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城市为视点,从社会史的角度,认为城市农民工群体地域构成具有鲜明的地缘色彩;性别构成存在着严重的性比例失衡现象,性别分工较为清晰;年龄构成显示出"年青化"态势,精壮劳力构成该群体的主流;与此相应,家庭的"小型化"趋于普遍。由于进城农民素质构成难以适应城市化对"现代人"的要求,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在职业构成上被脏、累、差、险以及"低贱"职业所选择而不得不屈居社会下层。  相似文献   

2.
为编制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量表,采用整群抽样法,先后分别抽取2000名和160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初测和重测,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基本要求,考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量表包括:生理适应、情绪适应、生活适应、认知适应、职业适应、人际适应6个维度.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46.760%,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352~0.753之间;各量表的Cronbach' sα系数分别为0.667,0.810,0.828,0.802,0.820,0.770,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5.由此得出结论:所编制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适应性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流动人口主力群体,他们的在城市生活中的社会适应程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发展,还牵涉到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程度。本文探讨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现状和特点,针对经济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心理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解决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证调查资料对重庆和珠三角地区影响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在两地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语言能力和打工地生活时间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适应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降低农民工的社会剥夺感,增强其对城市的心理认同;构建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社会支持网络;促使农民工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使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就成了促使农民工提高城市社会适应水平的首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的重要社会问题,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三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正是着眼于这一背景.农民流入城市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更是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从社会工作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文对农民工城市社会支持系统作了结构分析和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打破了城乡相对隔离的封闭状态,受到城乡差距"推拉力"牵引的农民大量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在不断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他们涌入城市,意在摆脱贫困,却无形中被纳入城市化进程中"边缘化"的困境.这种"边缘化"集中表现为身份的二重性以及精神世界的矛盾.究其深层原因,则是"农民工"力图摆脱贫困的主观能动性与城市生活的规则与其惯有方式对农民工心理上的排斥而造成的.因此,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良性心理互动是有利于农民工摆脱困境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8.
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对其与城市的适应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区389位农民工为例,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进行研究.城市农民工因制度阻断和角色中断而无法融入城市的制度和生活体系,形成了地域上城市认同度较高,社会关系上的城市群体认同度较低和自我身份定位城市人认同度较低的尴尬社会认同形态.  相似文献   

9.
近代农民工待遇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并非当代独有,近代已有之."待遇"是农民工问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本文简要回顾近代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民工群体"家庭化"外出趋势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生活,产生了与城市社会的融合问题。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学情况、家庭教育、群体交往、社会参与四个层面的调查,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状况,并就此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