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骆驼祥子》:承认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骆驼祥子》可以被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但是从人物自身内在的精神—心理结构而言,《骆驼祥子》更应该被认为是"承认的悲剧"。文章通过对小说两个主人公祥子、虎妞悲剧成因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这一结论。它有助于我们转换视野,从一个更隐秘而内在的角度重新认识《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骆驼祥子》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海外学人夏志清先生称之“是中日战争前夕写的,可以说是到那时侯为止的最佳现代中国长篇小说”。由于作品是以祥子的命运衍变为基本骨架展开的,所以对祥子悲剧原因的认识也就成了全书评价的焦点。本文试图对祥子的性爱悲剧作一分析。 无论说祥子是个人主义者的悲剧,抑或是人生的悲剧,心灵的悲剧,都掩盖不了一个无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祥子也成为了历年来学术界讨论分析的对象,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产生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中,当然也有祥子自身性格的内因。熟读作品,我们会发现祥子的淳朴、善良、正直,同时也会感受到他的执拗、固执、不变通,这些性格对于祥子人生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是社会的大背景使得祥子以及当时的人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特征。祥子的性格被认为是悲剧的性格,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认为祥子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性格的结果。本文详细了解了祥子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产生的悲剧以及性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对祥子的遭遇以及其所遭受的精神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祥子的命运所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农村小人物的变迁,更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千万农民所面临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祥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民间视角下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传世名作,这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祥子和虎妞婚姻的悲剧,他们的结合真实地再现了特定时代下特定人物的命运之悲剧性。在这一婚姻悲剧中,不但虎妞丧失了生命,祥子更是因为虎妞的出现而被彻底打倒并最终完成了堕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艺大师。一九三六年秋发表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他在解放前的代表作。小说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原则,表现了作者所熟悉的城市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几乎无事的悲剧”题材,真实地写出了主人公祥子“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天”,并深刻地剖析了造成其悲剧的多方面的根源,促使读者思考摆脱其悲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一个严格遵守现实主义的大家,他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尤为如此。现实主义注重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强调对典型环境的挑选和创造,在《骆驼祥子》中,就是对刘、杨、曹、夏这四家的择取与表现。这四家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具有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构成祥子活动的特有背景。祥子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展露出悲剧的必然性。 祥子是一个刚失去田地的破产乡下农民,是普通小农经济的代表,正如普通农民一样,他有一种对土地的依恋,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进了城以后,他最大的心愿,仍是小农经济下农民思想的延续,即拥有自己的车,那样,闭着眼,就有饭吃。所以在城里的祥子,唯一的追求就是攒钱买车。从精神上看,祥子又有以乡村文化道德为代表的农民的优点:勤劳、节俭、体面、要强,不沾染恶习。作家把这样纯洁的祥子,放入以四家为代表的复杂社会关系中,让他在打击中,挣扎着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8.
老舍《骆驼祥子》的研究历来以祥子为核心,对在祥子人生奋斗历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如虎妞、小福子也有一些精辟的评论,但是对二强子这个人物却很少论及。其实二强子这一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叙事功能,他不仅是生活在都市社会底层的平民代表,更是祥子个人主义奋斗的人生历程的一个镜像。通过对二强子及其家庭悲剧的解读,可以看出二强子这一人物在祥子形象的塑形、性格变异与堕落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中,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三重因素: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个人奋斗的抗争方式及虎妞的诱骗和控制,启迪人们去思考、探索解放"祥子"们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堪称中国现代市民个性主义形象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小说本竭力强调祥子性格悲剧中的社会悲剧意味,因之,从本中所显示的现实图景来看,祥子作为市民个性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性格力量,并未被本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骆驼祥子》在结构上有其独特的魁力。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命运为主线,在单纯、明晰的情节中,再现了广阔复杂的人生世界,揭示出祥子性格发展的必然。小说通过结构上的前后对比与照应,使祥子的形象在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多条伏线的巧妙安排中,迸发出强烈的悲剧效应。小说还在生动细腻的心理刻划中,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扩大了主人公性格的丰富内蕴。《骆驼祥子》在结构上呈现出单一中寓复杂,平淡中有波澜,严谨中有疏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作为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悲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物出现的.本文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负有过多的责任,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她还有一些属于她自己的品质精明强干,谙于算计,泼辣直率.  相似文献   

13.
对虎妞形象及其与祥子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是虎妞命运的一曲悲歌。暴虐黑暗的时代,妖魔化的都市明,使失败与堕落成为走入城市的青年农民祥子的宿命,而虎妞不但在丑恶的社会,家庭中被扭曲了心灵,更要面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歧视与抛弃,也许她乞讨生活的方式伤害了祥子,但那决不是祥子悲剧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文探讨了作品中虎妞这一典型形象产生的社会生活背景,以及造成虎妞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一小福子是带着老舍对真善美的探索和追寻的美学理想走进《骆驼祥子》的人物画廊的。她是作家理想中的一个悲剧形象。小福子形象的创造充分显示了老舍以严肃、沉郁、悲怆为主要特征的悲剧美学风格,并与整个作品一起标志着他前期悲剧美学思想的臻至成熟。悲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老舍认为悲剧“主要的是表现人物(并不是坏人)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描写人物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在他看来,悲剧主要是表现人的命运,即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而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的不能合拍”,这是酿成悲剧的根源。他的悲剧作品中的人物总是置于这种矛盾冲突之中,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善良品格和欲求,并使之与环境交搏而最终归于失败的悲剧命运。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的偏差与问题,更能打开接受者认同与重构、修正与跨越的新视阈,堪称《骆驼祥子》接受传播史上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一、《骆驼祥子》写作发表于哪一年?近来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老舍作品研究资料,把《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写作和发表的年月确定在一九三五年与一九三七年,而实际上这部小说是于一九三六年写作发表的。  相似文献   

18.
1954年9月老舍为《骆驼祥子》写的《后记》中说:“这是我的十九年前的旧作。”人们据以断定《骆驼祥子》的写作时间为1935年。然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2月的《出版说明》却肯定“作品写于1936年。” 根据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载《收获》1979年第1期)的介绍,《骆驼祥子》的写作时间为1936年夏至1937年初夏。老舍说:“由二十五年春天到夏天,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到了夏天,我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把祥子写在纸上”;二十六年“刚刚入夏,我将它写完,共二十四段,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两部作品,以无处不在的金钱为媒介,塑造出鲁滨孙·克鲁梭、摩尔·弗兰德斯两个鲜活生动的"经济个人主义"形象。这一切影响着老舍《骆驼祥子》中"‘经济个人主义’祥子"形象的塑造,但他笔下的祥子与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摩尔有所区别,老舍对他们既接受,又改造,这是一种独创性的"影响"。所以,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摩尔与老舍笔下的祥子之间存在着一段无法绕过的文学"因缘"。这是值得重视的比较文学研究课题,对英国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祥子》的故事,是一个进城农民的故事。祥子的身份,经历了一个从进城农民到城市游民的转换,他的遭遇及精神危机,固然是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产物,但从根本上说,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那些进城农民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骆驼祥子》,不仅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作品,而且也将帮助我们认识当代生活,尤其是那些与农民进城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