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形而上学"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境遇是它们各自运用新的不同方法以图超越传统思辨方法的结果.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运用经验的逻辑分析方法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辩证逻辑方法却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内容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这使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比较对现代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哲学派别即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方法,是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不同走向的重要一环,并将给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的信条推向了极端,他们从语言的意义理论入手,把传统哲学研究的问题统统归入不可用经验证实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看,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应看到,他们也留下了值得我们珍视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终极关切"是蒂里希思想体系中具有存在论意义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起点,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的逻辑是整个蒂里希宗教哲学体系的纲领."终极关切"的这种内在逻辑由"人的存在困境"出发,表现为人在经验世界当中的"焦虑",以及作为最终解决的"爱"与"勇气".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现象学的革命性及其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现象学是在现代欧洲哲学史上发生的一次彻底的反传统哲学的哲学大革命,它所确立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和直观概念是对近代经验理性主义和科学实证主义哲学原则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的逻辑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的彻底背叛和否定.这一新方法和新概念为现、当代世界哲学和美学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出发点.但这一新方法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先验与经验的矛盾,直观主义与实证主义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证实原则.把可证实性作为分界标准,认为只有能被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命题.然而.波普反对"证实".提出"验证".把"验证度"与"证伪度"作为评价理论进步与否的标准.波普的"验证"思想是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他提出一种科学理论进步的模式,并与后现代主义有相似之处,是有其现代意义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在"革命"之后的政治实践及历史叙述中,知识分子被定位在历史的"中间人"的位置上.文学叙事作为意识形态建构的一部分,在其象征秩序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想象形成了某些"成长"模式.作为政治叙述的一个典型符号,知识分子遵循着阶级论的逻辑"成长",而作为人性化叙述的符号载体,他的"成长"又遵从个体的、人格化的逻辑,两重话语的交错、纠缠造成了人物性格的扭曲或文本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逻辑实证主义为实现其“拒斥形而上学”(即拒斥传统哲学)的纲领,提出“意义标准”和“证实原则”的理论。在逻辑实证主义看来,凡科学的的理论都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命题组成的。传统哲学的命题,仅仅是在表面上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相似,实际上它既不能被经验证实,又不能被逻辑证明。所以,哲学的命题是毫无意义的,由无意义命题所组成的哲学理论就应该抛弃。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经验证实原则”的初衷是要通过经验达到强的证实,即完全的证实。然而,经验并不能证实全称命题,一种科学理论用经验来达到强的证实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通过对逻辑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命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证实性原则,根据这一可证实性原则,他们认为包括伦理道德判断在内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没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因为它们具有不可证实性。本文从逻辑实证主义的"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这一论断的提出及其论证理由入手,检讨逻辑实证主义等关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以重新确立对寻求价值判断意义和有效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认识活动“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 ,是由自身内在矛盾推动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必须通过制约和影响认识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实现。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内在逻辑线索 ,是认识活动由其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起点经中介条件向真理性认识结论辩证运动、系统演进的过程。为逻辑分析的需要 ,我们将这样的过程称之为一个“认识单元”。作为认识活动辩证运动的逻辑起点的认识角度及其丰富的内在规定性 ,在理论形态内在角度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事实"的本质属性在于客观实在性,"社会事实"概念不仅是迪尔凯姆辩证整体主义社会观的基础,而且也是他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他的整个方法论体系都是对"社会事实"客观性的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1.
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内在论的立场,以命题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为方法,力图在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严格划界,以此拒斥形而上学,把哲学变成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这种立场、方法和哲学观是以怎样的本体论作为其基础的呢?逻辑实证主义坚持的是一种经验的实在论,或者叫素朴实在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在者的承诺的本体论,而不是关于在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表现在它的名词化的语言观中。  相似文献   

12.
按照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存在所谓的"人格权"以及"一般人格权"概念的,人格权以及一般人格权概念的出现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杰作。一般人格权分歧在于它的客体存在与否。一般人格权的客体应定位为概括性的人格要素,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保持人格权的开放性与保证人格权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实证精神即实证主义者的治学精神,其实质就是拿出证据,追求真实。鲁迅先生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实证精神,是他受西方实证主义与清代浙东学派治学精神影响的结果。鲁迅先生治中国小说史的实证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重视小说史料的真实、重视实证方法的运用、重视论断之"言必有据"。探讨鲁迅先生研究小说史的实证精神,学习先贤审慎务实的治学态度,对当下中国学术界的功利主义风气,或许会有警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证主义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我国近代学界深受实证主义影响,认为唯有实证之科学知识才是可信赖之真理,并试图以实证之标准改造其它知识体系。实证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医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废医存药、用西医验证中医、用科学诠释中医等若干方面。随着历史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实证主义渐趋衰微,中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近代中医的学术方法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思潮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当代苏州文学见证了苏州的城市变迁,陆文夫、范小青、叶弥等作家留下了不同时代的文学记忆,有政治、经济乃至个人化的不同印迹,但以普通人为视点的人性关怀成为他们持久关注和思考的主题。人性丰富和生动的内质,温润着城市粗糙和生硬的外在表象,这也是文学为苏州这座城市在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最堪回味的内在表情。  相似文献   

16.
当前,追求"体系化"和"科学实证",并因此获得了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问题上。本文认为,上述争议主要来源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共同坚持的"静态分析"视角忽略了制度和变迁因素而存在"偏颇化"的缺陷。为解决上述争议,本文试图通过寻找"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统一"的"理性假定",并对之进行符合逻辑的演绎,将"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等对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合作建立与否的不同观点放置于"制度变迁过程"的不同的阶段,并以此进行合理折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对于法律问题所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比较研究却给其身后的研究者留下了一个难题,即他所秉持的法律观究竟是什么?哈贝马斯以韦伯在其“支配社会学”中关于“法制型支配”的相关表述为切入点,确认韦伯所持的是实证法(反自然法)的法律观,进而从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法律观念与现实这一“外在视角”以及理性化这一“内在视角”对韦伯的法律观进行批判。然而,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研究本身即在很大程度上蕴涵了对上述批判的反批判。  相似文献   

18.
逻辑的力量在于求信与求真,新闻证实的归纳"求信"与新闻证伪的演绎"求真"都是人类求真思维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新闻求真的逻辑过程具体体现为"新闻发现—验证—新发现—新验证",直至最后新闻发现和确证的自身协调的、完整的过程。但是新闻真实的客观内容与现实疆界警醒我们"逻辑真理性"代替不了新闻的"现实真理性",但也不应拒斥对新闻的逻辑真理性的追问,因而二者必须要在现实的、变动的诸多新闻条件的辩证分析之中获得统一性支持。  相似文献   

19.
实证主义问题历来都是我国心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巨大贡献,对有关实证主义方法论含义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了当前实证主义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丁玲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女性心路的言说来书写自己的情感之路.不管是早期的"激情言说",还是后期的"默默倾诉",都是她的女性意识在社会挤压之下的情感流露.本文就是从丁玲女性情感的曲折发展对她文本中的女性化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