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网球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规范高校学生行为、塑造高校学生形象、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氛围。高校网球礼仪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明确网球礼仪和感受网球文化,网球礼仪包括练习场礼仪、比赛场礼仪和观赛礼仪。最后,提出四项建议来提升高校网球礼仪教育效果,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修养、构建礼仪系统、注重教学落实。旨在敦促学生保持礼仪风范,为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戴智敏 《职业》2012,(30):9-11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绍兴市职教中心)历经多年探索,建构了"基于社会就业的中职礼仪特色教育体系"。该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学校打响"高素质、高技能"品牌、全面提升内涵和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本文解读了这一体系的内涵,包括礼仪特色教育原则、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礼仪养成教育制度、礼仪分层达标方法、礼仪考核评价机制、礼仪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礼仪课程建设和就业礼仪模拟实训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家庭对儿童的礼仪教育越早越好,这有助于促进孩子社会化的进程,对孩子人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主要包括生活礼仪、场所礼仪和节日礼仪三大部分,加强儿童礼仪教育需掌握一定的原则和策略,礼仪教育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要注意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知识教育,并在家庭教育中加大父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路婷 《现代交际》2014,(5):250-251
个人礼仪在当代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我国政府积极倡导礼仪和礼仪教育实践。当前,我国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如言语低俗、举止粗鲁;社会公德心缺失,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诚信意识淡薄,基本礼貌缺失以及缺乏基本交往礼仪等。探究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现状与缺失原因,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任重而道远,这也是对高等学校辅导员提出的一个艰巨且长期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单慧芳 《职业》2012,(33):26-27
本文通过阐明礼仪教育的社会功能、礼仪与德育的关系,分析中职学生在"礼仪"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当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提升职校德育的实效性,指出了对中职学生有效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晓薇 《职业》2011,(21):75-75
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教育内容选择必须要慎重,要符合年轻人的特点,既讲究实用又要喜闻乐见。一、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1.原则一:贴近生活中等职业学校的礼仪教育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提高礼仪素质,提升礼仪素质为更好的生活。在礼仪教育的内容上摒弃旧的不合时宜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礼仪教育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加强高职学生礼仪修养,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当下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普及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具体实施策略,以促进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柳 《现代交际》2012,(6):49-50
日本礼仪拥有令世人广泛称道的独特魅力。魅力之独特在于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传统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所有后进国家的共同课题。日本在现代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明治时代,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方式奠定了进入现代化社会后对待传统礼仪的基调。社会意识与舆论是决定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学校及社会教育是传统礼仪得以传承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明治日本积极从传统中挖掘礼仪精华并使之得到了弘扬。本文试从礼仪社会意识与舆论、学校及社会礼仪教育、茶道复兴与女性礼仪三个层面探究日本传统礼仪得以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礼仪是高校学生走向社会不可缺少的人际技能,但目前高校礼仪教育的现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将微课建设应用于礼仪教学,微课的灵活性、针对性、交互性既可以扩大礼仪教育的覆盖范围,又能体现礼仪教学的实践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爱琴 《现代交际》2012,(5):240-241
必要的大学生礼仪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高校开设礼仪教育课,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及解决策略来探讨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在不同社会场合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整体礼仪水平不高,因此礼仪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是该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问题。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本文在礼仪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研究,对现有的礼仪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公务员的礼仪修养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传统礼仪的特点,进行公务员礼仪培养方案的分析,旨在通过公务员礼仪行为能力的提升,提高公务员的整体形象,积极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礼仪教育是现阶段中职学校重要课程内容。从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大环境中的重要发展内容及作用上分析,中等职业学生的礼仪教育与其长期就业范围有关。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为标准,采取合理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不断丰富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礼仪教育的内容。本文在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改进中国礼仪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金小红 《职业》2012,(33):28-29
本文首先阐明了加强礼仪教育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分析了中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包括建立教师文明礼仪准则、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营造校园礼仪文化环境、实现家校联合互动和为建设文明社会志愿服务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身势礼仪包括手势礼仪和姿态礼仪。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恰当的手势礼仪来强化讲课效果,也可用自身优雅、自信、庄重、得体的姿态语赢得学生的尊重,优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双边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身势礼仪——手势、姿态礼仪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刘杨 《现代交际》2011,(9):148-148
本文通过礼仪和素质之间关系的探讨,提出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教师首先要知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开设礼仪选修课,把礼仪列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身边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学习礼仪;多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礼仪素质提高,以此来促进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沈一健 《职业》2014,(2):118-119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实践中,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对礼仪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本校礼仪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就礼仪教育渗透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的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以求通过教师最大量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课堂时间,实现礼仪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礼仪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所占分量日益减少,礼仪文化对于思政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礼仪文化建设的缺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礼仪文化的缺失表现,查找缺失原因,并针对现存问题重构礼仪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然而长期以来,有关礼仪方面的专著,却寥若晨星。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事交往的增多,尤其是公共关系的发展,礼仪方面的专述多了起来,不过大都是介绍一些中外人文习俗和具体的礼仪常识和规范,而极少从礼仪理论上进行探讨,即使间或有之,也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士平主编的《现代礼仪学》,可以说实现了这方面的一个突破。《现代礼仪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克服了现有礼仪书籍一般只介绍礼仪常识和规范,不讲或很少涉及礼仪理论的片面性,第一次尝试建立礼仪学理论的初步框架,并且将礼仪学理  相似文献   

20.
常卫霞 《职业》2016,(31):72-73
本文探讨了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技工院校礼仪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指出礼仪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师要成为可感可见的礼仪标杆,重视第一次礼仪课的设计和效果,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情境导入课程内容,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礼仪、践行礼仪的情志,并开发多媒体资源,采用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礼仪课程考核评价应坚持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纸笔测验和表现评价相结合、课堂内外表现兼顾的原则,从多个方面推进礼仪课程建设,以期提高礼仪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