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本文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朗读记忆质量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初中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抓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1、加强范读,发挥示范朗读作用.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后,老师再用课文范读带或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受到老师朗读情感的感染,就有“读”的榜样了,就会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3.
李雯 《办公室业务》2013,(17):227-229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阅读水平及写作水平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朗读和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而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与默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与默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志英 《决策探索》2009,(16):62-6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进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授课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口头的语言艺术。借助朗读,读者可以与作者一起体会文章、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字表达的艺术等。然而当前不少学校对朗读教学不太重视,一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不愿开口朗读课文。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是我们目前必须认真对待的话题。笔者从朗读的定义、重要性、方法等几个角度对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阐释,以期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训练有助于积累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只求形式不求实效等问题.为此,笔者初步探索出精选练点,锤锤有声;形式多样,合理运用等几点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努力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低年级抓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潘欣 《决策探索》2014,(20):59-59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9.
韩京 《管理科学文摘》2010,(15):229-231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上可分为朗读与默读。朗读又有模仿性朗读与自主性朗读两种形式,它们能为朗读提供不同特征的训练,起到各自的效果;所以针对这一状况,在教学上可以在连读,重音,停顿和升降调上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默读强调的是在平心静气的环境中完成阅读,所以在理解材料与阅读速度上都与朗读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另一方面补足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在教学上可以从选材,理解材料的方式和完成阅读目标上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不能片面地只注重单一的训练,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根据材料采用不同阅读指导,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却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可见。”可见,阅读感悟,需要朗读的支持。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应试教育总是片面地追求答案、讲求技巧,往往忽视朗读的训练,学生对朗读表现出了随意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朗读正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这个感知、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因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朗读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音准音调、语势语气、语法条理、词句内涵、表达技巧、意念意境、情感品质等有充分的感悟和理解。然而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相当重要,它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之精妙,领悟语境之灿烂,陶冶美的情操。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效果却不理想。怎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也提出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应该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学习仍是学生的母语学习阶段,初中生也需要逐渐培养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淡化朗读训练,而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观念,追求朗读训练的科学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学习仍是学生的母语学习阶段,初中生也需要逐渐培养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淡化朗读训练,而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观念,追求朗读训练的科学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王方 《决策探索》2011,(6):63-63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授课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口头的语言艺术?借助明读,读者可以与作者一起体会文章、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字表达的艺术等。然而当前不!少学校对朗读教学不太重视,一些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不愿开口朗读课文: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相似文献   

18.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小学语文课本每课的课后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谭华贵 《科学咨询》2003,(14):28-2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小语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加强朗读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一般都喜欢夸张,爱幻想,好表现.于是,我就摸索出一套"朗读、畅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朗读畅想就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文中的情景、内容、语言、插图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畅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想象说话,想象写作,想象编儿歌,想象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