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计费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广泛使用的基于代理服务器的局域网,利用VB语言开发了流量计费软件,给出了各个主要功能模块的详细程序设计流程,解决了“一台微机,多人上网”的计费问题,突出了只能基于IP地址计费的局限,实现了基于用户的费用计算。  相似文献   

2.
虚拟网络是在交换式网络的基础上使用软件方法建立起的一种可跨越不同物理网段、不同网络类型的端点到端点的逻辑网络.采用虚拟网络技术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3.
对宿州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网络生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宿舍;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造成上网时间过长,进而影响自身的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对此,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生活质量的建议:一是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网络变为学习工具;二是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长和上网场所;三是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地使用网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回应     
《社区》2007,(20)
■两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关于胡先生询问两台电脑如何同时上网的求助信息,读者邱先生给我们打来电话说,胡先生买一台路由器就可以了,然后按照路由器上的说明进行设置,最简单的路由器都可以支持四台电脑同时上网。感谢邱先生的热心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 70年代以来 ,计算机网络一直在持续地发展着 ,到处响起“网络即计算机”的呼声。我国从 1 994年起实现了同Internet的连接后 ,许多中小企业及个人亦纷纷上网 ,但由于网络经营未形成规模 ,上网费用太高使得人们对多人共享一个帐号接入Internet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6.
网络与中学生人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表明 ,我国 2 0 - 40岁的上网用户占总数的 83.5 % ,中学阶段网民占 1 4% ,从上网目的来看 ,中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 ,占 48.8% ,以下依次为看电影等娱乐( 4 0 .5 % ) ,看新闻 ( 4 0 .2 % ) ,玩游戏 ( 39.2 % ) ,辅助学习 ( 38.6% ) ,收发电子邮件 ( 34.8% ) ,参加论坛讨论 ( 1 0 .4% ) ,其他 ( 1 1 .7% )。由此可见 ,网络对中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交际圈 ,中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自由、快捷、廉价的交际服务 ,在交际时空、动机、态度、…  相似文献   

7.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经常需要共享或异地存取和处理一些文件,而携带磁盘、光盘等传统手段存储和传输文件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有时还受容量的限制.随着上网设备性能的提高及宽带上网的日益普及,利用电子邮件、主页空间、网络硬盘等新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远程存储,不但省时、省力,而且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但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因素。根据网瘾形成的原因,其预防对策需要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使其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将网络的负作用尽可能拒之墙外,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打印口负载能力的研究,阐述了多台打印机共享一台计算机的方法,并结合实际给出了一个较详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我校 2 0 4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 ,提出了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 :加强大学生的上网引导与教育 ,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弘扬文化主旋律 ;重视校园BBS站的建立和引导 ;开展有意义的网上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网络攻防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很难完成涉及多主机和多网段较为复杂的实验。介绍了应用VMware v Sphere的虚拟化技术构建基于第三代密网技术的虚拟网络实验平台的方法,实现了随时随地远程登录和管理,并允许学生开展网络攻防实验,同时可以降低对实验计算机的配置要求。通过分别对2011和2012级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教学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获得了学生的良好评价与反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等 7所中小学 15 48名学生接触网络实际情况及相关问题的调查 ,发现 :1.学生上网比例为 18.7% ;2 .有近 1/ 3的家庭有了电脑 ;3.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知识都有所了解 ;4.绝大部分学生对上网都持积极看法 ;5 .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有积极影响 ,对品德发展没什么消极影响 ;6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网上黄色问题 ;7.“没条件”是学生没上网最主要的原因 ;8.上网最早的是在幼儿园小班 ,即 3- 4岁这个阶段 ,上网地点最多的是在自己家 ,上网频率以“一个月 1- 2次”为最多 ,每周上网时间以“1- 2小时”为最多 ,学会上网的主要途径是自学  相似文献   

13.
全球首家大型中文电子期刊网站“龙源期刊网(www .qikan .com .cn)”经过6年的建设,目前已与中国1 0 0 0家知名刊社紧密联盟,共同打造了网上期刊方阵,每年1 2 ,0 0 0余册杂志,1 0 0余万篇文章现已全部制作上网。网络杂志既保留了纸版杂志的原汁原味,又可以和纸版刊出日期同步,既能查看最新一期的文章,又能全文阅读往期内容。龙源以网上期刊超市的强大阵容,塑造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独具特色的网络杂志平台,并获得了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主席单位的殊荣。登录龙源期刊网,可品味丰富多彩的期刊文化:既有新锐杂志,又有老牌期刊;既有赏心悦目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一种简单可行的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的连接技术以及如何使学校众多的微机接入Intenet的实现方法,并对流行的Proxy Server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在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中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校园文明建设制度的体现.具体而言,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文明办网、健康上网,也可以提升网络功能,真正把校园网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犯罪青少年使用网络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少管所500余名在押青少年和18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犯罪组青少年与对照组青少年上网状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犯罪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与正常青少年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更长的网龄、高昂的上网费用、更为频繁的上网次数、上网地点多集中于网吧;上网内容更多以休闲交友、寻找乐趣为主,打游戏是其首要选择;对网络世界表现出一定的痴迷,对于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道德评价出现一些扭曲。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会上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和睦,而且危害了社会稳定。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来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网络上瘾青少年从失序的上网行为与失序的生活状况中回归秩序与平衡,辅导的目标不是戒除上网而是合理地上网、可以控制地上网、能够适宜地安排上网时间和非上网时间,可以将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加以统合并达成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以扬州大学、盐城工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情况.结果发现,68.92%的大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89.67%的大学生购买电脑的经济来源依靠家庭支持,具有3年以上网龄的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0.23%,平均每次上网时间为3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8.15%,宿舍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上网动机主要集中在求知、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大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以保障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从而减少网络使用负面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体育网络教学给学校体育在新课改环境下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弥补了场地、器材、课时、师资不足等问题,实现了体育资源的共享.构建体育网络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儿童①接触网络的实际情况,探讨网络文化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机制,寻求学校德育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对策,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辅之以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11所中小学的1117名学生进行了研究,并与2001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网络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网已成为儿童上网的主阵地,儿童上网和网络教育的总体情况较好。学生对网络知识都很有了解,上网比例高达91.1%,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上网频率以一周1-2次为主,每次上网时间多在1小时以下,怕上瘾、怕学坏、怕影响学习而不想上是没上网的主要原因,对网上黄色信息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2)网络文化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儿童与网络互动实现的。至于说这种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上过网的学生对网络影响多持消极态度,这主要与大众传媒对网络危害的过分渲染有关。事实上,网络对儿童学习、心理与品德的负面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环境,是发挥网络积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之途,也是学校德育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