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真正的知识可以让人知道无知的程度。缘定清华1930年,我高中毕业,到北平来考大学。当年报考中学时那种自卑心理一扫而光,有点接近狂傲了。当时考名牌大学,十分困难,录取的百分比很低。为了得到更多的录取机会,我那八十多位同班毕业生,每人几乎都报七八所大学。我只报了北大和清华。结果,我两所大学都考上了。经过一番深思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沧桑之后,依然自称"北大人"或"清华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但是"北大人"和"清华人"之间,却从来多少有些互相看不大起。清华人挺起坚实的胸脯说:在两校无数次的对抗赛中,  相似文献   

3.
任彦申 《社区》2008,(32):10-12
北大和清华无疑是中国两所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大学,而且特色鲜明,个性迥异,各具独特的精神魅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合并之风最盛时,有人曾建议把北大、清华合并起来,优势互补,文理兼长,认为如此必可组成中国高校中的一艘超级航空母舰,所向无敌。但这个建议遭到两校师生的广泛反对。的确,如果把北大、清华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4.
1936年秋初,我在北平考入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我是于这年的夏初,从昆明乘滇越铁路火车到越南的海防,从海防乘轮船经香港到上海,在上海郊区南翔我的一个亲戚处住了一个多月,在这里温习应考的学科。约在六月下旬,离上海来到北平,准备报考北平的大学。我到北平后,住在石驸马大街一家公寓里,这里住有我的一个高中同班同学云南老乡,他是在头一年就来北平投考大学,现仍住在这个公寓准备继续报考。当时北平的国立和私立大学共有10所,都在一年一度的秋季招收新生,北大和清华这两校的考试日期,不但较各校为早而且完全相同,要报考北大或要报考清…  相似文献   

5.
名校总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清华、北大在《新世纪周刊》组织的大学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总体满意度都没有排进前五。但在“学习/教育满意度”这一分榜单上,他们毫无悬念地排进了前五。两校的学生有这样一个认识:自己的母校真的教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6.
清华北大 华山论剑 高考过后,全国各地高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招生季节。而其中最惹眼的依然是“双子星座”清华、北大对各地状元的争夺。北京地区的文理状元尘埃落定。文科状元王钥非北大新闻系不去,而理科状元陈鑫对清华计算机情有独钟。广东的三名高考状元,一名被北大录取,两名被清华收获,江苏的外语状元则花落北大……除此之外,在上海,清华、北大“抢走”130名高分考生,在广东、江苏、湖南等许多省,因生源较往年普遍看好,两校纷纷临时增招扩招。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内地不同层次上的大学围绕生源麈战正急之际,近年来,港澳高校和国外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抢占中国内地中学生市场。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70分,然而2006年这一年一跃就增加到了634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香港大学来内地疯狂抢夺优秀生源呢?并不是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也不是向往香港的新生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已经悄然展开。高校争抢生源2006年伊始,网上流传着"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的说法。数据显示,从2006年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范围增加到20个省市后,北大、清  相似文献   

8.
PaulTurner  林立公 《21世纪》2001,(12):46-47
许多学生都这样问我:“澳大利亚的哪一所大学是最好的?”──假如每一个提问者都付给我一元钱的话,我就一定会成为中国最阔的人。 而实际上,我一直这样回答,“适合你的大学就是最好的。” 中国学生往往迷信大学的知名度。似乎老大学就一定是最好的学府。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两所澳大利亚大学,而且都是非常棒的大学,但是可能它们并不适合你。 人们认为澳大利亚的每一所大学都具有世界水平。有一些大学象新南威尔士大学那样规模庞大,也有一些大学象NotreDame那样,占地不多,但是所有大学都为学生提供出色…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6,(10)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内地一流名校。”“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今年高考之际,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广招内地生源,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议论。港校明显的优势使内地尖子生在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有学者撰文指出,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又轰轰烈烈涨起来了。要说我对股市的认识,我认为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笔者可能是全国极少的一个在短短几年中先後在华南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学子、教师。至今为止,我在复旦开的两门课(《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理论》、《金融市场学》)一亘颇受欢迎。1998年在我读研究生时的母校——北京大学“5.4”校庆100周年到来前夕,我想写一本书《生活在中国的几所著名大学一一华师、北大、清华、复旦与股市》,但出版社编辑部的先生女D士们怎麽也不同意,说:“股市算什麽大学,东算不上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11.
美国约有150所法学院,其中3/4以上附属于综合大学。这些大学本身又分几种类型。一些是由州政府扶持的;40所以上的州立大学设有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学生主要选自本州居民,因为州政府为他们所定的费用标准多数是较低的。其次是市立大学,既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法科学生大多择自学院所在的城市。其中许多学院既开日校,也开夜校。大部分美国大学法学院是由私人资助的,其中象哈佛、耶鲁和东部的哥伦比亚大学、中西部的芝加哥大学、太平洋海岸的斯坦福大学,都是从全国各地录取法科学生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它们是真正的全国性法学院。所有的大学法学院都倾向于遵循基本类似的教学大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5)
张伯苓不仅是南开的旗帜,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领域一个颇为独特的成功者,尤其他创获的近代中国私立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倍加珍视。而他的晚年经历,说明教育与政治之间攸关损益的微妙联系,也集中折射出当年政治对垒势若水火已无中间地带可言的严酷现实……一1946年,合组"西南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各自返回平津复校,南开大学此时正式改为国立,尽管这所著名的私立大学早在抗战开始不久即已事实上被纳入了国立体制。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清华原本是预备学校,虽有盛名,但学术起点并不高。南京政府成立后,当局为培养建设人才,知识界为实现学术独立,遂联手进行了一系列努力。清华是其中的典型个案之一。经过惨淡经营,清华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长为近代化大学,并最终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1934年初步定型为止,清华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也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首要平台。清华的成长,对民国知识界也有重要意义。它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知识界的单极格局,促成了非教会大学的崛起,并与其他学校共同打造了一个富有弹性、活力与竞争力的知识共同体。在大学史上,清华的成长,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大学范型在中国的崛起,自此,肇始于美国的近代大学逐步强势,日渐取代德国式古典大学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从国际上看,清华与北大等都已建成为远东顶尖、国际蜚声的名校。它们当时代表了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最高学术水平,并对日后的抗战和新中国建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吴婧是理所当然的美女,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就完全明白了他爸爸吴建光为什么跟我说自己的宝贝女儿很适合演韩剧,因为那天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活脱脱的就是从《色即是空》里走出来的金丝蓉。温州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但不是所有漂亮的女孩子都能走上演艺之路的,吴婧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学习成绩就她那个当演员的爸爸看不出有多少北大、清华的品相,于是便怂恿她去学表演,就这样最后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用吴建光的话说,在表演这行当里,北京电影学院也就是北大、清华的档次,好歹也算是名校出来的了。  相似文献   

15.
张翔 《社区》2011,(20):22-22
有一个很有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16.
名校长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中国大学精神也因这些名校长的办学理念而得以发扬光大。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30年代的清华和40年代的西南联大可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三座里程碑。从某种意义来说,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等名校长成为近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化身。五四和民国时期,北大、清华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至今让人留恋。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所呈现出来的“名师教学”、“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更是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在追求宽松的文化与制度和谐共生的环境下孕育出的结果。这对于当今中国如何办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校长的思考和行动,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唯有充分享有学术自主权,富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大学,才能真正找回大学的“自我”,大学也才能正确地享受其他的权利,主动、自觉地走向社会中心。民国时期,蔡元培所开创的北大精神,与陈寅恪所燃起的清华薪火,最后都汇聚为中国现代学术自由之精神。北大最辉煌时期,自由主义的胡适、激进主义的陈独秀、保守主义的梁漱溟都在北大宣泄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蔡元培代表了北大当局的自由办学思想,胡、陈、梁的并在代表了北大学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北京大学能够被人以“标新立异”来述说其引领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荣耀史的基本根据,而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民国时期大学学术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05,(4)
2002年4月,我们听了省内一家挂有政府直属牌子的留学中介机构组织的留学说明会,他们说了很多到比利时留学可以免学费、生活费便宜、××大学相当于国内清华、北大等误导性宣传,特别是看到该中介的法人由政府主管部门的处长担任后,纷纷与其签订了协议,结果是遭遇了一场骗局。我们与该中介签订的协议中甲方的责任有“为乙方办理赴比利时国家自费留学事宜;向乙方提供留学相关的信息、法律咨询;协助一方选择并确定国别、学校和专业;代办入学申请、获取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责任。实际上,他们为我们确定的学校和办理的录取通知书仅是一所大学办的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02,(8)
“在易三仓大学五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具备了深厚的英语和理论基础,实现了我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愿望。”来自中国并已经取得易三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何畏小姐这样说。亚洲著名的国际大学始创于1969年泰国易三仓大学(ABAC)也称爱博大学,它位于泰国的首都——曼谷,是泰国的第一所国际大学,也是泰国最早采用全英语教学的高等学府。在泰国,它的知名度犹如北大、清华之于中国,是由致力于世界教育和慈善事业的天主教圣盖博瑞教会所主办,并于1975年取得泰国教育部和大学事务部资格认证。大学拥有一支由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水…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师专和济南职业大学于去年合并组建为济南大学,两校融为一体,使人力、财力相对集中,在管理上发挥了整体优势,这为济南联合大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济商联合大学毕竟是一所非常年轻的高等学校,她诞生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时期严竣形势的考验。她不仅要经得起考验,而且还要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济南联合大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