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经转化后转让的制度经验逐渐成熟,一方面要求对其权能扩至处分权能,另一方面也对有关权利、制度供给提出了需求。宅基地使用权先买权具有平衡宅基地经济价值与居住保障功能的制度张力,该权利设立的正当性在与既有先买权的典型规范、制度目的比较分析中得以证成。该权利为法定先买权、形成权,对第三人具有法定对抗效力,权利主体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利人依出卖人“事后通知”,在知晓出卖人与第三人订立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后,有权在通知期限内向出卖人做出愿以同等条件购买的单方意思表示。在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中,同种先买权竞存与不同先买权竞存应按照差别化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2.
杨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4):424-430
先买权可以分为法定先买权与意定先买权、物权性先买权与债法上的先买权。债法上的先买权是一种形成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物权性先买权则是一种物权取得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我国民事立法中规定的先买权应解释为债法上的先买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申海恩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62-67
无论在美国法上还是在德国法上,先买权总是相对于第三人的一种特权。其配置之基础。绝非对于共有关系之简单否定,毋宁是在促进经济利益最大化之目标下,寻求单独所有与共同所有之间的平衡。从立法论角度考虑,使优先购买权具备形成权性质,更有利于立法政策之贯彻。“物权效力说”与“债权效力说”之争论是一场围绕伪命题的争论,至于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究为对人的优先购买权抑或对物的优先购买权,则是一个依立法政策为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析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优先购买权渊源久远,地位特殊,准确界定其法律性质,有助于严谨民事权利体系的建立,并实现对其具体规范的功能。文章针对理论界就优先购买权性质所提出诸学说,着重对期待权说、形成权(附条件形成权)说和物权、债权说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剖析。作者认为,优先购买权应定性为既得权、形成权,期待权说和附条件形成权说在理论上不能成立。优先购买权为物权抑或债权,依不同情形而定,具体而言,凡法定优先购买权均应定性为物权,约定优先购买权除具备法定公示方式者为物权外,余皆为债权 相似文献
5.
魏小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8-75
我国《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至30条中赋予买受人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援引于《德国民法典》中土地及其附着物物权期待权的规范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适用样态却与德国呈现权利受领人法律地位稳固性与物权期待权处分权能领域的差异。追根溯源,是我国民法体系与德国民法体系所适用的物权变动理论不同。我国采“修正的债权形式主义”,以“债权合意+支付价款”为物权期待权的成立基础,德国采“无因的物权形式主义”,以“物权合意+登记意思”为成立基础。在我国现实情境下,以“和缓的债权形式主义”指引我国物权期待权体系的构建更为适宜,具体包括确立物权期待权“准物权”的法律性质来稳固权利受领人的法律地位和确立功能边界、设立双层合意模式来完善处分权能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叶知年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不动产先买权为优先权之一种,其性质为附条件的形成权。我国欠缺这方面的立法,有关司法解释亦甚少且乏明确。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动产先买权的性质和效力、不动产先买权的竞合、不动产先买权在拍卖时的行使等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国不动产先买权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和我国现行立法都明确承认和保护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但就该制度的存废仍然存在争议,文章主张保留并完善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制度.从本质而言,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法定权和形成权并具有物权效力.在一定条件下,应当赋予共同共有人、建筑物区分所有的共有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财产的优先购买权,但在出卖人向法定继承人出卖财产份额、以拍卖和招投标方式出卖标的物、依强制执行方式而进行的出卖等情形下则不适用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8.
地役权制度与物权法之生命——为活跃物权法寻找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玲玲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45-48,60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文主义理念的兴起,传统物权法固有的原则和内容的适时性受到了挑战.地役权以其意定性和包容性,在现代物权法相对凝固的状态下起着润滑和活跃作用.地役权的灵活性使其对物权法定主义起着拾遗补缺作用,地役权的债权性赋予其本身强大的经济功能,地役权的意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其起着以"私"补"公"的独特作用,符合了现代法律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本位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创设了代位权人的直接受偿权。该权利是以代位权人与次债务人存在直接的债之法律关系为前提条件的,从"代位"二字的法律内涵、法律规范分析及立法目的诸角度考量,该前提条件的满足是通过债权的法定让与实现的。代位权人直接受偿并不违背债权平等原则。代位权人直接受偿权的确立,使得我国代位权制度之设计目的已不在于债之保全,而是为了达到直接清偿代位权人的债权之法律效果。换言之,借助于债权的法定让与,代位权已成为一种直接的债权回收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空间权概念与产生背景入手,探讨了空间利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关系,据此提出了确立空间权独立法律地位的必要性,进而重点论述了采取基本法与单行法并举的空间权立法模式,论述了空间权的设定、客体、取得条件、权利限制等相关立法内容,并就上述内容中需要加以明确的若干问题做了专门说明。 相似文献
11.
陈界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38-45
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优先购买权为债权性权利,权利人行使权利,意味着取代原始要约人(第三人)地位而成为要约人,其法律性质为要约地位取代权。第三人受出卖人优先购买权人行使优先购买权通知后,可以发出新要约,权利人对之仍可行使要约地位取代权,直到最终缔约。出卖人侵害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应当区别第三人是否善意。在善意第三人情形下,优先购买权人只能向出卖人主张违约或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在非善意情形下,除出卖人与第三人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情形下,出卖人与第三人对优先购买权人权利损害,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且为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2.
郭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189-194
“先发制人”战略是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之要核,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而伊拉克战争又是此战略的首次实验。“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意味着美国进行了自冷战后的最重大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调整,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已经放弃了在冷战时期所奉行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认为,企业侵蚀国有银行债权的方式有:1.推行企业破产,废除银行债权;2、推行合资改制,逃避银行债权;3推行“母体裂变”,架空银行债权。其导因是:1.企业债务沉重;2.中央与地方利益矛盾;3.缺乏法律保护;4.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要解决银行债权被侵的问题,应明确银行产权,使之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具有法人地位,并推行和规范银行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程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99-103
无权处分制度存在危害交易安全、易生欺诈且与权利瑕疵担保冲突等问题。原因在于宥于有物权合意必有物权变动的桎梏,未能正确处理公示与包含于债权合同的物权合意在物权变动上的关系。物权合意的成立、生效及是否发生物权变动由立法政策决定。债权形式主义下物权合意与公示在物权变动上的正确关系是物权合意有效,但不经公示不发生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15.
16.
探析农地使用权的物权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月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131-134
关于农地使用权的法律属性 ,学术界有物权说和债权说。依据传统民法理论 ,物权与债权是互动的 ,物权既是债权的前提 ,又是债权的归宿 ,并且二者可以相容于同一物之上。农地承包合同是一种合同之债 ,由此产生债权 ,即农户依合同享有请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交付土地与自己占有的债权。然而 ,当这一债权实现之后 ,农户又享有了对该农地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一定处分的用益物权 ,产生了一种新物权 ,这便是农地使用权。在农地上 ,物权和债权互动的结果使二者相容于这一特定物之上 ,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也自然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剑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5):66-69,72
农地制度变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但理论界在研究中却存在诸多思维误区,从而导致现行农地制度仍有较大缺陷,为此,从土地制度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变革已成为推进土地制度现代化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8.
陈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28-31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存在定性不清、适用过滥的问题,由于对酌定情节在把握尺度上存在差异,法定赔偿缺乏应有的精确性,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立法本意。解决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面临的问题,必须坚持非惩罚性原则,不仅权利人应当就侵权损失承担举证责任,而且客观上应当尽量缩小法定赔偿的酌定范围,以增强法定赔偿额的可预测性和司法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徐琴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2):86-88
我国《合同法》引入了具有典型英美法传统的预期违约制度。预期违约规则对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产生积极意义,并完善了合同法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制度价值。文章重点论述了预期违约制度对合同保全制度的弥补功效。 相似文献
20.
产权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4-119
通过建立产权明晰度的安排模型、产权效应模型、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模型以及产权明晰度—产权效应修正模型 ,分别对产权明晰度的决定、产权明晰度与产权的关系以及最优产权明晰度的修正进行了探析与验证 ,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产权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