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清华》梁实秋著刘宗永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2月国人说起清华大学,那真是艳羡不已,可对于清华校园,人们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人亲自去过清华大学呢?这一点,就连笔者也不例外,因此当我在书店看见这本《我在清华》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在热烈地庆祝清华大学成立 90周年的时候 ,我们期盼建设一所一流大学、一所一流经济管理学院的紧迫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清华大学在90年的历史中培养了很多学术巨擘、治国英才和兴国之将 ;在未来 ,清华应该为国家、为人类、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背景下 ,经济管理学院无疑应该加快建设一流的步伐。经济管理学院的历史 ,可溯至 1 92 6年秋清华大学经济系的设立。 1 938年 ,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经济系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 1 946年…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刚刚迎来她 90岁的生日。 9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 ,但做为中国的一个学府 ,90年的清华却是在风风雨雨中度过的。清华诞生于清朝末年。她经历了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军阀时期 ,国民党南京政府统治时期和1 949年解放后的半个世纪。清华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无不受我们祖国近、现代曲折历史的影响 ,也反映了我国思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在办学思想上 ,清华在初创的时期 (前 1 5年 )反映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 ,她的教学只相当于高中或大学一年级的水平。毕业生全部送到美国去受大学教育。改为大学以后 ,受五…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曾在清华大学任职几年,后又在大学图书馆工作10多年的原因,当我在书店里一眼看见《不尽书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这本书时,一股清华情结、图书馆情结油然而生。记得在图书馆工作时,常常慨叹图书馆工作低人一等,正面描写图书馆员的书几乎没有,偶尔有一、二部文学作品提到图书馆员,也往往是板着面孔,毫不亲切。可是,人们往往又说图书馆对于自己如何重要,一生受益于图书馆乃至馆员之处颇多。无疑,《图书馆》一书为我们展示了清华图书馆之于清华大学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了清华图书馆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以及清华…  相似文献   

5.
清华的人文传统--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文基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创立于1911年,名清华学堂。1925年成立大学部,随之改名清华大学,其中有三部: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聘为研究院讲师(即导师)。研究院存在的时间不长,1929年停办,但其影响深远,探讨清华的人文传统,不能不从国学研究院开始。梁启超与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结不解之缘,是清华人文传统的奠基者之一。他于1911年到清华讲演,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后来成为清华的校训。他最早在清华提出将传统与当代、中学与西学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9年11月1日,直属清华大学,为跨学科研究重点机构。秉承老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精神,接续1930-1940年代清华人文研究的传统,清华国学院  相似文献   

7.
文化意识与理性精神傅漩琮,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傅璇琮今年是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70周年暨复建10周年,学报特辟“清华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笔谈”一栏,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我于1951年秋考入清华中文系,第二年夏即因院系调整,合并到北大。在清华虽然只有一...  相似文献   

8.
数年前 ,我应邀为《清华大学学报》特辟的“清华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笔谈”写了一篇短文 ,对清华的学风作了这样三点概括 :一、视野开阔 ,不局限于某一细小局部 ,能从一个时代的文化总体来把握所研究的课题 ,整个研究思路总蕴含有一种清晰的文化意识 ;二、能着眼于当前的现实 ,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 ,而又能够沟通古今 ,并不牵强于什么厚今薄古或厚古薄今 ;三、对中华的历史和文化有强烈深沉的爱 ,但在清理传统时总保持一种理性的自觉。这是我从清华几位前辈学者治学道路的研讨中得出来的。我对陈寅恪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思想曾写有专文 ,提…  相似文献   

9.
一.蒋方舟:“90后美少女作家”,已出版9部作品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近日,她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5日到搜狐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为此蒋方舟凭借自己少女作家的优势被清华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清华大学中文系复建伊始 ,即着手整理出版老清华人文学科名家著作 ,于是有《清华文丛》之辑 ,凡 5载共推出王国维、吴宓等前辈学者的遗著 8部 ,风行海内外 ;1 995年又有辑录学人新作的《新清华文丛》5种行世 ,反应良好。进入新世纪以来 ,又续出《新清华文丛》第二辑。该辑收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同仁的学术论著 5种 ,2 0 0 2年 9— 1 0月已率先出版 3种 :一是蓝棣之的《现代诗歌理论 :渊源与走势》,着重探讨了现代诗歌批评理论的渊源与传统 ,以及当代诗歌写作理论的足迹与走势 ,显示了这位资深现代诗歌史专家在…  相似文献   

11.
赵映林 《社区》2013,(17):46-47
罗家伦于清华大学厥功至伟,有筚路蓝缕开拓之功。 担纲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收复北京后,北洋政府控制清华的历史也宣告结束;随即却上演了外交部和大学院(由教育部改制而组建的主管全国教育的机构)争夺清华控制权的争斗。经过一番争执后,大学院和外交部达成一致:一、将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直接受国民政府管辖。  相似文献   

12.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养育自己多年的学术“母体”应有所忆念与反思。我最先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是国学研究院的四位(或五位,加李济)导师之一,我有幸在岭南大学受教于先生,转学到清华后,又受教于先生的学生(或“私淑弟子”)邵循正、周一良、丁则良等几位教授。我先做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做“再传弟子”。今天的回忆就从先生与岭南说起。1949年春,陈寅恪…  相似文献   

13.
没曾想,已经过了“天命”之年还能到清华大学来接受1个月时间的培训。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真是讶然、欣然,难道真的能在白发已上黑头的年纪还到清华来过一把“清华学生”的瘾?来圆一段学生时代最美丽的“梦”?清华把我们这帮早已为人父人母人师的“福建高校领导”真的当做学生看待,让我们住在学生宿舍,吃在学生食堂,每周安排6天上课时间,每天上、下午满满当当6小时听课。久违的学生感觉又悄然回到了自己的心头。是的,我们真的到了清华;是的,我们真的成了清华的学生。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相对于34年的工龄,那是极其短暂的一瞬。可是,这1个…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回眸  是在前年 (1 999年 )的校庆 ,紫荆花盛开的季节 ,清华大学法学院宣告复建。这看似普通的事情 ,意义绝不一般。它标志着在国家迈步走向法治之时 ,法学教育的行列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身影 ,一个充满着个性的身影 ;也标志着清华大学在“综合性”的整体布局中又掷下了一粒关键的棋子 ;对广大清华人来说 ,更耐人寻味的是 ,这标志着一段历史的接续。可这段历史并不为很多清华人所知 ,尤其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年轻学子们。有必要重温这段历史 ,因为这是我们的根 ,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之源。可以说 ,清华的法学教育基本是与清华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说明:陈明先生把珍存多年的一些作家写给丁玲(1904-1986)的书信交给我,希望发表出来,供研究丁玲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参考。在丁玲诞辰10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准备刊载这组书信,我奉命加一点注释和说明。 就个人经历而言,丁玲和清华没有什么渊源。1924年游学北京,她住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与清华的文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 90年来的历史 ,在中国现代学术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久为世所公认。应该注意到 ,2 0世纪中国的许多学科 ,是在清华发轫萌生 ,清华的前辈学者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理工科如此 ,文科也是一样。大家记得 ,陈寅恪先生说过 ,一个时代的学术有其潮流 ,在潮流间的学者为预流 ,不居于潮流的为不入流。清华文科的不少先生正是站在时代潮流之前沿 ,“能开拓学术之区宇 ,补前修所未逮 ,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 ,而示来者以轨则。”[1] 勇于站在学术前沿 ,建立新的学科 ,正是一种创新的精神。我在这里想谈一下中国考古…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6日至17日,由清华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国际青年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在清华园顺利召开,来自两岸三地  相似文献   

18.
清华学人     
李子奈 教授  1 94 6年 1月出生于江苏省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 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并留校工作。 1 981年于清华大学反应堆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 ,进入在我国刚刚兴起的数量经济学领域。1 981年 6月至 1 983年 1 2月曾在国家计委预测中心协助工作 ;1 985年 4月至 1 986年 5月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回国后即从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设计院调至经济管理学院。 1 990年至 1 998年间任副院长 ,现任经济系主任 ,兼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2003年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出版,第一次全面地揭示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盛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华学堂时期。1911年清华学堂创办后,即在教务内设图书馆经理员,负责图书工作。1916年4月,修建了独立的馆舍(现旧馆东部),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健全了组织机构,业务走上了正规。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相应地也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此后,经费骤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70年来,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在向着远大目标前进时,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留下的修身治学的优良传统。蒋南翔同志说的要对清华大学的历史做三阶段两点论的分析,也适用于当前对清华文科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