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班达"知识分子哲学王"理论、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古尔德纳"知识分子新阶级"理论和萨义德"业余知识分子"理论的阐释与比较,分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内涵的演变,以促进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反思,呼吁知识分子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刘海军 《理论界》2023,(1):8-14
恩格斯晚年,集中论述了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无产阶级革命离不开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壮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掌管和使用生产资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革命的“先锋”和“骨干”。与此同时,知识分子也对无产阶级革命有消极影响,针对知识分子篡夺革命领导权、持有非无产阶级立场、把不良习气带进党内,恩格斯强调要坚持工人阶级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进行思想批判、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此外,更要注重培育无产阶级属性的知识分子。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的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培育和引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峨建 《学术论坛》2006,2(4):48-51
知识分子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他的知识分子思想。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这一思想为我党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析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知识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命题受到了质疑。本文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定标准、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经济来源入手 ,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前提的。在全新的社会制度下,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与工农兵具有法律上平等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民"的改造。在工农群众面前,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和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成为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获得道德救赎的唯一出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情感认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义务和道德职责。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的知识分子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辨性、实效性及创新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不仅对毛泽东的知识分子理论进行了合理继承,而且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发展与超越。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上,邓小平强化了知识分子的劳动特征,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上,邓小平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上,邓小平认为应坚持以“为谁服务”为评判标准,并提出要“培养一种好的学风”。邓小平对毛泽东知识分子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对于激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乐 《理论界》2020,(2):8-14
马克思与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的观点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且二者都对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他们的知识分子观依然有着根本的差异,这些差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二者关注知识分子的动因,对知识分子历史地位的思考路径,以及对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关系的理解。厘清二者关于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明确二者知识分子观的差异及其哲学根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下充分发掘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建设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群体的职能问题,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解,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及其当代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广义上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孕育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840-1860),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4),而严格意义上的、不仅掌握现代知识且有强烈的公共关怀与批判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孕育于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4),诞生于清末(1895-1911)。在中国现代化150年的历程中已出现了八代知识分子,即洋务一代、清末一代、五四一代、后五四一代、十七年一代、文革一代、后文革一代与跨世纪一代,不同世代的知识分子之间有相携与合作,也有冲突与紧张。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行内部结构分析有着许多视角,如党史研究路径之下的阶级属性分析,区分为分属于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还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历史学研究路径之下区分传统知识分子、近代知识分子与现代知识分子;社会学研究路径之下从社会分工、社会影响与社会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区分为科技型知识分子、人文型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与制度型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战略知识分子与一般知识分子;文化学研究路径之下区分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保守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在传媒商业主义导向下,媒体在报道知识分子新闻时,遵循商业主义导向下的新闻价值框架和叙事框架,追求报道内容的"可售性",将知识分子作为"名人"报道是对知识分子的轻慢,知识分子新闻被当作"媒介事件"来炒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媒体对知识分子群体报道的偏差,从而遮蔽了知识分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0.
吕宏波 《北方论丛》2006,(5):119-122
在回应后现代理论视角下对于知识分子职守和使命的消解论述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知识分子始终受到话语机制的困扰,因此知识分子已经从“立法者”转变为“阐释者”,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的职守。但事实上,从启蒙与知识分子的现代产生看,消解权威和守护理想是知识分子永恒不变的职守。这是后现代条件下无法消解的理念,知识分子的话语批判理论不过为知识分子消解自身的权威提供视角而已。  相似文献   

11.
潘海鸥 《兰州学刊》2009,(10):183-187
新写实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遭遇启蒙尴尬与困境的知识分子形象;受庸俗价值观影响逐渐庸俗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人文理念与庸俗价值观激烈冲突的文化环境中还在苦苦挣扎与坚守的知识分子形象。新写实作家通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实现了对自身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观照,在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既有着作家对自身启蒙理想已经难以维系的尴尬处境的解嘲,也有着对自身放弃人文情怀而日趋世俗化的选择的辩解。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中国部分人文知识分子的价值困境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试论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走向延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云生 《学术界》2005,(4):186-191
20世纪30、40年代知识分子为奔赴延安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一潮流的形成既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基于理想和现实的政治选择。士大夫的“入世”精神,知识分子面对日本侵华危机的政治激进参与,“重庆”与“延安”的对比反差,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是影响知识分子政治走向的因素。走向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参与革命和政治的同时,也预示着知识分子群体面临自身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首次进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从阶级、政治的角度对知识分子作出的阶级定性,它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宽慰和激励。"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再度提出,是在1978年,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发挥了重大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科学论断的两度提出,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次提出,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也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潘端阳 《理论界》2010,(5):22-23
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曾深深地卷入近现代中国政治生活当中,开启并引导了中国革命。问题是在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处理好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建国几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几经反复,变动不居。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如何?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如何做才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分子理论作为布迪厄统治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思想体系注入了一种实践活力。本文把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置于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学语境之中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布迪厄对于知识分子关系主义的定义、知识分子场域的祛魅性质与内部结构关系,并在最后尝试性提出了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以及跨语境的可能效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视与知识分子联姻已成为当前电视节目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并在学界引起争论。电视与知识分子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电视向知识分子借脑,可以增强电视节目深度,并将精英文化引入电视,提高电视文化品位;知识分子向电视借势,电视成为知识分子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知识分子”界定的讨论入手 ,探析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 ,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最受重视的朝代,是宋代,尤其是北宋。这里要探讨的问题是:北宋为什么重视知识分子;北宋如何使用和培养知识分子;北宋知识分子发挥了什么作用;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北宋有什么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环境影响,当时优秀的知识分子一般选择了三种道路;"法科知识分子"的类型根据它的时代发展,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通过对中国近代法科知识分子的典型剖析,可以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关系;法科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贡献以及所塑造的近代法学传统表现在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彬 《人文杂志》2003,(5):134-140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