中,投资者往往存在意见分歧,这样的意见分歧就是异质期望。理解异质期望如何影响资产价格是金融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也颇具争议的问题,这一课题的研究焦点在于,市场中投资者意见分歧的增大是否产生溢价。实际上,研究投资者意见分歧与资产定价的关系就是研究市场中的信息是如何进入价格的。投资者由市场信息产生或调整自己的预期,通过交易行为体现出来,最终反映在价格中。这一信息的融入和传导过程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在已有研究中往往被忽视。 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就投资者预期和异质期望对定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中国股市交易机制,建立指令驱动系统下的Easley-Kiefer-O′hara-Paperman模型,通过交易活跃度这一参数,以买卖订单交易量为基础,利用带机制转换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信息状态概率,更准确地估计市场中的知情交易比例和不同信息状态下非知情交易者的预期。利用沪深股市29只股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的5分钟高频分笔数据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异质期望衡量指标,利用多因素模型回归研究异质期望与股票定价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投资者意见分歧较大,市场逐渐低迷,交易活跃度从5.149%降至1.357%,其中知情交易比例为28.184%,比例较高;市场转冷时,知情交易量的减小远小于非知情交易量;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中的信息估计不足,但是可以较为准确地从市场交易中判断看涨的走势,却不能在价格下跌时有效止损,这也体现出其投机心理比较严重;垄断优势强的企业投资者意见分歧较小;异质期望水平较高会导致价格被高估,且二者成正比,这一高估会在两个月内得以完全修正。 所建立的模型可为投资者捕捉市场状态和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生后验异质信念的资产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市场中存在过度自信非理性投资者的两类代表投资者的三期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内生的后验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平均来说与资产价格的高估程度正相关,但就信号的具体实现值来看,异质信念的增大也可能与资产价格被低估的程度正相关。本文讨论了各种均衡状态下,信号的具体实现值对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关系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为模型结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感知风险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标准风险测度理论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感知风险进行量化,进而从微观层面构建个人投资者结构性理财产品风险感知与决策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尝试引入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偏差来探究其对投资者感知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投资者更相信私人信号,低估私人信号中噪声的方差,进而影响其对结构性理财产品标的资产到期价格分布的估计,过度自信可导致投资者高估结构性产品获得较好情境收益的概率,并随着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高估概率程度加剧,最终导致投资者感知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1.
假设风险资产未来价格变化由其过去价格变化外推形成,基于现金流股息冲击提出一个新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研究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提炼其内在特征、获得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相关启示。假设异质价格信念投资者具有常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偏好,基于期望效用模型获得基本面投资者和外推型投资者的最优风险资产需求函数;进一步,假设外推型投资者在资产交易过程中部分关注风险资产基本价值,修正其最优风险资产需求函数,在市场出清状态下获得资产价格泡沫模型;基于模型参数设定模拟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并结合金融市场证据分析其内在特征;最后,从投资者异质性和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层面设定参数值对比讨论影响金融资产泡沫强弱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正的现金流股息冲击下,外推交易行为导致金融资产泡沫,且具有滞后性;金融资产泡沫具有典型的三阶段特征,量价齐升是金融资产泡沫产生的显著标志;无风险资产供给是金融资产泡沫的抑制器;投资者结构及其价格信念差异与金融资产泡沫的强弱程度密切相关。研究不但为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而且为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出相关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只有一种金融资产这一简化环境中构建了包含三类参与者的多期市场交易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知情交易者比重、预期精度、信息的性质(利好或利差)、市场情绪、交易者的初始资产量、卖空限制以及交易者的风险态度等变量对金融市场动态机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知情交易者比重的变化与交易者预期精度的变化分别是引起市场价格反转现象的一种主观与客观原因,且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对市场动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机理.另外,基于所构建的模型还对市场价格的震荡波动、均值回复、价格泡沫、价格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等现象做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存在老鼠仓交易时资产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仁才  吴冲锋 《管理工程学报》2010,24(2):100-103,99
首先,对老鼠仓情况下市场各方交易行为进行建模.由于市场中做仓机构投资者主动偏离理性决策.做仓股票获取超额收益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再成立;同时因老鼠仓交易引起的资产价格变动影响投资者对于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加剧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进一步为做仓股票带来超额收益率.最后,利用时间序列与横截面双程回归的方法对受到证监会查处的老鼠仓股票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其结果与理论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羊群效应与内幕信息的揭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模型的序贯交易框架分析了证券市场上的多维不确定性怎样引起投资者的羊群交易行为。结论表明当市场上存在事件不确定和信息精度不确定时,投资者之间可能发生羊群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内幕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揭示。做市商在发生羊群效应期间虽然只能判断出事件的存在性,而无法学习到内幕信息的好坏和精度,但他仍会继续调整资产的价格并最终结束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不确定性是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资产定价和投资者交易行为等研究的主要内容。标准期望效用理论认为投资者具有唯一的资产执行价格,当市场价格高于执行价格时,投资者出售资产;反之,则会购进。然而,源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资产的均衡价格或交易价格并非某一确定值而是某一区间;在此区间内,投资者无交易行为,我们称之为资产的惰性区间。本文假定投资者是不确定性规避型,基于可行域上的容度,引入测度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等级参数,研究奈特不确定性下的资产及其组合的惰性区间。基于容度期望效用模型,利用容度代替概率测度表征投资者预期效用,提出奈特不确定性下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偏好表达式;基于对偶测度构建资产交易的惰性区间,分析奈特不确定性程度与惰性区间的关系;最后,基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选择存续期为2008年10月-2011年8月的江铜认购权证和长虹认购权证为研究对象,以其单资产及不同比例资产组合的日收益数据为样本予以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不断增强(减弱),资产及其组合的惰性区间不断扩大(缩小),市场流动性随之下降(上升);随着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强,高价格、高波动率的资产及其组合的惰性区间变化更为明显;在适度的奈特不确定性程度范围内,高波动率的资产及其组合的交易相对活跃。研究解释了证券市场上的“非市场参与”之谜和“特质波动率”之谜,说明了证券市场上的“有限市场参与”特征,为资产定价与市场流动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卢卡斯纯交换经济模型和部分信息假设,研究了消费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过度外推信念偏差对市场均衡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较低的风险厌恶系数,代表性消费者的过度外推信念偏差不但降低了无风险利率,而且提高了风险溢价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因此,研究结论在统一的框架内为“股权溢价之谜”、“利率之谜”和“波动之谜”提供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在行为金融框架下,采用投资者在价格期望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来表征投资者异质信念,构建投资者异质信念下的均衡资产定价模型,从理论上证明投资者异质信念是影响资产价格的重要因素,投资者信念差异程度与均衡价格同向变动,并以封闭式基金折价为例说明该模型对金融市场价格异象的解释力.为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选取中国股票市场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及其波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实证结果还发现,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条件波动性变量系数显著,对股市收益率有显著的影响,说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波动对股市价格指数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信息的传递效率会影响投资者的意见分歧程度,因此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能够更好地减少异质信念带来的股价高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借助Hou和Moskovitz(2005)提出的反映市场摩擦的综合指标——价格时滞,考察不同市场摩擦对A股市场股票收益的影响特征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价格时滞越严重的股票未来收益越低,套利组合的收益高达每月1.36%。这不仅与美国股票市场的证据不同,而且难以被经典理论解释。本文从投机性需求角度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价格时滞表明投资者对公共信息反应不足、过度依赖私有信息交易,这一行为会加剧投资者对股票估值的意见分歧,刺激投机性需求,放大股票中转售期权的价值,从而导致股价被高估。接着,本文证实价格时滞严重的股票具有较强的投机性特征,价格时滞对未来收益的预测性也主要源自股票的投机性特征。本文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市场不同,在中国股票市场,与投机性需求相关的市场摩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要远大于与流动性、投资者认可度相关的市场摩擦。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非线性动态变化和投资者参数确定的传统假设,考虑状态变化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以及参数不确定性下投资者学习行为对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影响,运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刻画市场状态变化,采用贝叶斯学习准则描述投资者的学习行为,建立状态变化和投资者学习行为下资产组合选择的离散时间模型,使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和动态最优化方法给出模型的参数估计,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动态变化,可以将市场分为牛市和熊市.在短期,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将全部财富投资于债券,不投资于股票,但市场处于牛市时股票的投资比重会大大增加;在长期,牛、熊市下股票和债券的权重会稳定在某个水平.市场状态的不确定性造成投资者产生对冲不确定性风险的需求,当市场向好时,投资者学习行为导致其投资于更多的风险资产;当市场状态无法确定时,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更为谨慎.考虑市场状态变化的投资组合选择能够提高投资者的总体效用.  相似文献   

20.
在最优消费与证券选择问题中,假定投资市场有两种资产可供选择:一种为无风险资产(银行债券),另一种为风险资产(股票).由于受重大信息的影响,风险资产的价格往往会产生跳跃.文章研究了这种带跳跃的投资问题,用泊松过程与布朗运动模拟了投资者的财富过程.为使投资者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期望值最大,在跳跃幅度为一随机变量的条件下,利用贝尔曼动态规划原理,导出了最优消费及投资策略所满足的方程组,并且在跳跃幅度的概率分布已知的情况下,针对具体的参数值,给出了最优初始策略的数值解与最大消费效用期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