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时代低碳成为各国产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低碳的角度对中国造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重新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对现有文献关于产业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回顾与综述,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三个传统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和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碳生产率三个低碳竞争力指标对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国际比较。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造纸产业的传统国际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相对比较弱,与世界造纸强国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2.
建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建立了建筑产业竞争优势“五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筑产业竞争力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五因素”进行特征提取,降低BP网络的输入维度。针对建筑产业竞争优势系统非线性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对中国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产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产业竞争力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橡胶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目标决策线性加权评价法对我国橡胶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给出提升我国橡胶产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簇群理论是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他采用非均衡的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地区、国家乃至国际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问题,突破了传统的建立在一般均衡和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并创建了"钻石模型"体系来分析企业簇群的竞争源泉与竞争力问题。近年来,基于产业竞争力的簇群规划已成为OECD各国公共政策的主流,因此,波特簇群理论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优势包含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转化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城市优势为着眼点评价城市竞争力,是不断挖掘城市发展的现实和潜在资源、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因此,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应立足城市优势,对城市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产业竞争力的测评方法:指标与模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竞争力是竞争力在产业层次上的体现,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成为国内学术界、产业界乃至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测评体系的设计则是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核心内容.静态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潜在变动趋势估计,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竞争力变动的贡献分析是产业竞争力测评的三个层面.从这三个层面出发,通过一系列指标与模型,可以构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的系统性框架.  相似文献   

7.
零售产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对比研究我国各区域零售产业竞争力,文章在构建零售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002-2014年零售产业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横向比较而言,仅有部分东部省份位于极度富有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大多数东中部省份位于富有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大多数西部省份位于缺乏零售业竞争力的区间.从纵向发展角度来看,全国各省份零售业竞争力水平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零售业竞争力提升幅度差异明显.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近似;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小.研究结论有助于明确各区域零售业竞争力差距,对提升我国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于创业理论视角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河南省的优势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游产业;在经济效益方面,河南省大部分优势工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且有的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河南省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提升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的产业系统配套功能;及时进行产业战略转移,优化产业环境,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和发展创业型经济,通过创业和创新有效地提升产业竞争力,壮大河南区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9.
决定目前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根本驱动力在于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创造性毁灭”,即如何在继承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出竞争优势。目前有五种关于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的理论解释,一是基于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二是基于后发优势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三是基于竞争优势的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四是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整合的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五是基于动态企业理论的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本文认为,推动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的驱动力根源,在于中国工业中微观企业战略的平滑化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世界贸易格局日益出现深刻变化,产业内贸易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贸易的发展为我国产业内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我国贸易格局还基本上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总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与经济动态发展相一致的产业内贸易,通过产业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借以获取动态的国际贸易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