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见,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又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视朗读、情境和生活的特点,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文章意蕴的领悟和品味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完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语感培养与训练,推动学生语感呈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阅读积累语感;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景,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的感悟人生与社会等内化语感,都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显现即语言感受现象发生的过程。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居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语感教学必须解决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韵 《新天地》2011,(9):134-13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无论是对学生现阶段的考试,还是对学生将来的理解和使用语言,都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段亚琳 《新天地》2011,(7):60-6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伴随着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招来的一片质疑之声,语文教育研究领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以“语感”为导火线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语感”的话题重被提起并很快引起语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共鸣,他们开始意识到,作为人文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应该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重感悟,重体验,促进学生展开语感学习。  相似文献   

6.
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认识语感的内涵、基本特点、构成要素,以及语感与作品情感的关系,这是语感训练的理论前提。由此,理法分析与语感实践是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两条途径。语感实践主要包括感受生活、重视诵读、多读多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语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感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激活生活体验,强化语言积累,重视背诵,深化感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语感教学理念己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接受,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语感培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时期。文章通过论述语感培养的原则,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小学生语感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通过培养直觉思维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们要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加强科学的语言训练,诱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培养良好语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感能力与学生的语文水平密切相关。语文教学必须研究语感的内涵、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并寻求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和手段。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语感好,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学生的语言交流是以壮话为主,语文语感极差。针对这种情况,培养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殷平 《南都学坛》2009,29(5):F0003-F0003
语感就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于是,语文能力目的论就转化为语感目的论。它的逻辑是这样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所以,语感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轴心。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  相似文献   

14.
朗读,既能增进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发展口语能力,又能促进思维向更宽处延伸,其重要性、必要性毋庸质疑。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都是通过吟、诵、咏、读,让学生直接去感悟语言的规律并学会运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课堂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5.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张在仪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一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一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语文如阿效?它有法却无定法。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依据语文的本身特点而定.它虽然和其它学科一样,在教学上有一个共性,即“抓双基”的要求,但在教学手段上更应重视其个性,应着眼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听”、“读”能力较“说”、“写”能力要易于培养一些。前者,外界的条件能起相当大的作用,学生能通过外界的条件获得易于“说写”能力的初级能力,但、也不能忽视这初级能力,因为它是“说写”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读”能获得一种“语感”,这种“语感”就是“说写”能力的基础。后者,即…  相似文献   

17.
吴显伟 《新天地》2011,(12):414-414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这里,浅谈我的一体会。  相似文献   

18.
语感新探     
语感新探阚兴礼语感问题历来受到重视。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锐敏的感觉。”①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近几年来,在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有识之土又不约而...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基于语文的本质特征,学习语文就有别于其他学科。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语文这把特定的锁,“语感教学”是开启它的一把金钥匙。一、培养语感的意义培养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语文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文字本身,还要使其有感。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其次,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再者,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以使语文的思想教育收到实效。因为,语…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