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欣 《世界民族》2023,(1):114-126
1648年,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发动了一场反抗波兰贵族的哥萨克农民起义,在第聂伯河两岸的乌克兰地区建立了哥萨克自治政权。这是乌克兰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事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历史学家从各自角度书写关于这场起义的不同记忆,体现了乌克兰民族独立意识与俄罗斯帝国思维的碰撞。20世纪50年代,苏联历史学家将赫梅利尼茨基起义表述为“1648—1654年乌克兰民族解放战争”。1991年以后,俄罗斯历史学家大体上延续了苏联时期的官方阐述,强调乌克兰人民选择一条与俄国合并的道路。乌克兰历史学家则在民族主义史学思想的指导下,赋予赫梅利尼茨基起义丰富的民族革命内涵。近年来,俄乌关系急剧恶化,“去俄罗斯化”成为乌克兰历史政策的核心思想。关于赫梅利尼茨基起义的书写不可避免地掺杂着国际政治因素,这从历史角度反映出当代乌克兰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及社会“脱俄入欧”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3日,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市爆发了一场导致16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严重政治骚乱事件。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及吉尔吉斯相继发生“颜色革命”的情况下,该事件的发生使乌国内的政治局势及中亚地缘政治局势增添了一些可变因素。究其原因,除了乌国内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外,内、外宗教极端势力相互勾结、共同向世俗政权发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将侧重分析安集延骚乱事件中的宗教因素及其影响。一、社会经济背景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十多年来,由于当局仍遵循苏联时期的发展老路,对本国经济结构基本上没有进行调整和改革,加之政策失误…  相似文献   

3.
彭枭 《世界民族》2022,(2):76-89
由于历史恩怨与现实威胁,俄罗斯少数族裔自中东欧转型以来就是一些国家建立独立民族认同的障碍,乌克兰危机后更是被视为潜在分裂国家的“特洛伊木马”。自难民危机以来,俄罗斯通过积极施展“政治捕获”这一隐性的外交手段,在保守主义繁荣的中东欧邻国弱化了右翼民粹—民族主义政党对俄裔的排斥与攻击。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手段在俄裔身份地位提升中的作用。这一针对他国内部的“政治捕获”包括笼络右翼民粹政党、培植中左翼主流亲俄政党,以及影响选民偏好等三个策略。通过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个与俄裔民族矛盾较为严重国家的比较分析,上述三个策略得到验证,两国当前势头最盛的民粹政党对俄裔的排斥均较之前有明显下降。而所在国选民主要的议题需求和政党政治系统的差异性是俄罗斯选择运用何种具体策略的决定性因素。在民粹浪潮下的中东欧,通过多种政治捕获策略化解俄裔遭受民族排斥的事实性难题,是俄罗斯实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知晓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交往礼仪,做到“入乡随俗”,会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友谊。结合自己在乌克兰生活近7年的切身体验,在这里拟对乌克兰人的“衣食住行”作一简单介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知晓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交往礼仪,做到“入乡随俗”,会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友谊。结合自己在乌克兰生活近7年的切身体验,在这里拟对乌克兰人的“衣食住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独立以后,乌克兰推行了"乌克兰化"的语言政策,通过一系列语言法令提高乌克兰语地位并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积极打压和排挤俄语。通过对教育、大众传媒、公文事物和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乌克兰的语言政策与语言现实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由于乌克兰语言现状具有相对稳定性特定,因此,制定兼顾双语现实的语言政策并不是没有可能,但由于其语言政策意识形态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这一构想的实现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壮族未曾形成统一的宗教,其信仰还处于原初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阶段。其中,“六乌圣母”之神位赫然高就,广为壮人所祀。据史载:“壮俗每数年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按圣母不知何指,据邑中武平里诸壮所祀,则为六乌娘,又名六乌婆,庙在六乌山。比人每遇瘟疫,则舁六乌娘巡游村市热闹”。 “瑶祭盘古,壮祀六乌圣母”。《粤江流域人民史》亦有“壮祀六乌圣母、白马令公等神”之说。虽然这些祭祀形式已经明显披上了汉族宗教文化的色彩,但仍掩饰不住它与自然崇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阿昌喜爱蹬俄罗》,是我国建国以来,首都舞台上第一次出现的阿昌族舞蹈。这个舞蹈,描绘出了阿昌族小伙子在赶摆路上的欢乐。有句俗话说:“阿昌生得犟,不哭就要唱”。阿昌人把边歌边舞称作“蹬”,“蹬俄罗”是这个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歌舞活动。在每年春节,是“蹬俄罗”最热闹的时候。娶亲嫁女,迎亲贺戚,盖起新房,都要有“蹬饿罗”。就连男女青年唱情歌,也常用“俄罗”调子。“俄罗”有固定调子、固定内容,  相似文献   

8.
1956年民主改革前,永宁纳西族还保留着封建领主制。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家庭副业从属于农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土地关系是封建土司土地所有制。社会成员分属于“司沛”、“责卡”和“俄”三个等级。“司沛”等级是贵族集团,有32户,由土司家族成员和上层喇嘛组成。其中当权的“司沛”占有大量土地和一定数量的“俄”,  相似文献   

9.
上海古北“洋人村”,被人誉为“申城小联合国”。这个涉外住宅区有“宝石”、“翡翠”等多座豪华公寓,里面住着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的外籍职员和在沪的多国留学生。在常人看来,这里无疑是座神秘的城堡。那么,“村”里的生活到底怎样?请看一位西北女孩在一个乌克兰家庭的打工经历——  相似文献   

10.
左岫仙 《世界民族》2022,(6):100-113
乌克兰独立以来,国家民族经过30多年的建设历程,并未达到有效凝聚、整合国内各民族的效果,民族建设更是出现种种问题,如各种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国家认同全面对立化、地区分裂加速推进等。研析乌克兰国家民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发现,宏观上的国家身份建构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民族身份建构的“民族主义化”、政治身份建构的“西式自由民主化”、国际身份建构的“东西摇摆化”等。通过对乌克兰国家民族建设历程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发现,其未来的国家民族建设需要锚定国家身份特性、凝聚共同性、推动发展共享性,才能推动族际关系和谐、民族整合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略论天主教在西藏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主教(罗马公教或“加利特教”Catholic)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17世纪中叶后,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足迹,开始渗入我国西藏地区。到西藏各地传教的有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英、法、俄、美、瑞士、日本等国的传教士。他们从喜马拉雅山外或从我国内地进入西藏,不过,天主教在西藏的命运却很不美妙,它苟延残喘百年  相似文献   

12.
易子 《民族论坛》2004,(3):14-14
卡扎菲当政时曾三易国号:1969年革命成功时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共和国”,1977年升格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最终定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他本人曾被美国前总统里根描述成“疯狗”。卡扎菲从小在沙漠里长大,过着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上学时喜欢看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书籍,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曾与萨达姆一起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双雄”。疯狗般“勇往直前”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推翻了亲美的伊德里斯国王。1970年6月,利宣布收回美国设在黎波里附近的惠勒斯美军基地。1970年6月,最后一批美…  相似文献   

13.
在《阿昌喜爱蹬俄罗》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阿昌族的服饰。阿昌男子穿对襟衫裤,斜背一个“简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的菊花。未婚的打的是白包头,已婚的打藏青色包头。青壮年人打包头总要留一尺多长的包头纱布在脑后,并且在包头上插上花。阿昌族男子有佩刀的习惯,式样美观、质地好的“阿昌刀”总不离身。阿昌族妇女酷爱自然景色的美,老老少少头上都爱插花。已婚女子一般都穿袖长而窄的对襟衣和遮住膝盖的统裙,裹绑腿,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的女子则穿裤不穿裙子,她们把一根辫子  相似文献   

14.
思扬  王进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75-176
在媒介融合下, “互联网+红色文化”的模式开启了爱国主义的新宣传时代,本文以红岩联线官网为例,了解红色文化和红岩精神,分析了网络红色文化的审美特征:一是史料图像的严肃之美;二是宣传图像的崇敬之美.认为网络红色文化图像的运用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内容挖掘更加深刻,从而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激励人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1,(4):F0002-F0002
瑶山处处飞彩霞.唢呐声声过山崖。彩霞怎比瑶寨美,瑶家日子过仙家……”淑南鲁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乡是瑶文化底蕴深厚的大乡,有独具特色的瑶族长鼓舞、瑶-’:族服饰、谣暂对唱:瑶族民乐、瑶家吊脚楼等民间文化资源。另有盘王节、禁风节、赶乌节等瑶族传统节日,享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美誉称号.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前,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着主权管辖,汉藏两大民族和睦相处,亲密友好,内聚向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流。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侵略中国沿海内地的同时,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的西藏。英帝国主义者充当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急先锋,俄美等国接踵而至。19世纪末以来,由于英帝国主义发动两次入侵西藏的战争,随后他们在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中培植亲帝分离主义势力,同时炮制“西藏独立”论。这时,腐败的晚清王朝,  相似文献   

17.
周梅 《民族学刊》2012,3(5):79-83,96
深入分析“美”、“羊”、“羌”等字的原始意义及其与羌民族文化起源的关系,并从陈良运先生的“美”字的原初审美观念(即性美说)中寻求羌族对华夏文化的“美”形成的影响,进而从羌族阴阳观、和谐观的哲学思想来探讨其对民间艺术的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方以民主自由为名推动“颜色革命”,造成了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危害地区安全稳定。本文就民主自由与安全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一、西方推动“颜色革命”的要旨是:“西化”,“再西化”。中亚地区“最民主”的吉尔吉斯斯坦被“民主化”的“颜色革命”击倒,说明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是一场与民主无缘的非正常的政权更迭。二、亨廷顿1992年撰写了《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是西方政治学家系统鼓吹“颜色革命”的开始,生动体现了美国国际政治理论主流思想开始由现实主义向新保守主义嬗变。三、20世纪90年代,西方关于在民主与自由孰先孰后的争论的焦点是:民主和自由下有没有安全稳定。新保守主义占据了话语霸权,成为小布什政府新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四、“9·11”后小布什新保守政治运作的结果是:反恐,越反越恐;民主化,越搞越乱。华盛顿的外交不得不从新保守主义向传统现实主义回归,但世界仍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9.
引 言“则卡特 (Zak仭t)”和“欧舍尔 (’Ushr)”② 是伊斯兰财政制度中的重要手段。此手段通过有效性资源提供社会保障以满足贫困者的基本需求 ,缩减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差距 ,并带来社会经济公正。“则卡特”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增长”或“纯洁”。作为一个伊斯兰专  相似文献   

20.
黄友丽 《民族论坛》2015,(2):66-68,73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在乌克兰境内形成了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文化的交融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直接体现是乌克兰语和俄语两种语言的共存。乌克兰独立以来的语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语言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给社会生活带来一些变化和影响。在当前乌克兰国内局势下,解决好语言问题,认同国内俄罗斯文化是其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和国内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